高敏;陈瑜;谢苏娟;资润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方法 1998年7月~2010年12月本院共收治46例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患者,新鲜损伤43例,陈旧性损伤3例,其中40例手术治疗,6例保守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3个月,症状均获得改善,36例完全恢复,7例残留手指麻木,3例颈椎旋转活动受限,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结论 对于无脊髓损伤的稳定性上颈椎骨折脱位行牵引、制动、复位和固定;而不稳定性上颈椎骨折脱位应选择手术治疗.对于无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宜早期手术治疗,尽早复位及固定并行融合手术,手术方式以前路手术为主,有小关节绞锁复位困难时要先后路解锁,再前路固定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对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斌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颈椎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8例颈椎黄韧带骨化的成因及其诊断,根据其临床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加以分析.结果 8例患者随访2~36个月,平均20.6个月,其中6例手术,术后功能恢复率82.2%,优良率80.5%;保守治疗2例,功能恢复率76.0%,优良率73.8%.结论 手术切除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静止型黄韧带骨化脊髓压迫轻微的采取保守治疗也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但后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同华;肖尚领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T2 D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SUA)的变化及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2例T2 DM患者为DM组、38例T2 DM并发冠心病患者为DC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为NC组,所有患者均测定体质指数(BMI)、SUA、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 DM组的SUA水平较DC组明显降低,DC组较NC组SUA水平显著增高(P<0.05);NC组、DM组和DC组SUA水平均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P<0.05).结论 SUA水平与性别、BMI及血脂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与冠心病和糖尿病之间无明确相关性.
作者:佟雨红 刊期: 2011年第32期
重度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严重的急性病症,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损伤性极强,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居医院神经外科前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均对其护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对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董周军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评价铸造钴铬合金桩、成品纤维桩以及铸瓷桩用于前牙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123颗需要进行前牙桩核冠修复的患牙,均分为3组,分别使用铸造钴铬合金桩、成品纤维桩以及铸瓷桩修复,观察2年的脱落率、根折率.结果 修复2年后,钴铬合金组1例桩核脱落,2例根折;纤维桩组有2例发生桩核脱落,无根折;铸瓷桩组2例桩核脱落,1例根折.结论 3类桩冠在前牙缺损修复中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瓷和纤维桩核具有良好的美学和功能效果,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张霄华;汪大鹏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的原因.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标本,收集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标本,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肝功能项目检测.结果 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标本有四种模式,HBV-DNA阳性率为74.4%,肝功能异常率为71.8%.结论 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原因较多,S基因突变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作者:王婧婧;吉晖晖;王文燕 刊期: 2011年第32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尿急、尿频、排尿不畅、尿道口红肿有灼热感、下腹部不适、性功能下降等症状1年余,期间曾到当地几家医院和诊所诊疗,效果欠佳.2010年10月12日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自述有不洁性交史.查体:包皮过长,尿道口潮红,肛门指检可触及前列腺肿大,质较硬,触痛明显.前列腺液常规检查:WBC 15~20/HP,脓细胞偶见成堆,卵磷脂小体(+).用无菌操作取前列腺液进行培养,可见无乳链球菌生长,以敏感抗生素青霉素治疗1周后,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消失,复查前列腺液常规正常,前列腺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作者:张瑞玲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就是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本文通过收集文献,对治疗乙肝药物的作用机制、应用情况做一综述,期望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用药.
作者:高传义;张玉荣;赵继海 刊期: 2011年第32期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和功能锻炼,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充分发挥残余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作者:陈福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正确诊断脑肿瘤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处理和治疗.MRS是目前唯一无创伤性的研究人体器官、组织代谢、生化改变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为传统的影像学技术提供了重要的补充.现就MRS的原理及MRS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杨阳;韩晓霞;赵纪岚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进一步认识高龄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规范护理对策,提高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 对526例年龄6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胃镜检查的心理护理体会及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26例高龄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及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采用了规范的护理对策,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结论 掌握高龄患者的心理特点,应用规范的护理对策,高龄患者同样可以安全接受胃镜检查.
作者:安文忠;贾永成 刊期: 2011年第32期
至今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其发病率与15年前比并没有下降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压疮的防治有了很大的进步,其病因、预防、治疗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多进展,笔者特将其综述如下.
作者:王玉婷;胡波;成沛玉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 将21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0例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术前肠道清洁准备,对照组70例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液.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肠道清洁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记录患者药物服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使用药物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优于磷酸钠盐组(P<0.05);两组患者总体不适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聚乙二醇组少于磷酸钠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妇科手术患者术前肠道清洁效果优于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液,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丁海玲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总结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气管切开患者共32例,随机分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组16例,外科气管切开术(open tracheostomy,OT)组16例.比较两组术中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气管闭合时间、切口闭合时间及切口渗血量.结果 PDT组与OT组相比,PDT组操作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感染率降低、术后渗血少、气管闭合时间及切口闭合时间缩短.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与外科气管切开术(OT)相比,具有安全、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
作者:朱永祥;张吕胜;龚少峰;陈伟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比较子宫切除术的两种不同术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经腹(TAH)、经阴(TVH)子宫切除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肛门排气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阴式组较腹式组平均出血量少(P<0.05),术后用镇痛药例数少(P<0.01),术后排气时间早(P<0.01),住院时间短(P<0.01),术后病率少(P<0.05),而对直肠膀胱功能的影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H与TAH相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腹部不留瘢痕,更符合微创观念.
作者:李双琼;丁寒春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外用康妇特栓同时内服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试验组外用康妇特栓同时内服妇科千金片,对照组仅外用康妇特栓.分别于治疗后3个疗程和36个月观察对宫颈炎的疗效和对宫颈癌的预防作用.结果 试验组慢性宫颈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治疗方案对宫颈癌的发生均有一定预防作用,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用康妇特栓联合内服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对宫颈癌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作者:邵旭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加用培元通脑胶囊,3粒/次,3次/日,口服;对照组40例,按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疗程30 d,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疗效显著.
作者:李燕梅;王新志;张慧永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比较46例(49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远期通畅率.方法 选择2000~2010年46例(49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症患者,其中28条肢体行大隐静脉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21条肢体行人工血管(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ePTFE)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其中膝上32条肢体,膝下17条肢体.结果 大隐静脉组1、3年通畅率分别为85.7%(24/28)、67.9%(19/28);人工血管组1、3年通畅率分别为76.2%(16/21)、57.1%(12/21).结论 在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中,自体大隐静脉在性能和远期通畅率上远胜于人造血管.该术式应首选自体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物.
作者:刘伟超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通过检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变化观察麝香保心丸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86例心功能NYHA Ⅱ~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阻滞剂和地高辛等)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麝香保心丸治疗(2粒/次,2次/d,疗程12周),对照组(4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应用竞争酶免疫分析法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BNP均有显著下降(P<0.01),其中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可用于心力衰竭的长期治疗.
作者:张玉华;郭钧岩;杨学军;陈金良 刊期: 2011年第32期
Notch在多个物种中均有表达,其家族成员的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Notch信号通路更是在众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Notch家族成员Notch1不仅全程参与正常MM细胞的发育,同时也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密切相关.Notch信号通路激活后可通过对NF-κB、C-myc的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促进骨髓瘤细胞的生长,从而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凋亡,它与骨髓瘤的发生和耐药有关.通过对Notch及其通路的研究,使得对MM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MM的诊治提供了新靶点.一些阻断Notch信号的药物如砷剂及γ-分泌酶抑制剂等应用使MM的治疗得到了极大的突破.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原莹莹;陈君敏 刊期: 2011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