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足46例临床治疗分析

李晶;王亚威;王冰凌;张荣霞

关键词:糖尿病足, 中西医结合疗法, 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口服中药方剂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并用普通胰岛素局部处理的方法观察各级糖尿病足的疗效.结果 46例病例中临床痊愈38例,占82%,好转6例,占13%,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9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或单纯中药治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4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终关怀

    目的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给予人性化的关怀,减轻患者生理、心理、精神上的痛苦,使患者在安祥、舒适中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后时光.方法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给予精心照料,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提供舒适服务;给予深静脉穿刺置管,控制各种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心理安慰和家属支持.结果 患者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结论 实施临终关怀,体现了以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为服务宗旨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庆仙;罗楠英;马智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X线引导下颈椎间孔注射治疗颈椎病9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X线引导下颈椎间孔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98例颈肩部、上肢及头部疼痛患者明确诊断后,分别选择不同颈椎节段进行X线引导下的颈椎间孔注射治疗,疗程分别为2~4次不等.结果 98例患者经治疗后,69例疼痛症状完全消失,15例症状明显好转,10例症状减轻,4例无效.优良率85.71%,总有效率95.92%.结论 X线引导下颈椎间孔注射治疗在颈椎病治疗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高阳侠;陈水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及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救治的15例诊治过程中出现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经常规治疗,1例死亡,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后入院治疗.结论 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病因多样,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刘中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护士的自我职业防护对策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更为复杂,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遭受到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但是大部分护士没有充分了解本职业所存在及潜在的危险因素,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因此护士如何预防职业危害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将笔者所在医院护士的自我职业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曾柳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1652例筛查分析

    目的 探讨笔者所在地区6个月至3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原因.方法 对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常规健康体检的6个月至3岁1652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测定,筛查缺铁性贫血.结果 0~3岁1652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儿604例,患病率36.56%.其中轻度541例,占89.57%;中度62例,占10.26%;重度1例,占0.17%.婴幼儿贫血的高峰年龄在6~12月龄.结论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仍是危害本地区儿童健康的常见多发病,加强健康教育,从围生期开始,在婴儿期辅食添加阶段做好膳食指导,提供充足的富含铁食物是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键.

    作者:温秀英;王长勇;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测定,综合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临床验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药并用和单用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均有效,但针药并用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贵树华;钟昌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追踪发现无偿献血者患直肠癌1例

    笔者对今年3月份采集的一袋400 ml全血进行分离后发现红细胞不够紧密,有些疏散,称重后红细胞悬液仅有200 g(正常为250 g以上).血浆外观检查发现外观颜色稍淡,黏度也不够好,这一情况引起了笔者的高度重视,立即告知该献血者到当地医院进行一系列的临床检查,并追踪得知该献血者确诊为直肠癌,立即对此袋血液及血浆进行了报废处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勇;陈映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肋软骨骨折的多排CT诊断

    肋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明显的骨折常规的X线平片诊断并非困难,不完全性肋骨骨折及无明显移位的完全性肋骨骨折应用多排CT后处理技术亦可显示,文献报道较多.但肋软骨骨折鲜有报道,本文收集肋软骨骨折2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刚;汪胜梅;熊卫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亚甲蓝染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使用国产染料亚甲蓝示踪和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Ⅰ~Ⅱ期乳腺癌患者112例,在乳晕下及肿瘤周围皮下注射亚甲蓝进行示踪和定位前哨淋巴结,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并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 112例中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109例,检出率97.32%(109/112).109例检出前哨淋巴结中,前哨淋巴结阴性61例,前哨淋巴结阳性48例,阳性率44.04%.112例腋窝淋巴结阳性49例,阳性率43.75%.前哨淋巴结与腋窝淋巴结经病理检查完全符合者47例.2例前哨淋巴结阴性而腋窝淋巴结阳性,1例前哨淋巴结阳性而腋窝淋巴结阴性.灵敏度97.96%(48/49),准确性97.25%(106/109),假阴性率4.08%(2/49),假阳性率2.04%(1/49).结论 使用国产染料亚甲蓝示踪和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能较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态.

    作者:吴耀忠;黄天斌;黄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对MCAO模型大鼠新生血管密度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新生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 同一基因背景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成两组:A对照组(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B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移植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3 d后应用立体定向法将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分别移植到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大鼠的纹状体缺血半暗带区,各组分别于3、7、14、60 d腹腔麻醉取脑,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缺血区新生血管的生成情况.结果 (1)A组:在局灶性脑缺血区,3 d有新生血管生成,7 d新生血管生成达高峰,14 d新生血管生成开始逐渐减少,60 d几乎没有新生血管生成;(2)B组:3 d新生血管生成明显增加,7 d新生血管生成达高峰,14 d新生血管生成开始减少,60 d仍有新生血管的生成.在各时间点B组与A组进行比较,新生血管的密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移植能够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区新生血管的生成.

    作者:吴盛华;李福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腹部手术后肠梗阻92例诊断及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3年来腹部术后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年间收治的92例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47例,非手术治疗45例,9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后肠梗阻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符合手术指征应积极手术.

    作者:邵敬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例脐旁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颞顶部溃疡的护理体会

    笔者所在科室于2007年9月2日收治了1例左侧颞顶部头皮溃疡并有癌变的患者,采用左侧脐旁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左侧颞顶部大面积缺损,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丽;赵慧;李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指导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一直呈持续上升趋势,已超过了宫颈癌,成为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1].手术切除仍然是乳腺癌的主要根治法,并辅以化疗和放疗等,但如不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则达不到应有的疗效.通过康复指导,使乳癌术后患者掌握康复训练的知识和技巧,主动参与疾病管理,配合功能训练,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提高乳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丁桂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改良型Kugel补片治疗腹股沟巨大疝、复发疝20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改良型Kugel补片在治疗腹股沟巨大疝、复发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和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20例巨大疝及复发疝应用改良型Kugel补片治疗的临床体会.结果 本组20例患者中,斜疝17例,复发疝3例;Ⅲ型疝17例,Ⅳ型疝3例.随访20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精索肿胀,阴囊部胀痛1例,持续6个月后逐步缓解,无复发,无切口及深部感染,无局部异物感,无睾丸萎缩,无腹股沟区皮肤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型Kugel补片在治疗腹股沟巨大疝、复发疝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于楠;朱亚平;王乃龙;张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系统健康教育在特需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特需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提升住院患者信任度和满意度.方法 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建立健康教育路径,通过健康教育材料对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结果 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由94.12% 上升至97%.结论 通过建立系统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明显地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和知晓率.

    作者:赵云霞;艾小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初始组和复发组.结果 初治组和复发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达为93.75%和72.22%.结论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且毒副反应较小.

    作者:林海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胎儿窘迫相关因素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胎儿窘迫的原因,寻找早期胎儿窘迫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来982例胎儿窘迫患者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儿窘迫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脐带因素占413例,胎盘及羊水因素占201例,母体因素192例,胎儿因素32例,产力因素67例,其他因素77例.结论 对胎儿窘迫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围产儿患病率,死亡率及剖宫产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何金华;吴海明;李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所有患者建立2条静脉通道,按原体重10%计算输液总量;持续静脉应用小剂量短效胰岛素,剂量为0.1 U/(kg· h),同时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结果 经积极治疗后,所有病例病情得到改善;所有病例在尿酮消失,血气分析、电解质恢复正常后出院.结论 及时诊断、及时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和密切的监测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核心.

    作者:冯秋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护患纠纷虽然不是医疗纠纷的主要部分,但又很普遍.因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别,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患者又是一个有特别需求的群体,所以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有分歧和纠纷.

    作者:卿文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修复和保护神经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功略

    本文概述脑中风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治疗脑中风必须从预防再复发开始.对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及传统治疗方法逐一列举,重点阐述;修复和保护神经治疗的理论要点及可能应用药物,强调以修复和保护神经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张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