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儿窘迫相关因素临床观察

何金华;吴海明;李冉

关键词:胎儿窘迫, 妊娠, 脐带
摘要:目的 探讨胎儿窘迫的原因,寻找早期胎儿窘迫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来982例胎儿窘迫患者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儿窘迫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脐带因素占413例,胎盘及羊水因素占201例,母体因素192例,胎儿因素32例,产力因素67例,其他因素77例.结论 对胎儿窘迫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围产儿患病率,死亡率及剖宫产率的重要手段.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对足月妊娠患者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用于产科临床引产的疗效.方法 选择68例住院分娩有引产指征的单胎、头位、胎膜完整、宫颈评分≤4分的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结果 观察组显效15例(44.1%)、有效18例(52.9%)、无效1例(2.9%),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显效8例(23.5%)、有效15例(44.1%)、无效11例(32.4%),总有效率为67.6%.结论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P<0.01).

    作者:张晓丰;肖明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儿童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缓释片(博乐欣)治疗儿童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4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应用文拉法辛缓释片及劳拉西泮片各32例进行对照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劳拉西泮片对广泛性焦虑症均有显著疗效,文拉法辛缓释片不良反应较劳拉西泮片轻.结论 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儿童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

    作者:叶百维;刘永忠;刘国;张新风;张钰成;王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浅谈如何做好科室护士长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需要一支合格的护理队伍,而护士长的角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护士的素质和护理质量,关系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笔者总结了自己近二十年的管理经验,谈谈如何做好科室护士长.

    作者:曾其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改良根充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 寻求一种理想的乳牙根充剂.方法 治疗组替硝唑粉剂2份,碘仿2份,氧化锌1份,使用时用根充剂调成糊状;对照组市售根充糊剂.治疗前后均行牙片检查,以助疗效观察与评定.结果 两组经过3个月至2年随访,治疗组279颗乳牙,治愈204颗,有效55颗,无效20颗,有效率92.83%;对照组229颗乳牙,治愈106颗,有效64颗,无效59颗,有效率74.2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根充糊剂进行乳牙根尖周炎治疗时,可缩短疗程,操作简便,易操作,符合儿童心理和乳牙牙髓解剖生理特征.

    作者:高广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46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口服中药方剂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并用普通胰岛素局部处理的方法观察各级糖尿病足的疗效.结果 46例病例中临床痊愈38例,占82%,好转6例,占13%,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9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或单纯中药治疗.

    作者:李晶;王亚威;王冰凌;张荣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CT增强扫描中因造影剂引起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随着CT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在CT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增强扫描已成为常用技术.CT增强造影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由于非离子型价格昂贵、来源有限,故只能选择使用离子型造影剂.目前常用60%~70%泛影葡胺,因其浓度高,剂量大,注射速度快,及患者的个体差异,使得即使在注射碘造影剂前过敏实验结果为阴性者,仍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其轻度反应者主要表现为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喷嚏、咳嗽、结膜充血、全身发痒并出现少量荨麻疹.

    作者:刘文慧;杨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研究

    目的 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6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患者,按治疗类型分两组:一组以盐酸戊乙奎醚+氯解磷定作为治疗组,另一组是阿托品+氯解磷定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与阿托品治疗者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具有作用强而全面、持续时间长、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治愈率高、操作简单、费用少等优点,值得在基层推广.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有机磷中毒,安全有效.

    作者:谭其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管理会计是以单位当前和以后的资金运转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单位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为单位高层决策管理者提供财务决策依据为目的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本文在理清其产生过程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发展趋势.

    作者:张婧;马云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罗哌卡因颈丛阻滞用于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89例临床体会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颈丛阻滞用于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年龄38~72岁,应用0.25%罗哌卡因阻滞颈神经丛浅支,双侧注射,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全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镇痛效果良好,副反应少.结论 罗哌卡因应用于颈丛阻滞,起效迅速,副作用较小,安全、简便,麻醉效果满意.

    作者:王润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及外科治疗的探讨

    目的 探讨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2003年9月至2008年3月笔者所在科共收治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骨折初始治疗:钢板10例,外固定支架1例,克氏针1例,螺钉3例.二次治疗措施为清理骨折断端,更换、固定植骨.结果 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5个月.14例Ⅰ期愈合,Ⅰ期愈合率93.3%.结论 正确的手术操作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预防医源性骨不连的根本措施,骨不连后合理的外科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姚鹏浩;谈帅;何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对冲性额底部脑挫裂伤60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对冲性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动态复查头颅CT的时间及手术指征的把握.方法 对60例对冲性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33例,中残12例,重残7例,死亡8例.结论 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多数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相对较轻,但在救治过程中病情发展多变,动态复查头颅CT,血肿有进展或挫裂伤周围水肿范围扩大明显者,尽早手术清除坏死脑组织、去骨瓣减压,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马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的护理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仅次于胃癌.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食管癌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需手术与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肿瘤的复法和转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食管癌放射反应少,危害小,疗效好.虽然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对放射线敏感性较低,但放射线引起的电离辐射对机体正常组织有一定的损害,从而带来一些副作用.因此做好食管癌放疗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放疗反应的护理及出院指导非常重要.

    作者:魏华丽;刘艳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测定,综合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临床验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药并用和单用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均有效,但针药并用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贵树华;钟昌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追踪发现无偿献血者患直肠癌1例

    笔者对今年3月份采集的一袋400 ml全血进行分离后发现红细胞不够紧密,有些疏散,称重后红细胞悬液仅有200 g(正常为250 g以上).血浆外观检查发现外观颜色稍淡,黏度也不够好,这一情况引起了笔者的高度重视,立即告知该献血者到当地医院进行一系列的临床检查,并追踪得知该献血者确诊为直肠癌,立即对此袋血液及血浆进行了报废处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勇;陈映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长疗程干扰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长疗程干扰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治疗组(44例)应用α-1b干扰素3~5 MU肌肉注射,隔日1次,72周疗程结束.取用药后第24周、48周、72周为观察点,记录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ALT和AST、HBV DNA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PC-Ⅲ、Ⅳ-C及LN)的变化情况.对照组(30例).结果 治疗组的ALT复常率、血清HBV-DNA阴转率在治疗后24周、48周和72周时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复常率治疗后24周、48周时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72周时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HBsAg阴转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疗程干扰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较好.

    作者:史保生;侯瑞芳;赵明志;牛卫理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外伤性脾破裂78例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7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78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脾切除73例,脾修补2例,脾动脉结扎保脾手术3例,全部治愈,无死亡.结论 早期明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是成功救治外伤性脾破裂的关键.

    作者:杨昆昆;蒋国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普及碘盐后出生的学龄儿童尿碘水平分析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东部,辖5旗2区1县1市,全部是碘缺乏病(IDD)病区.全市已于1996年普及碘盐.掌握和阐明补碘后出生的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水平,对全市IDD病情监测、病情判定及防治效果评价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笔者于2006~2007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现汇总分析如下.

    作者:赵艳秋;孙贺;贺利明;陈亚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250例拟浅部真菌病镜检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闽北地区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分布特点.方法 对疑拟浅部真菌感染检查的患者的标本直接镜检.结果 浅部真菌病的镜检总阳性率为50.4%.股癣(80.0%)、体癣(77.7%)、花斑癣(59.1%)位居前3位.发病率以足癣(22.0%)、体癣(20.5%)、股癣(19.4%)位居前3位.结论 直接镜检法检查真菌简便易行.

    作者:朱学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X线检查对桡骨骨折后不同外固定治疗的稳定性评估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X线检查对桡骨远端骨折经不同外固定治疗后的稳定性预测价值.方法 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夹板外固定组和石膏外固定组,各25例.记录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及复位后4周的X线检查数据,评价骨折固定效果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位后4周再移位的预测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均复位满意,整复后掌倾角和尺偏角明显大于复位前,而桡骨短缩程度则明显小于复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4周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轴向短缩移位,但石膏外固定组短缩移位程度明显大于夹板外固定组;夹板固定组复位4周后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大小变化不明显,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高龄及复位前X线检查桡骨短缩程度、掌倾角大小是预测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X线检查对预测保守治疗后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颖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中医护理体会

    术后疼痛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的一个护理问题,由于肛周痛觉敏感,加之排气、排便刺激,往往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疼痛症状,有时非常剧烈难以忍受,患者非常痛苦.因此,术后疼痛成为了混合痔术后一个突出的护理问题.2008年8月至12月,笔者尝试采用中医中药的相关措施护理混合痔术后患者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姗姗;丁立钧;孔凡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