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芹
目的 探讨输尿管硬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2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或者开腹手术取尽胆总管内结石,术中再应用输尿管硬镜,在鞘管的引导下对肝内外胆管结石进行取石和高压冲洗等操作.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结石取尽率为100%.术后无1例发生胆道大出血、胆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输尿管镜联合鞘管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不仅可以取尽肝内外胆管结石,还可以探查Ⅱ、Ⅲ级胆管和胆总管下段,较大地减少了手术盲区.此外,高压冲洗胆道,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术后结石的复发率和胆管炎的发生.
作者:张国然;罗翠松;林云;戴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放疗联合鸦胆子油乳与单纯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39例,放疗联合鸦胆子油乳组19例,单纯放疗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肿瘤进展时间(TTP).结果 两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放疗联合鸦胆子油乳组TTP明显延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张殿宝;姚俊;郭艳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抚触,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皮肤被羊水广泛浸抚,从而产生安全感.在自然分娩中,新生儿受到母亲产道收缩带来的挤压这一特殊的抚触.当新生儿出生后,他们感到原先温暖的、熟悉的空间突然消失,这时如果及时给予抚触,就会使他们有安全感和依附感[1].
作者:郭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透刺法结合穴位注射对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采用透刺法与穴位注射结合治疗;对照组90例,采用透刺法.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透刺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彭发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膝后内侧小切口暴露,骨折复位,并以锚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9~12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明显移位.术后6个月,有3例患者后抽屉试验呈弱阳性,1例轻度伸膝受限,1例轻度屈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53±2.32)分.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
作者:王伟;王秀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系统化整体护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模式病房的建设、新护理模式的实施逐步展开.模式病房实施和运行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和护理工作者观念更新不快,管理经验不足,护理知识面狭窄,加之护理人员缺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建设为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终目标不仅仅是建立模式病房,更重要的是普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病房.系统化整体护理个体化病房的建设是今后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
作者:管霞;徐正梅;范群铭;徐晓璐;管剑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脑卒中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其心理变化、精神负担是多种多样的,2006年8月至2009年9月笔者所在科室对108例患者从入院、治疗到康复全过程实施康复心理护理,患者、家属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董慧琴;白蜡敏;王来群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碎吸术联合脑室外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颅内血肿穿刺碎吸,同时给药侧脑室穿刺引流、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与保守治疗患者意识状态以及肢体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组治疗.结论 颅内血肿碎吸术联合脑室外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效果明显好于保守治疗.
作者:杨军;董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医疗设备不仅是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而且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物资基础和先决条件[1].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对于医疗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医疗设备配置是否合理、管理是否科学成为关系到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
作者:刘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继发孔房间隔的外科治疗和围术期的处理.方法 共手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67例,其中男24例,女43例,年龄1.5~64岁;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32例.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采用直接缝合、心包或涤纶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合并畸形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随访1~15个月,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式、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对有肺动脉高压增加手术危险者加强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高毅;王大成;李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配置及管理.方法 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示准(试行)>及<消毒管理办法>进行消毒室护理人员的配置,并制定出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责以便于管理.结果 供应室人员要求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护士应占二分之一以上比例,并以中青年为主,消毒员需培训后方可上岗,并持有上岗证,一般80张床位设1名供应室护士.结论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合理的人员配置及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效率,为全院服务.
作者:付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采用单纯氟康唑治疗,B组60例采用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B组患者疗效好优A组,且复发率较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徐曼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本文从年龄、性别等方面,对217例青光眼的心理状态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指出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相当重要,可避免病情加重和复发,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张雪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肝硬化是由于慢性肝炎反复发作,造成肝细胞严重受损,引起肝脏功能失代偿的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活性绝对或相对不足或人体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所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1].
作者:张金涛;唐宏艳;栗香芹;张庆珍;刘玉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12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2.85%),大肠埃希菌7例,克雷伯杆菌2例,肠球菌3例.结论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大多数典型,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抗感染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作者:蔡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用中药配合腕踝针治疗慢性荨麻疹,评价其疗效.方法 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味配合腕踝针4周;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 mg/次,每日1次,连用4周.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痊愈率和愈显率有显著性差异.(2)停药3个月后随访,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治疗组在复发时间方面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配合腕踝针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较好,尤其在痊愈率,愈显率,复发率及延长复发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哲奎;刘瑛琦;魏鹏;杨光;李君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35.3%,有效率为58.8%,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23.5%,有效率为47.1%,治疗总有效率为70.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独特优势,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庄义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胆道疾病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50例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发生并发症10例.结论 在治疗胆道疾病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多器官稳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万玛侃卓;欧建;万玛诺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术后低钾血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关键是及时预防.钾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细胞的代谢,心肌的收缩功能和神经、肌肉应激性的维持,以及酸碱平衡的调节,都与钾的正常代谢有关.术后出现低钾血症不但会造成误诊误治,而且可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作者:李兴荣;柴世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在护理实践中,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62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对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在62例患者中,治愈48例,占77.42%;好转8例,占12.9%;死亡6例,占9.68%.结论 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细致、周到、全面的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晓燕;段春晓;唐松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