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段春晓;唐松军
随着现代手术室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频电刀也作为一种现代的科技产品,在各种手术的操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麻醉期,而且在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问题上,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燕;张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硅油氢氧化钙糊剂用于根管消毒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2008年到笔者所在科就诊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共228例230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根管预备后,试验组在根管内封入硅油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照组在根管内封入甲醛甲酚(FC).1周后复诊,观察封药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并完成根管充填.结果 试验组根管封药后临床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封药后急症的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P<0.01).结论 硅油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用于根管消毒,临床疗效肯定,且与FC相比能有效减少封药期间急症的发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根管消毒用药.
作者:屈博;郭大红;冯晓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乳腺数字化钼靶作为乳腺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在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中具有其他检查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1],但仍有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现将16例数字化钼靶误诊和漏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王凤;黄爱苓;杨华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电子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结肠疾病直接、有效的手段,但对许多受检者来说,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个别患者甚至由于紧张、耐受力差等原因而中断检查,而部分患者也因听闻或曾经感受的痛苦而拒绝检查或复查,以致延误了病情.
作者:苏美玲;卢颖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制定治疗及护理方案.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2000~2003年收治的2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7例患者分4类:感染性疾病、腹腔内出血性疾病、肿瘤并发症及误诊为妇科疾病,其构成比为50.1%、44.9%、3.5%、和1.5%,感染性疾病占第1位,手术治疗130例,占47.9%.结论 出血性输卵管、异位妊娠、黄体破裂、急性阑尾炎容易相互误诊.在诊断感染性疾病时要注意近期有无同房或宫腔手术史;内出血性疾病应重点询问月经史并监测β-hCG.后穹隆穿刺是简便而重要的鉴别手段.
作者:马庆彤;李增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颈性眩晕的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00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患者效果满意,康复出院.结论 通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丁雅琼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紫黄生肌散外治体表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患者采用紫黄生肌散外敷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0.0%,且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紫黄生肌散外治体表慢性溃疡疗效较好.
作者:黎华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问题在医学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从预防控制入手,通过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于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环境,减少或控制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景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头晕不是一个病名,而是很多病的一个临床症状.头晕是一种临床的症状,在发病年龄、性别上没有显著特征,并且一般无季节差异,以反复间断性头晕、突发性头晕和持续不缓解的头晕三种形式为多见,同时有伴随症状.
作者:景江红;景江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用中药配合腕踝针治疗慢性荨麻疹,评价其疗效.方法 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味配合腕踝针4周;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 mg/次,每日1次,连用4周.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痊愈率和愈显率有显著性差异.(2)停药3个月后随访,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治疗组在复发时间方面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配合腕踝针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较好,尤其在痊愈率,愈显率,复发率及延长复发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哲奎;刘瑛琦;魏鹏;杨光;李君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超声检查对一些卵巢囊肿,如卵巢单纯性囊肿、浆液性囊肿、巧克力囊肿等基本能明确诊断[1].既往多用口服药物及手术治疗,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对此类患者施行超声引导下注入硬化剂治疗卵巢囊性肿瘤14例,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梅文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通知>和<重庆市卫生局转发重庆市物价局关于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通知>,采取教育、制度、监管和惩治综合措施,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努力减轻患者药品费用负担.
作者:李亚权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痫患者剖宫产的优越性.方法 术前给予吸氧、降压、解痉、镇静治疗,同时给予利尿、扩容、纠正酸中毒等综合治疗,症状控制2 h后进手术室,常规经L2~3或L3~4直入法行腰硬联合穿刺,脊麻针穿刺到脑脊液后以0.1 ml/s速度注入麻醉药2.5~3 ml(含布比卡因10~15 mg),个别难置管可以不置硬膜外导管,麻醉平面上界至T8左右水平,术中行SpO2、HR、BP、ECG监测生命体征.结果 43例患者操作顺利,效果确切,起效较快,并发症少,肌松较好,并有效控制了血压,患者没有不适反应,腰-硬联合麻醉明显优越于单纯硬膜外麻醉或腰麻麻醉方法 .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行剖宫产的子痫患者,若能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处理,并加强术后镇痛镇静,是一种较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
作者:张振春;倪凤;许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外周血Tim家族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纳入哮喘组,哮喘诊断全部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共计47例.同时,选取性别和年龄与哮喘组匹配的健康查体儿童5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外周静脉全血,抽提总RNA,采用RT-PCR检测Tim-1 mRNA和Tim-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之间Tim-1 mRNA、Tim-3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哮喘组外周血细胞中Tim-1 mRNA相对表达值(0.104±0.009)显著高于对照组(0.066±0.011)(P<0.01),哮喘组外周血细胞中Tim-3 mRNA相对表达值(0.250±0.042)显著高于对照组(0.109±0.014)(P<0.01).结论 哮喘患儿外周血Tim家族基因过度表达,Tim家族基因参与儿童哮喘的发生.
作者:于华凤;王广新;段春红;丁明杰;杨金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系统化整体护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模式病房的建设、新护理模式的实施逐步展开.模式病房实施和运行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和护理工作者观念更新不快,管理经验不足,护理知识面狭窄,加之护理人员缺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建设为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终目标不仅仅是建立模式病房,更重要的是普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病房.系统化整体护理个体化病房的建设是今后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
作者:管霞;徐正梅;范群铭;徐晓璐;管剑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供应室护士不再是单一的体力劳动者,要求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思维能力,现就笔者所在医院供应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模式探讨如下.
作者:丛玲滋;刘霞;刘遂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多潘立酮(吗丁啉)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112例.随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服用莫沙必利,治疗组采用莫沙必利、吗丁啉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胃排时间,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沙必利、吗丁啉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范庆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膝后内侧小切口暴露,骨折复位,并以锚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9~12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明显移位.术后6个月,有3例患者后抽屉试验呈弱阳性,1例轻度伸膝受限,1例轻度屈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53±2.32)分.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
作者:王伟;王秀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ICU护士是护士中较为特殊的群体,环境隔离,患者病情重,工作量大,对护士要求高,导致护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甚至产生某些心理障碍[1].研究表明,不同的职称,不同的学历,不同的婚育情况,ICU护士的心理健康有差异,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引起身心疾病,如身心耗竭综合征、工作疲惫感,焦虑等[2].
作者:杨军霞;宋祖群;张吕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霉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方法 本组28例患者均行CT检查,提示病变部位.根据病变情况,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后做病理检查.结果 28例均临床治愈,术后定期冲洗,在鼻内镜下换药、检查、对症处理.结论 术前CT检查,术中应用鼻内镜手术,术后病理检查是治疗霉菌球型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
作者:赵龙武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