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
本文从年龄、性别等方面,对217例青光眼的心理状态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指出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相当重要,可避免病情加重和复发,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张雪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透刺法结合穴位注射对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采用透刺法与穴位注射结合治疗;对照组90例,采用透刺法.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透刺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彭发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盐酸吗啡片用于治疗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对2009年1至200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盐酸吗啡片的晚期癌痛患者79例,定期向患者或家属作疼痛评价咨询,作好记录.观察其止痛的疗效.结果 盐酸吗啡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79例中,镇痛有效率为93.6%(74/79),其中显著有效率为81.0%(64/79).结论 作为口服给药治疗晚期癌痛的盐酸吗啡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易于调整剂量,为治疗晚期癌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选择.
作者:宋晓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科技的速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医学的不断转变,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生殖健康的内涵已跨出医学的范畴,而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定义[1].整体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
作者:杨赓胤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配置及管理.方法 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示准(试行)>及<消毒管理办法>进行消毒室护理人员的配置,并制定出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责以便于管理.结果 供应室人员要求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护士应占二分之一以上比例,并以中青年为主,消毒员需培训后方可上岗,并持有上岗证,一般80张床位设1名供应室护士.结论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合理的人员配置及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效率,为全院服务.
作者:付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抚触,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皮肤被羊水广泛浸抚,从而产生安全感.在自然分娩中,新生儿受到母亲产道收缩带来的挤压这一特殊的抚触.当新生儿出生后,他们感到原先温暖的、熟悉的空间突然消失,这时如果及时给予抚触,就会使他们有安全感和依附感[1].
作者:郭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前补钙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血钙含量与产后出血量是否有内在联系.方法 选择剖宫产产妇108例,术前随机分为补钙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结果 产后出血量补钙组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前补钙对防治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效果明显,应推而广之.
作者:康庆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和敏感药物.方法 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假丝酵母菌并对培养出的菌种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128株酵母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94株,热带假丝酵母菌26株,光滑假丝酵母菌5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株,克柔假丝酵母菌1株.假丝酵母菌对真菌敏感性高的药物只有两性霉素、氟胞嘧啶,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性高.结论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常见致病菌是白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耐药情况严重,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对两性霉素、氟胞嘧啶敏感性高.
作者:张海琼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扶正解毒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和病毒标记物(HBVM)的复常情况.方法 将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用拉米夫定和泛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扶正解毒丸,疗程均为1年.结果 治疗组疗效、肝功能和HBVM复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扶正解毒丸能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和HBVM的复常率.
作者:杨征宇;张应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的治疗、护理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经验,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35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并严格进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结果 100例患儿临床治愈,35例重症患儿转上级指定医院治疗.结论 掌握手足口病的治疗和护理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点,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避免交叉感染,控制疫情扩散.
作者:王翠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5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酮替芬加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仅用酮替芬治疗,疗程均为2~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且安全方便、顺应性和耐受性好.
作者:刘锋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口臭是指从口腔或其他面颅部空腔如鼻、鼻窦和咽所散发出的令人不爽的气味,其发病原因较多,但临床主要以牙周病引起者较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来记载,约有10%~65%的人受到口臭的困扰[1].据美国牙科学会的调查显示[2],约90%的牙科医师遇到过因口臭而就诊的患者,近50%的牙科医师每周接诊6名以上口臭患者.
作者:梁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偏身萎缩症文献记载很少,临床上比偏侧面部萎缩更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汉族,61岁,退休工人,因左侧肢体乏力、麻木10 d入院.
作者:李粉英;郭建秧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外周血Tim家族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纳入哮喘组,哮喘诊断全部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共计47例.同时,选取性别和年龄与哮喘组匹配的健康查体儿童5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外周静脉全血,抽提总RNA,采用RT-PCR检测Tim-1 mRNA和Tim-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之间Tim-1 mRNA、Tim-3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哮喘组外周血细胞中Tim-1 mRNA相对表达值(0.104±0.009)显著高于对照组(0.066±0.011)(P<0.01),哮喘组外周血细胞中Tim-3 mRNA相对表达值(0.250±0.042)显著高于对照组(0.109±0.014)(P<0.01).结论 哮喘患儿外周血Tim家族基因过度表达,Tim家族基因参与儿童哮喘的发生.
作者:于华凤;王广新;段春红;丁明杰;杨金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35例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负压引流、加压包扎的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访1年以上.结果 症状有所改善或疼痛消失在4~6周,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有效.结论 膝关节滑膜炎应加强认识,滑膜切除术有确切的疗效,尤其是早期诊治患者效果更佳.
作者:番子加;刘富光;赵加联;姜兴道;王占福;李家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6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CT示病灶呈低密度,边界不清.1例患者MRI显示双侧顶枕叶多发异常信号,在T1WI病灶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随访CT显示所有患者病灶范围、数目逐渐变小、减少,甚至消失.结论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好发于顶枕叶脑白质,也可见于基底节、额颞叶.顶枕叶呈双侧对称性,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临床上均有血压突然升高.一般患者经适当治疗后,影像学表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作者:曾晓春;杜二珠;张洪标;韩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随着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士如何配合好麻醉工作,给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工作中护士不仅要做好手术配合,更要配合好麻醉工作,其是全面评价手术室护士业务素质的一个方面,并且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
作者:李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膝后内侧小切口暴露,骨折复位,并以锚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9~12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明显移位.术后6个月,有3例患者后抽屉试验呈弱阳性,1例轻度伸膝受限,1例轻度屈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53±2.32)分.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
作者:王伟;王秀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Galectin-3;甲状腺微小浸润型滤泡癌;表达甲状腺微小浸润型滤泡癌(minimally 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MIFTC,简称MIC)与甲状腺腺瘤的区别在于有无包膜和脉管的浸润,故诊断困难、容易漏诊.
作者:王亦飞;崔俊生;韩继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2岁.因为双眼近视欲来笔者所在医院行准分子激光治疗.患者为足月顺产.孕1产1,妊娠期无异常.家族中无此类疾病.否认眼部外伤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8,左眼0.08.双眼前节无明显异常.
作者:张志才;徐心灵;陆怡丹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