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社区管理效果分析与经济学评价

赵光虎;邓文彬;韩超;姜明花;连淑玲;王秋婷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管理, 经济学评价,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管理对农村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效果及经济学评价.方法 对本社区40岁以上户籍人口进行高血压筛查,在此基础上为高血压患者建档和评估,依据危险分层采取针对性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高危和很高危患者立即开始药物治疗,低危和中危患者先进行至少3个月的非药物治疗,根据血压监测结果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以取药途径不同把患者分为医院取药组、自购药组和社区取药组,对社区取药组给予健康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和指导合理用药等,对医院取药组和自购药组给予健康教育和调整生活方式等.高危和很高危患者每月测量血压至少2次,低危和中危患者每月测量血压至少1次,每3个月测量BMI和腰围各1次.半年后对比管理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化,对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管理末期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和管理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 001);管理末期社区取药组的血压达标率高于医院取药组或自购药组(P<0 05或P<0 01);管理末期BMI值和管理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 01);社区取药组的日平均药费低于医院取药组或自购药组(P<0 001);社区取药组中,管理末期药物治疗依从性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管理前(P<0 001);管理末期具有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人数和管理前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 05或P<0 01).结论 社区管理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效果,并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意义,社区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颈椎骨折并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见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且并发症较多.因此,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

    作者:李燕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小儿氯胺酮麻醉前静脉注射长托宁与阿托品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麻醉前静脉注射长托宁和阿托品对氯胺酮麻醉儿外科手术术前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儿外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Ⅰ组(长托宁组,n=30)和Ⅱ组(阿托品组 n=30);氯胺酮静脉麻醉前10 min静注研究药物0 01 mg/kg,记录HR、MAP、SpO2的变化和唾液分泌量,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长托宁组心率显著低于阿托品组,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差异.长托宁组唾液分泌物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阿托品组.结论 长托宁有稳定心率和减少围术期唾液腺分泌的显著作用,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适合作为小儿氯胺酮麻醉前用药.

    作者:冯宇峰;张天伟;刘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右下腹痛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1例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上将右下腹痛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右下腹痛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而施行手术的389 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经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检查,误诊21例,误诊率5 4%.结论 造成误诊的原因有: (1)病史采集不详细; (2)体格检查不全面; (3)诊断思路狭窄,鉴别诊断能力不强;(4)盲目相信仪器检查;(5)临床经验不足;(6)医生责任心不强.

    作者:张海生;刘建云;张立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化脓性阑尾炎手术皮肤全层缝合的探讨

    目的 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手术降低切口感染率的缝合方法.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化脓性阑尾炎手术120例采用皮肤全层缝合,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术后1例发生皮下化脓积液,经外科换药后伤口痊愈.119例患者术后8 d拆线,伤口Ⅰ期愈合,回访无异物反应现象.结论 采用皮肤全层缝合术对于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能明显减少切口感染率及术后术腔线结异物反应,恢复顺利,并发症少,希望能大力推广.

    作者:刘明州;李富国;刘颖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无痛胃镜后引起癔症性发作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60岁,因右上腹疼痛10 d,加重3 d于2009年9月5日入院,初步诊断:胆囊炎.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检查腹部B超提示胆总管扩张,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淀粉酶、胸片及心电图均未见异常.

    作者:蒲莉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急诊护士流失原因分析与对策

    急诊护士作为急诊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处于应急状态,体力、精力等严重透支,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导致急诊护理人才严重流失.本文分析其流失的原因及相关的防范对策,以稳定急诊护理队伍,加快急诊医学的发展.

    作者:梁丽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恩再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将6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恩再适注射液7 2 U/d静脉滴注,疗程14 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d、维生素B12注射液500 μg/d肌肉注射,疗程14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5 7%,对照组总疗效率40 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恩再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率较高,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方军波;沙婉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血热康合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血热康合剂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77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血热康合剂,对照组服氟哌酸,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观察前列腺按摩液PH值、IgA、IgG、Zn及症状变化.结果 血热康合剂治疗12周后,较对照组指标明显改变(P<0 05).结论 血热康合剂可以有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对前列腺按摩液PH值、IgA、IgG、Zn及症状均有改善.

    作者:钟昌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神经病学双语教学探讨

    了解国内神经病学双语教学的现存模式、实施现状及效果;提出神经病学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提高神经病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为全面促进双语教学的实施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学文;胥向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抗生素结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抗生素结合使用中药口服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共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采用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或者左旋氧氟沙星、甲硝唑等,同时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采用中药灌肠,15 d为一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结果 120例患者中痊愈38例,有效72例,无效10例;治疗前后检查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 抗生素结合使用中药口服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既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又发挥中、西药各自的优势,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作者:桂玉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结核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8例腰椎结核行手术治疗,2例行病灶前路清除植骨术,4例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2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所有患者术后均行正规抗结核治疗12个月.结果 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随访2年8例患者结核均治愈,植骨区全部骨性融合.结论 手术干预及规范化的抗结核治疗是提高脊柱结核治疗效果的关键.彻底的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可提高治愈率,植骨融合并一期内固定术可纠正后凸及阻止畸形发展和减少脊髓损害.

    作者:李品坤;颜福金;李承东;杨敬东;刘文兰;张国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跌倒的调查与护理体会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1例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时间、地点、下肢肌力、患者依从性等进行评定.结果 患者跌倒在床边的居多(57 1%),住院前10 d和晚上易发生跌倒.结论 加强对卒中跌倒的风险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于预防跌倒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淑华;欧阳慕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理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护理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及分析减少或避免护理纠纷的对策.方法 通过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病历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书写技能及加大护理病例质量的监控力度.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护理病例的书写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高质量的护理病例书写,可以极大的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

    作者:张志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方法与疗效,严格掌握其治疗的佳时间窗.方法 经股动脉插管,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4例患者超选择眼动脉,局部灌注尿激酶25万~50万U进行溶栓治疗.结果 14例中有5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其中视力高达1 2,6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视力无变化,1例患者并发脑出血而下肢瘫痪.结论 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与发病的时间密切相关,与尿激酶的用量不呈正相关.

    作者:陈丽娟;郑玄中;柳建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e pul-monad edema,NPE)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笔者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NPE患者11例,结合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兰香;潘瑛慧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哮喘缓解期患者中医辨证与肺功能及免疫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哮喘患者缓解期中医辨证与肺功能及免疫检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哮喘缓解期140例患者肺功能、90例患者免疫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哮喘缓解期各证型肺功能、免疫指标分布规律为:脾气虚组FVC 、FEV1和PEF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肾虚证组FVC 、FEV1和PEF则明显低于其他各证型;肺肾气虚组IgE明显高于肺气虚组,肺气虚组IgE明显高于肺脾气虚组;肺肾气虚组CD3明显高于肺气虚组.结论 哮喘患者缓解期各中医证型与肺功能、免疫指标间具有相关性.

    作者:翁诗婷;张晓丹;郝一鸣;王忆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结扎胸导管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胸导管结扎能否减轻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剧烈变化.方法 通过对术前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的连续监测,所得检测数据相应进行相关检验,分析手术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探讨预防结扎胸导管是否能减轻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剧烈变化.结果 手术后第1~5 d内,生命体征较术前有很大程度的升高(P=0 0000,P<0 01).食管癌患者术中结扎胸导管组术后生命体征与未结扎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000,P<0 01),结扎组明显低于未结扎组.结论 无论结扎或不结扎胸导管,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剧烈,术后高于术前;食管癌切除术结扎胸导管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程度明显低于不结扎胸导管患者,预防结扎胸导管对于降低术后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铁军;陈新;何明;杨利伟;白世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

    目的 通过心电图无创性检查,及时鉴别排除类似心电图,高度怀疑、提示肺栓塞的存在,避免这一灾难性疾病的漏诊和误诊.方法 观察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改变和记录右胸前各导联,紧密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手段,对于患者有长期卧床病史,特别是术后卧床,起床后不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紫绀休克的患者严密监测.结果 记录到窦性心动过速、SⅠTⅢQⅢ或TⅢQⅢ或SⅠQⅢ、ST-T改变、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右束支阻滞、心房纤颤、心房扑动1例、肺型P波2例、正常范围心电图等,治疗后的心电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肺栓塞起病急,预后差,心电图检查迅速、无创伤,及时、反复的心电图检查辅助诊断肺栓塞,可以使肺栓塞的诊断更迅速,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单晓莉;田新;孔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定量气雾剂吸入的依从性及对血IgE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使用定量气雾剂(MDI)治疗依从性及治疗前后血清学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2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ICS组135例,采取专项护理措施,对照组125例,采用常规的用药指导方法,评价护理干预的依从性及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血清IgE水平.结果 ICS组依从性较对照组好(P<0 01).对照组及ICS组治疗3个月较治疗前IgE水平均下降(P<0 05).ICS组治疗后3个月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 05).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哮喘患儿使用MDI的依从性,提高疗效.ICS糖皮质激素可使哮喘儿童血清IgE水平降低.

    作者:单斌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几种缓冲液的效果分析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是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实验,传统巴比妥缓冲液具有毒性且不经济,本文通过对几种新型缓冲液的电泳效果研究得出,硼酸缓冲液完全可以替代巴比妥,无毒且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尹丽;陈秀敏;王永和;何弘水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