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手术治疗痔疮的几点体会

熊光辉;聂小菊

关键词:手术, 痔疮, 体会
摘要:为避免肛肠手术后医患之间发生摩擦,探讨肛肠手术前后医生向患者交待的注意事项和手术中医生操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术前应要求患者或家属签字及向患者说明术后疾病的转归.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切口和掌握消痔灵注射的用量.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采用小剂量胰岛素[0.1 U/(kg·h)]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78例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住院患者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小剂量胰岛素可平稳降低血糖,纠正酮症酸中毒.78例患者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均痊愈出院.结论 小剂量胰岛素是治疗DKA的特效和不可缺少的药物,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是治疗DKA可靠、安全而稳当的有效措施,具有较少引起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等优点.

    作者:余淑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高压氧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小于8分的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8例除常规治疗外,应用高压氧治疗;另58例行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3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级.结果 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级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康复有效,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张建忠;张喜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替米沙坦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与吲哒帕胺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74例分成3组.对照组(n=24)予以替米沙坦(40 mg/d,每日1次);治疗组I(n=25)在服用替米沙坦(20 mg/d)基础上,加服吲哒帕胺(1 25 mg,每日1次);治疗组Ⅱ(n=25)在服用替米沙坦(20 mg/d)基础上,加服酒石酸美托洛尔(25 mg,每日2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I和治疗组Ⅱ,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83.3%,前者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比较,P<0.05;后者与对照组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组I和治疗组Ⅱ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4、3、1例.结论 低剂量替米沙坦与吲哒帕胺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较单用替米沙坦降压效果好.

    作者:林敏玲;冯家俭;杜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期妊娠引产失败1例分析

    残角子宫妊娠是指受精卵于子宫残角内着床并生长发育,多发生于初产妇.残角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易失败,现将笔者所在科2008年6月中期妊娠引产失败1例报告如下.

    作者:余春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结肠破裂处理体会

    结肠破裂的临床处理较为复杂.笔者所在医院于2004~008年共收治结肠破裂8例,为急诊手术破裂修补或肿瘤切除Ⅰ期吻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7~45岁,平均30岁,均有腹膜炎的表现,其中3例伴有肠梗阻表现.腹部闭合性损伤致结肠破裂4例,结肠肿瘤致肠梗阻破裂3例,右侧卵巢畸胎瘤侵及盲肠破裂1例.破裂口部位:盲肠1例,降结肠1例,乙状结肠5例,直肠1例.8例患者未行肠道准备,入院后24 h内急诊手术.

    作者:李张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78例羊水过少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及其分娩方式,以选择佳的处理方法,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 对78例羊水过少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羊水过少高发于延期妊娠和过期妊娠,羊水量减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越高,剖宫产率越高.结论 羊水过少提示胎儿宫内情况不良,适时选择佳分娩方式及时终止妊娠,可显著改善围生儿预后.

    作者:秦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如何做好药学咨询服务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医院药师的工作和任务也由传统的保障供应型向药学服务型转变.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药学咨询服务,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进行探讨.

    作者:吴继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青少年颈椎病X线诊断102例分析

    颈椎病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X线对中老年人颈椎病诊断并不难,且文献报告较多,但对于青少年颈椎病,也就是早期颈椎病文献报告较少,认识不足,在基层医院有的甚至漏诊、误诊.本文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5~2008年诊治的102例40岁以下颈椎病患者,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汪海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复方甘露醇注射液. 方法 使用容量法测定甘露醇含量. 结果 本制备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实用可靠. 结论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脱水利尿剂.

    作者:王洪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36例顽固性鼻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并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部位及治疗方法,以便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笔者所在医院3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33例患者治愈出院,3例不同原因死亡.结论 顽固性鼻出血的原因多样,找到出血原因,同时找到出血部位予以电凝、填塞、病灶切除等局部准确到位的治疗是关键.

    作者:范仙华;闫辉;吴晓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自制混合酊剂与利多卡因分别用于减轻静脉输液穿刺疼痛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减轻或消除静脉输液穿刺疼痛的方法. 方法 将184例输液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按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混合酊剂组(观察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组)各92例.观察组,每例于输液第1天应用皮肤常规消毒法穿刺,第2天在皮肤常规消毒前用无菌干棉签蘸混合酊剂由内向外呈螺旋式涂擦穿刺处皮肤,直径>5 cm,待干后行皮肤常规消毒,再行穿刺;对照组每例于输液第1天也用皮肤常规消毒法,第2天在皮肤常规消毒前用2%利多卡因涂擦穿刺处皮肤,涂擦方法、面积同混合酊剂组.两组止痛效果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χ2检验). 结果 混合酊剂组止痛效果与利多卡因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混合酊剂用于减轻静脉穿刺止痛效果较好.

    作者:王二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心脏黏液瘤9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心脏黏液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 2000~2008年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摘除心脏黏液瘤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长期随访,随访资料包括:胸片、心功能、心脏超声心动图等. 结果 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术后梗死病例,随访6个月至8年,临床无复发及远处种植转移,心功能均恢复至Ⅰ级. 结论 心脏黏液瘤手术将瘤体连同蒂部周围部分组织一并切除,可保持瘤体完整,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

    作者:任中华;丁伟峰;雷海;郭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芦山县1999~2008年五岁以下儿童死因变化分析

    目的 了解芦山县五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08年以来,芦山县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及主要死因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1999~2008年以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前5年与后5年比较有很明显的下降趋势,意外是1~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早产及出生低体重、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肺炎,腹泻也从前5位死亡原因中退出.但先天性心脏病和血液病的死亡上升幅度明显.结论 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段主要死亡原因有较大差别.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腰间关节小关节病的临床与CT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小关节病的CT和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腰椎小关节病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CT表现为关节面不对称,腰椎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突骨赘形成,关节软骨下骨硬化、糜烂,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真空现象,关节周围及关节囊钙化.结论 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外,腰椎小关节病亦引起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CT对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明显优于X线检查.

    作者:陈月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交叉克氏针治疗成人锁骨骨折

    目的 探讨交叉克氏针治疗成人锁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总结笔者所在科自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103例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成人锁骨骨折,其中男90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平均30岁,均为闭合骨折,骨折部位位于中、外1/3,均不伴有喙锁韧带断裂,其中粉碎骨折80例,于伤后1~10 d手术. 结果 全部获得随仿,无感染,迟缓愈合,内固定失效,畸形愈合病例,均于4~8个月拔出内固定. 结论 交叉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针尾包埋于锁骨内侧端,固定牢固,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可行,创伤小,费用低,愈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忠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和监督管理

    目的 探索关于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科学合理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办法.方法 通过对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时,只有做到:(1)领导重视,健全组织;(2)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质量标准;(3)把好进货关,索要必需证件;(4)严格使用管理,保证产品质量;(5)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做好监督指导工作,才能确保一次性用品的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杜绝隐患.结论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疗废物管理,是规范医疗服务、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作者:郁宝玲;林福云;张汉卿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产科的应用

    孕产妇不同于患者,对她们来说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对孕妇从入院待产到产后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孕妇了解到分娩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充分发挥孕妇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减少产妇因情绪不良造成难产及其他分娩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不可忽视.

    作者:颜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产后尿潴留原因分析及对策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常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给产妇增加痛苦,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极大地影响患者及家属情绪.因此,寻找尿潴留发生原因、早期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笔者所在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产后尿潴留患者1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阐述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制定防治措施,降低发生率.1资料与方法

    作者:赵磊;雷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颌面部犬咬伤36例临床总结

    目的 总结颌面部犬咬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对36例颌面部犬咬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彻底清创后采用不同的缝合方法,并常规注射狂犬病疫苗.结果 除1例有感染外,均Ⅰ期愈合,遗留瘢痕无明显功能障碍及面部畸形.结论 犬咬伤的治疗重点是狂犬病的预防,但同时应兼顾功能和形态的恢复.

    作者:曹保付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去乳糖饮食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短期去乳糖饮食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吴忠市人民医院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的患儿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全部停止含乳糖食品改用雀巢去乳糖奶粉A110喂养,豆浆或米汤混合喂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2.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P=0.002).结论 去乳糖饮食辅助治疗病轮状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作者:尚丽娜;张莉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