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168例分析

李春声;姜虹羽;石晶

关键词:鼻内镜, 顽固性鼻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鼻内镜治疗顽固性鼻出血1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出院153例,治愈率达91%,随访3个月~1年半,未见再出血.再出血12例,治疗后好转,死亡3例.结论 鼻内镜的应用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的发展,对顽固鼻出血的治疗有了明显改进.该方法具有止血效果好、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其缺点是价格昂贵,但在鼻咽癌高发区,放疗后并发鼻腔大出血患者较多,这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糖尿病患者需慎用的药物

    血糖是指血液中含有的葡萄糖,正常血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空腹血糖3.4~6.2 mmol/L,饭后2 h血糖不超过7.8 mmol/L.葡萄糖为人体所必需,但血糖过高或过低都将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寿命取决于治疗与血糖控制的好坏.糖尿病是一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严格控制血糖.多年来研究发现,一些药物虽非糖类,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可引起血糖升高,出现一系列对糖尿病患者不利的症状,以下就这些非糖类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崔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陈旧性褥疮的综合治疗与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陈旧性褥疮的综合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12例老年患者陈旧性褥疮采用天狮甲壳质局部外敷为主,积极治疗原发病等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治愈或控制原有的褥疮.结果 12例褥疮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治愈7例,好转2例,另1例患者入院后第3 d死亡.结论 对老年患者陈旧性褥疮采用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杨秋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复方替硝唑糊剂治疗慢性有瘘型根尖周炎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复方替硝唑糊剂根尖充填治疗慢性有瘘型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 对94例118颗有瘘型根尖周炎患者常规根管准备并行瘘管搔刮术后,用3%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及4%次氯酸钠溶液依次瘘管通过,甲醛甲酚根管消毒,氧化锌糊剂密封窝洞,同时瘘管内置碘甘油.1周后,复方替硝唑糊剂根充治疗.结果 半年后复查,复方替硝唑糊剂根尖充填治疗慢性有瘘型根尖周炎总有效率94.07%.结论 本方法治疗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疗程明显缩短,患者无痛苦,简便易行,复诊率明显降低.

    作者:白静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复方甘露醇注射液. 方法 使用容量法测定甘露醇含量. 结果 本制备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实用可靠. 结论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脱水利尿剂.

    作者:王洪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如何做好药学咨询服务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医院药师的工作和任务也由传统的保障供应型向药学服务型转变.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药学咨询服务,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进行探讨.

    作者:吴继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和分析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有限切开复位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7例,男24例,女13例,按Schazker分型:Ⅲ型13例,Ⅳ型11例,Ⅴ型7例,Ⅵ型6例.结果 3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4个月.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10例,中2例,优良率94.6%.结论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好,固定牢固,抗弯力强,具有不宜松动的优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吉勇;张勇;齐识;何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切割缝合器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肺切除术运用切割缝合器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情况,以评价切割缝合器闭合支气管残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269例次行肺切除术支气管残端闭合方法,应用切割缝合器共227例,占84.4%,其中137例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采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占60.4%,90例为标准后外侧切口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占39.6%.结果 术后共发生5例支气管胸膜瘘(总发生率为1.9%):其中1例采用传统缝线缝合(占2.4%),4例采用缝合器缝合(占1.8%),两种方法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上述5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中有2例死于相关并发症.结论 虽然用缝合器闭合支气管残端仍存在手术失败,但其发生率可以接受,并且该方法并未直接导致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内镜切割缝合器与直线切割缝合器在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上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内镜切割缝合器可以广泛用于支气管残端的闭合.此外,采用缝合器可以减少手术术野的污染,将切割和缝合两种手术操作合二为一节约了手术时间.

    作者:刘晓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右房内3相传导阻滞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6岁,因心悸、胸闷数天入院,临床初诊为心肌炎.心电图系Ⅱ导联同时连续记录,示两种P波形态:(1)P波形态为正常窦性P波,呈圆顶直立形,时限0.09 s,电压0.1 mV,P-R间期 0.13 s其频率为0.84~0.96 s.(2)P波形态为高尖形,时限0.10 s,电压0.20~0.22 mV,P-R间期0.14 s,其频率为0.60~0.76 s 由上可见,当频率变慢时,高尖P波转为窦性P波,其临界时限为1.03~1.05 s,当频率变快时,窦性P波为高尖P波,其临界时限为0.65~0.76 s.

    作者:余翠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TAE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TAE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23例经过积极保守治疗无效而改用TAE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均一次应用TAE治疗成功,TAE手术时间35~50 min,术后3~8 min止血.结论 TAE治疗产后出血治疗时间短,止血部位准确,见效快,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保留女性生殖器官,容易被患者接受.对提高女性生活质量有生要意义,值得在产后难治性出血患者中推广.

    作者:黄水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毒品注射致股动脉栓塞坏死出血11例处理

    目的 探讨吸毒注射造成股动脉栓塞、坏死、出血处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2001~2008年3月共收治11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损伤部位:股三角区;11例患者均因局部大出血入院.手术对局部进行清创后,直接结扎7例,修补4例.7例伤口换药加威克伤皮膜负压引流,Ⅱ期植皮或肌皮辨转移处理,4例直接缝合.结果 随访3~6个月,11例患者右下肢血供正常,功能正常,无跛行及肢体萎缩现象.结论 I期结扎是安全、可靠、简单、适用的方法,股动脉因吸毒造成的慢性感染、栓塞、出血可行I期结扎处理.

    作者:阮兴隆;包远祥;吴军;张蜀平;王小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80例确诊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3~15个月,平均9个月.两组患儿均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抗生素、抗病毒、止咳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商品名: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方法为每次2 ml(含布地奈德1 mg)由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每日2次,疗程为5~7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

    作者:刘霞;黄亦男;李明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前侧切口治疗无神经损伤肱骨中下段骨折

    目的 探讨前侧切口治疗无神经损伤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4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开放复位,采用钢板固定,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邻近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0例随访18~24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不连发生,无1例出现桡神经损伤.愈合时间4~12个月.结论 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切口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正确,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防止骨不连发生,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富光;王治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26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宫颈良性病变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0~25 min,无1例发生子宫穿孔、水中毒等并发症.结论 对物理治疗无效的重度宫颈糜烂,尤其是宫颈管内病变合并其他宫颈病变者应选用宫腔镜电切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艳红;张桂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36例顽固性鼻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并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部位及治疗方法,以便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笔者所在医院3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33例患者治愈出院,3例不同原因死亡.结论 顽固性鼻出血的原因多样,找到出血原因,同时找到出血部位予以电凝、填塞、病灶切除等局部准确到位的治疗是关键.

    作者:范仙华;闫辉;吴晓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性痴呆患者日益增加,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ease,AD)是大脑高级聚合过程的慢性功能障碍,由于起病隐匿,早期症状易被忽略.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时时需要家人照料,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了让老人有一个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及早发现并护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俎瑞萍;张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E鉴定细菌,药敏试验用K-B纸片法,根据2005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结果,应用WHONET5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330株,检出率49.03%,产ESBLs对碳青酶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阿米卡星耐药性较低在0%~28.4%,其他抗菌药物都产生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重视产ESBLs细菌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碳青酶烯类、头孢西丁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阿米卡星是目前治疗ESBLs细菌有效抗菌药物.

    作者:纪文军;杨慧;代峻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期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胰岛素类似物短期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将6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类似物多次皮下注射组(MSII)和胰岛素泵组(CSII)各32例,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服C肽(FC-P)及进食100 g标准淀粉馒头后2 h血糖(2hPG)、2 h胰岛素(2hINS)、2 h C 肽(2hC-P),并分别计算HOMA-IR、HOMA-,记录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日胰岛素类似物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FINS、FC-P、2hINS、2hC-P、HOM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FPG、2hPG、HOMA-IR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FINS、FC-P、2hINS、2hC-P、HOMA-、FPG、2hPG、HOMA-IR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达标时间胰岛素泵组(2.46±0.78)d明显短于胰岛素类似物组(5.42±1.76)d(P<0.05),达标日胰岛素类似物用量胰岛素泵组(31.25±9.12)U/d,略少于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组(36.43±8.24)U/d,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月,两组患者在饮食运动治疗下,多数血糖均控制良好,需药物治疗的比例无明显差别.结论 胰岛素类似物短期强化治疗初诊T2DM能明显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使多数血糖较高的初诊T2DM患者在长期不服药的情况下,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可取得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相似的效果.

    作者:黄文平;金文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去乳糖饮食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短期去乳糖饮食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吴忠市人民医院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的患儿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全部停止含乳糖食品改用雀巢去乳糖奶粉A110喂养,豆浆或米汤混合喂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2.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P=0.002).结论 去乳糖饮食辅助治疗病轮状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作者:尚丽娜;张莉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芦山县1999~2008年五岁以下儿童死因变化分析

    目的 了解芦山县五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08年以来,芦山县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及主要死因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1999~2008年以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前5年与后5年比较有很明显的下降趋势,意外是1~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早产及出生低体重、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肺炎,腹泻也从前5位死亡原因中退出.但先天性心脏病和血液病的死亡上升幅度明显.结论 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段主要死亡原因有较大差别.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角膜异物伤86例分析

    角膜异物伤是临床常见的眼外伤,如就诊及时,预后良好,但如不加重视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笔者所在科共诊治86例92眼角膜异物伤,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73例79眼,女13例13眼;年龄14~72岁;金属性异物57例57眼,煤石性异物8例14眼,植物或飞虫类异物21例21眼;外伤后1~3 d就诊55例,3~7 d就诊19例,1周以上12例.角膜浅层异物81例87眼,深层异物5例5眼.

    作者:陈玲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