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丽
目的 总结结肠癌的诊断与手术经验.方法 对3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误诊7例,临床治愈23例,出现吻合口瘘2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 结肠癌术前误诊多因患者表现不典型,医务人员检查不全所致.大多数患者可行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对有梗阻且年纪大的患者,慎重选择Ⅰ期切除吻合;一般情况相对不良者宜行Ⅱ期手术或Ⅰ期切除再行肠造口术.
作者:赵同涛;张宏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孕妇血清锌浓度在孕早期的变化情况,探讨孕妇血清锌浓度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原子光谱吸收法对笔者所在医院64例稽留流产孕妇和66例正常对照孕妇早孕的血清锌浓度进行检测.观察对照组各孕周血锌浓度变化情况,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血锌浓度.结果 孕妇血清锌浓度在孕早期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其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组孕妇血清锌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孕妇血清锌浓度对维持正常妊娠有重要作用,血锌浓度低可能会导致稽留流产.
作者:容春凤;吴钦兰;朱小宁;刘琼芬;刘和录 刊期: 2009年第15期
1病例介绍李某,女,38岁,于1994年5月结婚,身体健康,婚后4次妊娠均因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高血压综合征而被迫终止妊娠,至今无子女.第1次妊娠于1995年2月,妊娠14周时自觉乏力,16周时全身出现散在出血点,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血小板3.4×109/L,血红蛋白4 g/L,红细胞140×1012/L,白细胞7.2×109/L.B超查胎儿发育正常.当时输全血400 ml,次日查骨髓象正常.服用泼尼松30 mg/d口服治疗,服用2周后查血常规:血小板5.2×109/L,血红蛋白5.5 g/L,白细胞6.8×109/L,全身紫癜消失,继续治疗,泼尼松逐渐减量,服用6周.血小板一直维持在(5~8)×109/L之间.
作者:廉颖慧;张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早产儿即未成熟儿,指胎龄大于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体重<2500 g,身长47 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由于各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低下,病死率是足月儿的10倍.近年来,随着护理质量的提高,早产儿的病死率正在逐年降低.笔者所在科室于2008年1月1日至10月1日,共收治早产儿75例,现将一般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章秀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用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 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肝昏迷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用治疗肝昏迷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于明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摸索,笔者对各种原因不明的昏迷者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纳络酮作为首选用药,经临床观察对昏迷急诊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骆艳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安装临时漂浮导管心脏起搏器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 月至2008年2 月3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危重患者,应用Seldinge法行静脉穿刺,术中通过三级物品管理方法,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行漂浮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结果 32例全获成功,无深静脉血栓、心脏穿孔、气胸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术中及术后有效护理大大提高了起搏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朱丽华;王静恩;黄冶华;顾建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de infusion,TCI)全凭静脉麻醉(TIVA)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两种不同方式在鼻内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例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T组)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I组),每组 15例的患者,共30例.观察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前、气管插管时、插管后5 min、手术30 min、气管拔管时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同时观察患者拔管时的意识及躁动情况及术后恶心、呕吐.结果 I组在在插管后5 min时血压下降明显,在手术30 min时血压心率明显增高与同时间T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术终至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I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 拔管时躁动情况:T组患者较安静,I组患者出现拔管躁动4例;两组均无术中知晓患者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鼻内镜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苏醒迅速平稳,苏醒质量高.
作者:张群;钱祖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2003年4月至200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52例胆石症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前后护理.结果 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测与护理,是减少胆石症并肝硬化患者行LC术的并发症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刘小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检测心绞痛、脑血栓患者止血与凝血的分子标志物,探讨其止血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42例心绞痛和40例脑血栓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和脑血栓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t=2.17,2.32,P<0.05),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TAT和D-D较稳定型明显升高(t=2.41,2.38,P<0.05);脑血栓患者急性期以TAT升高为主,而亚急性期D-D含量明显高于急性期和慢性期(稳定期)(t=2.24,2.28,P<0.05).结论 心绞痛、脑血栓患者存在凝血系统激活、继发性纤溶亢进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作者:宫美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0例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患者予以地塞米松、异丙嗪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症状在30~60 min消失,5例患者症状在1~2 h消失,1例患者症状在3 h消失.结论 地塞米松及异丙嗪能够迅速缓解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症状.
作者:顾娅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尿微量蛋白、肌酐和尿素联合检测肾脏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血清胱抑素C采用免疫比浊法分析,对30名健康对照者和33名不同病程的肾功能损害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分析,Jaffe速率法测肌酐(SCR),紫外速率比色法测定尿素(BUN).结果 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尿素(UREA)、血肌酐(Cr)在早期临床无症状组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0.5),单项检测时阳性率较低,联合检测时阳性率可明显提高,达87.31%.结论 尿蛋白定性阴性不能排除肾脏的早期损伤.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与尿酶联合检测是诊断肾脏早期损伤的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在肾脏损伤程度的分析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服泉;彭然;汪昌树;梁若红;卢锦沛;邓爱娣;丁建钢;周建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南疆铁路库尔勒临管处医院(以下简称铁路医院)是计划经济时期特殊产物,作为国有企业医院,其在历史上发挥了其他医疗机构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如今在市场化经济大环境下,企业医院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面临的就是从母体剥离推向市场.在将企业医院推向社会的过程中,作为接受部门的主体就要思考如何谋得新的发展出路,在这方面笔者所在单位做了有意的尝试.
作者:蒋跃强;吴新佳;毛海俊;袁新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发展和疾病康复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心理干预,与对照组30例患者(未经心理干预)对照研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结果进行评定.结果 心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促进卒中患者的康复.
作者:段俊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4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A组为对照组,用西药强心、升血压等治疗;B组为治疗组,除用以上西药治疗外,另加用中药(生脉饮和参附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B组在减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升压,改善心功能,改善心电图等方面比A组有明显优势.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源性休克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罗彪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异位妊娠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62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因早孕在笔者所在医院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10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细菌性阴道病发生情况.结果 异位妊娠组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率为46.77%,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率为21.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阴道病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李玉莲;刘云华;张亚明;谢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前临床上多用0.9%生理盐水和3%的双氧水冲洗根管,然后封入不饱和甲醛甲酚或木榴油进行根管封药消毒,但对有些病例效果不佳,原因可能与细菌耐药性增加和传统药物消毒作用不强有关,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根管消毒的有效药物,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郭忠路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奥氮平与舒必利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后妄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血管疾病后妄想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奥氮平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0±11)岁,给予奥氮平2.5 mg/d逐渐加至5~10 mg/d,PO×4周;舒必利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2±13)岁,给予舒必利0.3 g/d逐渐加至0.4~0.6 g/d、PO×4周.结果 奥氮平组和舒必利组经过4周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8%和83%(P>0.05),两组在2周末有效率分别为78%和26%(P<0.05).结论 奥氮平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后妄想综合征比舒必利显效早、药物不良反应少且轻.
作者:陈梅;李桂玲;李旭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引起口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经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诊断为牙周炎引起口臭的门诊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龈上洁治术以及龈下刮治术等牙周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石膏、黄连、金银花等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引起口臭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翠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并II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49例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经常规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呼吸兴奋剂等处理;治疗组24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 h、4 h、24 h,两组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呼吸、心率)变化.结果 治疗组24例在无创通气后2 h、4 h、24 h血气分析中pH值、PaO2、PaCO2、呼吸、心率次数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与入院时比较上述数值改善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iPAP是治疗AECOPD并II型呼吸衰竭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放;李彦哲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