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兰;尚舂娥;张彩芬
四平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工作,建立了卫生应急预防控制体系,从卫生应急的组织机构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卫生应急工作预案,提高协调处理能力,形成了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网络、定期的卫生应急人员岗位培训、考核以及卫生应急演练一体化的全方位应急体系.
作者:张宝丹;王伟;魏莉延;窦广宏;刘俭;宋海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肺癌患者数不断增加.如何提高老年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老年人肺癌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是有效解决老年人肺癌的方法之一.现将笔者所在科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46例老年人肺癌手术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王永德;钱斌;俞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常见、基础的护理操作之一,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治,有时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为提高临床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笔者对其相关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得到良好的效果,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同时,不但提高了护理质量,也为护生即将走向护理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薛丽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如何加强病案管理,提高病案信息利用价值.方法 通过分析目前病案管理中常见的弊端,提出相关的可行对策,来提高病案信息的管理水平和利用价值.结果 病案书写、管理和利用率低是目前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病案管理,提高病案管理者的素质有助于提高病案利用率.结论 病案是医院医护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并为医疗教学、科研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医疗事故、纠纷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作者:朱香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手术时机.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87例胆源性胰腺炎(其中手术61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早期手术组死亡2例,后期手术组及择期手术组发生并发症1例.结论 手术时机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有重大影响,针对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杨正华;凌峰;张社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为初步探讨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性别、疾病、家庭、社会因素与其关系,为提出护理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根据上海精神医学的标准,对150例老年人进行访谈及病史回顾分析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老年性痴呆患者发病率为14.7%,因此重视老年性痴呆的健康教育、保健指导及建立保健网络是防治老年性痴呆极为重要的措施.
作者:于连梅;孙丽英;陈玉香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方法 对180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病率为4.1%,其中轻度窒息占77.8%,重度占22.2%,窒息原因以过期妊娠、羊水少及脐带因素多见.结论 过期妊娠、羊水过少、脐带因素、第二产程延长、妊娠并发症、早产、产前出血等窒息发生率高,且多数为胎儿窘迫的延续,应加强上述情况的监护及处理.
作者:朱亚芹;王春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早产儿即未成熟儿,指胎龄大于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体重<2500 g,身长47 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由于各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低下,病死率是足月儿的10倍.近年来,随着护理质量的提高,早产儿的病死率正在逐年降低.笔者所在科室于2008年1月1日至10月1日,共收治早产儿75例,现将一般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章秀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泪道激光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后置入泪道引流管的疗效.方法 激光疏通泪道后,分别由上下泪小点插入泪道引流管,由下鼻道钩出引流管并打结留置6个月治疗160例.结果 泪溢消失者122例,泪溢好转者16,无效者22例,总有效率为86.2%.结论 泪道激光加置泪道引流管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志诚;黎小军;郭春艳;侯骏骥 刊期: 2009年第15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岁,因1周前进食蚕豆后皮肤黄染,血尿1 d,以蚕豆病收住儿科病房.入院查体:T 37 ℃,P 140次/min,R 26次/min,可闻及II~III级杂音,呼吸浅快.血常规:Hb 53 g/L,尿常规:尿白细胞、红细胞.动脉血氧饱和度60%.入院后给予吸氧、输血、激素、碱化尿液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护理评估,针对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患儿病情迅速好转,住院6 d治愈出院.
作者:王洪惠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治疗后天婴幼儿肛瘘28例,平均住院8 d,全部治愈.直型皮下瘘采用直接切除肛瘘Ⅰ期缝合术,肌间瘘采用挂线术治疗,均能达到根治肛瘘的目的 ,又能有效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该两种术式具有组织损伤小、瘢痕小、引流通畅、便于换药等优点,是治疗婴幼儿肛瘘的理想术式.
作者:徐剑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结肠癌的诊断与手术经验.方法 对3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误诊7例,临床治愈23例,出现吻合口瘘2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 结肠癌术前误诊多因患者表现不典型,医务人员检查不全所致.大多数患者可行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对有梗阻且年纪大的患者,慎重选择Ⅰ期切除吻合;一般情况相对不良者宜行Ⅱ期手术或Ⅰ期切除再行肠造口术.
作者:赵同涛;张宏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lgM(+)的病例87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以莫西沙星片,400 mg,每天1次,口服.对照组以阿奇霉素片,首剂0.5 g,以后0.25 g,口服,每天1次,疗程均为14 d.结果 莫西沙星组与阿奇霉素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4.6%与81.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7%与83.3%,上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李彦哲;刘放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中碘伏擦拭宫腔对预防术后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住院待产妇160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碘伏擦拭宫腔,术后静滴青霉素,对照组术后静滴头孢哌酮.比较两组术中出血、术后病率、发热持续时间、术后白细胞高值及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术后病率、白细胞高值、切口感染方面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但切口感染、低热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剖宫产术中碘伏消毒子宫,可减少感染机会,避免滥用抗生素,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作者:李昆珊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常规B超检查诊断羊水过少181例,发生率1.77%.资料表明:羊水过少的发生与孕前刮宫、妊娠并发症、FGR及巨大儿有显著相关性.羊水过少是判断胎盘功能不全敏感的指标,一旦确诊应尽快终止妊娠,可酌情进行引产、急症或选择剖宫产.本资料提示临产前常规监测羊水量,对指导临床恰当的处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袁雄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及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将重点放在对糖尿病的监测、控制及并发症的防治上.结果 105例均行择期手术,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30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严格控制血糖和尿糖是老年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作者:李锐凯;洪瑞;方伟群;杨彬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科2000~2008年收治的子宫脱垂及小子宫肌瘤,实施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的患者120例进行分析.120例手术中,1例膀胱操作,再次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2例阴道残端出血致腹腔内出血,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电凝止血成功.2例阴道残端愈合不良,经保守治疗治愈.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0 ml,子宫腺肌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子宫肌病患者.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相对安全,但要注意手术近、远期并发症的防治,对有盆腔手术史难以确定粘连情况的,可先行腹腔镜检查,如粘连严重不宜勉强行阴式手术,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应慎重.
作者:潘月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人体长时间维持一种体位姿势,必定会引起身体某些肌群疲劳损伤发生酸胀疼痛不适.对腹部手术患者来说,术后回病室后仍需仰卧位平躺6 h左右,因此常有患者主诉腰酸不适.在开展临床舒适护理研究对患者的问讯调查中发现,腹部术后患者除胃管留置和切口疼痛外,被动体位引起腰肌酸痛是干扰患者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为预防术后由于这种体位性疲劳引起的腰肌酸痛,笔者对全身麻醉腹部术后患者早期半卧位和传统平卧位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注意孕产妇用药安全才能确保母婴的健康,进一步降低孕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降低病残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质量.1用药对胚胎、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胚胎受损敏感的时间是受精后15~56 d,这时,胚胎各器官正处于高度分化、发育、形成阶段.在受精后7 d内用药,因受精卵尚未种植,游离在输卵管、子宫腔内的分泌物中,故影响极小.受精后8~15 d内用药,胚胎虽然已种植,但组织器官尚未分化,如有影响常可引起流产,一般不发生畸形.
作者:叶金凤;程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0例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患者予以地塞米松、异丙嗪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症状在30~60 min消失,5例患者症状在1~2 h消失,1例患者症状在3 h消失.结论 地塞米松及异丙嗪能够迅速缓解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症状.
作者:顾娅菲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