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芹;王春霞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与脑梗死密切相关.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可直接显示血管壁结构、斑块情况、血管狭窄程度,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方法,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及防治有重要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灌注失代偿、血管管腔狭窄、局部血栓形成、动脉-动脉栓塞等机制致脑梗死.
作者:张芸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注意孕产妇用药安全才能确保母婴的健康,进一步降低孕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降低病残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质量.1用药对胚胎、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胚胎受损敏感的时间是受精后15~56 d,这时,胚胎各器官正处于高度分化、发育、形成阶段.在受精后7 d内用药,因受精卵尚未种植,游离在输卵管、子宫腔内的分泌物中,故影响极小.受精后8~15 d内用药,胚胎虽然已种植,但组织器官尚未分化,如有影响常可引起流产,一般不发生畸形.
作者:叶金凤;程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中客观存在着的以医务人员为一方、以患者及家属为另一方的一种双向的人际关系.本文就近年出现的医患关系恶化的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看法.
作者:邹著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跆拳道运动是以腿部踢击为主的运动,经常处于单腿支撑状态,因而踝关节损伤的机会比较多.很多踝关节扭伤患者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较好的治疗和休息,局部往往在较长时间内留有肿胀和疼痛等不适症状而成为慢性损伤.笔者利用按摩加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患者28例,均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贾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治疗33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行脊柱前路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非手术组除1例有手术指征而放弃手术致病情加重外,其余病例临床愈合良好;手术组复查前后缘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纠正满意.33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椎体高度和形态明显恢复.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疼痛均消失,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结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根据椎体稳定性及神经损伤程度来决定是否实施手术,手术入路与具体方法应根据骨折类型、椎管狭窄和后凸畸形程度来选择.
作者:谢汉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部分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至今,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胫骨远端骨折病例28例(AO分型:A、B型及部分C1型),行胫骨远端内侧钢板经皮插入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一年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局部无软组织并发症,骨性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顾本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由于显微镜及支撑喉镜的应用,使声带息肉、囊肿、小结等声带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声带是发音的重要器官,其特殊生理结构和作用决定了声带肿物切除手术的精细性,而围手术期的护理也必须与之相适应,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
作者:李培琴;刘梅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婴幼儿采血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大难点,特别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属对穿刺要求特别高,既要简单、安全,又要求一针穿刺成功.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一切护理操作都在家属直视下完成,一旦穿刺不成功,容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使患者满意度降低.为此,近年来,笔者对婴幼儿采用头皮针、头皮静脉采血加输液,减少患儿采血,输液反复穿刺的痛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9%,无任何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秀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并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对照.方法 将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加用中药治疗,10 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7.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莫洁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透析导管内注入抗生素治疗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操作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以来导管相关性感染52例管内注入抗生素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管内输液的具体操作及护理中注意事项.结果 管内输注抗生素是一种方便快捷治疗管内相关性感染的重要措施,避免拔管和再次插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结论 管内输注抗生素是一种安全、方便和快捷的方法.
作者:张俊霞;张梅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而产后出血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为常见,因此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将10例因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施望斌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结肠癌的诊断与手术经验.方法 对3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误诊7例,临床治愈23例,出现吻合口瘘2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 结肠癌术前误诊多因患者表现不典型,医务人员检查不全所致.大多数患者可行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对有梗阻且年纪大的患者,慎重选择Ⅰ期切除吻合;一般情况相对不良者宜行Ⅱ期手术或Ⅰ期切除再行肠造口术.
作者:赵同涛;张宏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63万人患脑卒中,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致残率较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随着医学模式向者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医护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脑卒中患者由于四肢活动受限、语言交流受限等,使得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较高.又因为缺少该疾病康复知识,所以健康教育的及时开展和针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汤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及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将重点放在对糖尿病的监测、控制及并发症的防治上.结果 105例均行择期手术,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30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严格控制血糖和尿糖是老年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作者:李锐凯;洪瑞;方伟群;杨彬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并分析博州地区住院分娩新生儿随访情况.方法 对200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博州地区医院住院分娩的新生儿随访资料进行调查.结果 共住院分娩526例新生儿,其中汉族429例,蒙古族37例,维吾尔族36例,哈萨克族15例,回族9例;根据出生体重分析,巨大儿占19.20%,低体重儿占3.04%;出生7 d内随访率低,为7.79%;剖宫产率高达64.07%;喂养情况分析,纯母乳喂养率为81.94%.结论 博州地区新生儿随访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早期新生儿组.
作者:巴金花;那木斯加甫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笔者所在医院自开展三氧技术以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伤口感染的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病例1:患者,男,84岁,因前列腺增生症造成小便困难,在市级医院行膀胱造瘘术.术后20 d来院就诊,患者当时一般情况较差,腹部造瘘口处一长约3 cm、深2 cm切口,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伴有淡黄色尿液溢出,诊断为膀胱造瘘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在笔者所在医院多次给予油纱引流及换药,切口无明显好转,创面仍不新鲜.行三氧治疗,局麻后切口周围注入大量高浓度三氧混合气,术后补液、抗炎治疗,术后1周来院复查,切口无红肿,无明显渗出,无尿液溢出,局部再次注入低浓度三氧混合气,停抗炎治疗,术后2周,再次来院复查,患者精神状态较前明显好转,膀胱造瘘管道畅,尿液呈淡黄色,刀口愈合良好,无红肿,给予拆线.
作者:王萍丽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lgM(+)的病例87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以莫西沙星片,400 mg,每天1次,口服.对照组以阿奇霉素片,首剂0.5 g,以后0.25 g,口服,每天1次,疗程均为14 d.结果 莫西沙星组与阿奇霉素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4.6%与81.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7%与83.3%,上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李彦哲;刘放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彩超用于诊断腹主动脉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探头自剑突下开始,自上而下先纵断面后横断面观察腹主动脉内径及内中膜厚度,以确定有无斑块.结果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科共检查腹主动脉215例,其中检出腹主动脉瘤22例,41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其余152例正常.结论 彩超检查腹主动脉病变方法准确、简单、无痛苦.
作者:韩朝;王爱名;韩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乳腺囊性淋巴管瘤是较为罕见的妇科疾病,大多为先天性胚胎遗留下来的淋巴管组织后天生长成的肿瘤,现将临床医学表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49岁,左乳肿物发现半个月入院.临床查体:左乳外上可触及一大小约2.8 cm×2.8 cm×2.8 cm肿物,呈囊性,有轻微波动感,界限欠清楚.X线:左乳腺呈少量腺体型,左乳外上较浅表部位可见一形状不规则肿物,大小约2.8 cm×4.2 cm,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且偏低,其内伴有多个小的更低密度区,邻近皮肤无增厚,乳头正常.腋下可见两枚淋巴结,疑为左乳脂肪坏死.超声:左乳外上腺体边缘相当于脂肪层内可见1.5 cm×4.1 cm弱回声反射区,边界清楚,其内可见液体流动,腺体层未见明显肿物,疑为左乳脂肪坏死.CT: 左乳外上腺体边缘部位可见分叶状肿物,大小约2.3 cm×4.0 cm,CT值31.43 HU,边界清楚,增强后该病变未见明显强化,邻近皮肤无增厚,乳头正常,可疑左乳良性肿物.
作者:孙铁成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讨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对80例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素测定.结果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3、T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SH与对照组比较变化明显(P<0.05);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越差,T3、T4变化越明显.结论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病情预后和指导治疗有着实际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建红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