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梅;孙丽英;陈玉香
医学设备是医学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的产物.医学设备使用安全与否维系到人的生命和安全,知识学科的交叉目前在医学行业很明显.医学工程师所针对的医疗器械不同于其他器械,这就要医学工程师要具备综合知识和应急能力、动手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提高医学工程师对医疗器械维修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医疗风险.
作者:孟琦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也迅速增加[1].2006年2月24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并召开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这样使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便利.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各居民小区、厂矿等共采集血糖标本859份,其中发生溶血13份,约占总数的1.51%.为了使所采集的血标本不影响检查结果及延误诊断,通过分析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自2008年3~8月,共采集血糖标本1050份,发生溶血2份,占总数的0.19%,保障了居民血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作者:潘凤贤;张炳芬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4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A组为对照组,用西药强心、升血压等治疗;B组为治疗组,除用以上西药治疗外,另加用中药(生脉饮和参附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B组在减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升压,改善心功能,改善心电图等方面比A组有明显优势.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源性休克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罗彪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更多的尿毒症患者可以借助于血液透析来延长生命,因此必须对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机制、症状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透析低血压是尿毒症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常见的症状,常规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率在15%~30%,严重低血压可诱发休克、心律失常、缩短透析时间而导致透析不充分引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心血管功能受损严重,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会进一步提高,下面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病患者的基本概念、症状、常见诱因、发生机制及其防治等进行逐一探讨.
作者:任海兰;尚舂娥;张彩芬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并II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49例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经常规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呼吸兴奋剂等处理;治疗组24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 h、4 h、24 h,两组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呼吸、心率)变化.结果 治疗组24例在无创通气后2 h、4 h、24 h血气分析中pH值、PaO2、PaCO2、呼吸、心率次数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与入院时比较上述数值改善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iPAP是治疗AECOPD并II型呼吸衰竭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放;李彦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氯胺酮是一种苯环哌啶类衍生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异的抑制和兴奋双重选择性作用,是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由于给药方便、镇痛性能强、不良反应少,因而常用于小儿短小手术.但氯胺酮兴奋延髓和边缘系统,抑制丘脑新皮层,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大,所以麻醉后会出现精神症状,如幻觉、谵忘、恶梦及苏醒期精神症状和异常行为.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笔者采用咪唑安定联合氯胺酮用于76例小儿手术麻醉,并与单纯使用氯胺酮的麻醉效果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广洲;于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115例的经验与教训. 方法采用电气化术进行前列腺切除. 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0 min,切除前列腺组织病理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2例输血 ,2例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未发生永久性尿失禁 . 结论采用电气化术进行前列腺电切除既能保证手术质量,又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和金;王志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花粉症是特应性患者被花粉变应原致敏后发生的一系列病理过程,鼻黏膜是花粉症的主要靶组织,花粉颗粒沉积于鼻黏膜后,变应原成分被鼻腔分泌物过程,被免疫细胞吞入而激发的Ⅰ型变态性疾病.此症在美洲一些国家甚为多见,我国虽不如那些国家,但亦非少见,每逢夏秋季节,就诊患者明显增多,如不查过敏原,常常误诊,迁延数年不愈,常可引起许多并发症.笔者所在医院近两年对103例患者进行花粉皮肤试验,其中仅有3例患者,对花粉试验为阴性结果,占总查人数的2.9%,考虑是对其物质过敏,而其他97.1%的患者均为花粉过敏.现将花粉试验阳性结果的100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让喜;孙丽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术后护理.方法 2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接受腰椎体间融合术后实行相应护理.结果 2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显著,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全面、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海青;武文翠;岳国娟;王晶锋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引起口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经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诊断为牙周炎引起口臭的门诊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龈上洁治术以及龈下刮治术等牙周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石膏、黄连、金银花等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引起口臭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翠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异位妊娠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62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因早孕在笔者所在医院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10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细菌性阴道病发生情况.结果 异位妊娠组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率为46.77%,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率为21.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阴道病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李玉莲;刘云华;张亚明;谢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火所养,以上腹胃脘处疼痛为主的病证.该病在脾胃肠病中较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高,中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陈亚军;刘冬雪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四平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工作,建立了卫生应急预防控制体系,从卫生应急的组织机构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卫生应急工作预案,提高协调处理能力,形成了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网络、定期的卫生应急人员岗位培训、考核以及卫生应急演练一体化的全方位应急体系.
作者:张宝丹;王伟;魏莉延;窦广宏;刘俭;宋海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药物保守治疗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对稳定型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 96例稳定型输卵管妊娠,其中56例腹腔镜治疗,40例药物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药物治疗成功33例,占82.5%;腹腔镜保守性手术56例,成功54例,占96.4%,腹腔镜保守手术组与药物治疗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药物保守治疗复通率60%,腹腔镜保守治疗复通率92%.结论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后输卵管复通率显著高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作者:田中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压疮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的皮肤缺埙,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压疮对医患双方都是一个严重的和花费昂贵的护理问题.笔者采用多爱肤无菌、不透气亲水性敷料(美国施贵宝公司)治疗10例病例,结果表明多爱肤敷料治疗压疮疗效好,为患者减轻痛苦、花费,同时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敏;张小康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8 h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自行排出.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初产妇,其所致的膀胱胀可严重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易引起产后泌尿道感染.目前,临床护理对产后尿潴留更多集中于发生尿潴留时的各种缓解处理措施的应用与探讨,如热敷、听流水声、导尿等护理措施,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影响了护理工作,是一种被动的护理方式.针对此现状,参考有关资料,对护理方式进行调整,变被动为主动,在产妇分娩后30 min起,早期定时按摩下腹膀胱区及宫底,并结合用1∶2000温新洁而灭溶液行会阴冲洗,同时对产妇施以心理护理可促进产妇产后及早自排小便,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了产妇的痛苦,减少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牟志华;刘桂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治疗33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行脊柱前路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非手术组除1例有手术指征而放弃手术致病情加重外,其余病例临床愈合良好;手术组复查前后缘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纠正满意.33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椎体高度和形态明显恢复.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疼痛均消失,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结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根据椎体稳定性及神经损伤程度来决定是否实施手术,手术入路与具体方法应根据骨折类型、椎管狭窄和后凸畸形程度来选择.
作者:谢汉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造成冠状动脉周期性、不完全性闭塞病变而发生缺血性心绞痛.临床治疗的首要目的是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控制心绞痛发作,使病情趋向稳定.低分子肝素(LMWH)可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笔者2007~2008年对5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为探讨孤立肺部结节的影像鉴别诊断要点,笔者收集1998~2008年经病理确诊的100例孤立性肺部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文收集笔者所在医院1998~2008年经病理确诊的孤立肺部结节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灶直径大于30 mm,其中痰细胞活检31例,手术病理活检33例,纤支镜活检21例,治疗观察随访病灶缩小或消失证实为良性肿块15例.全部病例均摄胸部正、侧位片,43例曾作病灶体层摄影、21例加摄支气管双倾斜体层摄影.
作者:汪海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B超检查阑尾区后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提示阑尾炎52例,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1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1例,右髂窝及右下腹积液间接提示阑尾炎3例,肠梗阻怀疑阑尾炎3例,7例超声未发现明显异常而漏诊.超声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80%.结论 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义墨;李耀森;宗岩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