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前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陈昕

关键词:健康教育, 母乳喂养
摘要:母乳喂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很多人都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但由于对泌乳机制及母乳喂养技巧等知识的缺乏,即使母乳喂养也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有些母亲在开始或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或困难,得不到科学地指导,从而放弃母乳喂养.笔者对自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到笔者所在医院产前检查且接受健康教育的产妇及临产才到医院就诊分娩未曾接受过产前健康教育的产妇进行观察,探讨产前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255例慢性荨麻疹咪唑斯汀联合胸腺素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咪唑斯汀联合胸腺素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胸腺素注射液60 mg加入5%~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2周,同时口服咪唑斯汀10 mg/d口服,12 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对照组单用咪唑斯汀,方法和疗程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第12 天、24天、36天有效率分别为86.86%、91.11%、91.10%;对照组第12天、24天、36天有效率分别为70.00%、72.50%、72.50%,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咪唑斯汀联合胸腺素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作者:郑雪荣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微创置软管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

    目的 探讨微创置软管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微创置软管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中有1例在引流中出血、血肿增多,改开颅手术,余住院5~12 d痊愈出院.结论 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置软管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方法简单、安全、创伤小,可推广使用.

    作者:韩昌范;韩哲男;李成学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腕豆骨损伤30例分析

    腕豆骨损伤与其他四肢骨折相比较少见,但在八块腕骨中还属多见.笔者收集30例腕豆骨骨折及脱位,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腕豆骨损伤中,男17例,女13例;左腕14例,右腕16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7.2岁.临床表现腕关节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明显,压掌侧有向第3、4指放射疼、麻、过电感、活动痛、无力.

    作者:艾赛提;艾比布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产科护理模式的改变对分娩的影响

    目的 比较产科不同护理模式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按产妇意愿选择经阴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分娩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产妇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对分娩的影响,并进行分娩方式、产程、产后产妇舒适度、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产钳助产及剖宫产率低,观察组产妇产后舒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以产妇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可促进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增加产妇产后舒适度.

    作者:肖海瑜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128例肠梗阻病例临床观察分析

    肠梗阻病因复杂,病情多变,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近年来结核性炎症已占炎症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首位,这应在临床上引起注意.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2006~2008年来收治的128例患者的病因、诊断和临床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左克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脊髓损伤23例分析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对2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发病原因,骨折类型,脊髓损伤情况及椎弓根钉固定的临床治疗分析.结果 23例均获临床随访,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平均为41.9%和87.2%恢复到术后的89.6%和92.3%.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19.3°矫正为术后6°.脊髓神经损伤术后有明显恢复.骨折椎体愈合良好,其中内固定物1例松脱无断裂.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安全,三维固定稳固,对恢复脊椎结构及功能有良好效果.

    作者:苏二申;孙建强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加强护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

    近几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处境,群众不满意,医务人员抱怨,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有体制问题,有舆论导向问题,有患者方面的问题,也有医务人员本身的问题.服务观念不强、与患者沟通不畅等均可引发护患纠纷.做好从入院到出院各环节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作者:何素荣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硝苯地平临床应用

    硝苯地平(NFDP)是钙拮抗剂,具有抑制钙离子(Ca2+)内流作用,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同时能扩张周围小动脉,降低外围血管阻力,从而使血压下降.小计量扩张冠状动脉时并不影响血压,为较好的抗心绞痛药.用作抗高血压药,没有一般血管扩张剂常有的水纳潴留和浮肿等不良反应.口服吸收良好,10 min生效,如舌下含服2~3 min内即可生效,一般1~2 h达大效应.

    作者:李胜昆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微量元素与健康

    微量元素是人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在机体的组成及生理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体微量元素含量异常或失衡将会引发多种疾病.现将几种微量元素含量异常情况简述如下.

    作者:侯月婷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新疆地区白内障复明活动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新疆地区白内障复明活动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眼科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患者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并实施护理,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与传统护理组相比,CNP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提高到97.1%,护理品质明显提高(P<0.05).结论 CNP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很大提高,在新疆地区白内障复明活动中切实可行.

    作者:李琴;鲍明华;马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脑出血颅骨钻孔术后置管引流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脑出血是危害人类生命及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同时也是脑血管病中的主要疾病之一.对脑出血的治疗研究一直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着,脑室引流术是经颅骨钻孔行脑室穿刺后或在开颅手术中,将带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前端置于脑室内,末端外接一无菌引流瓶,将脑脊液引出体外的一项技术.

    作者:赵海风;董宝珍;刘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卡前列甲酯用于宫腔镜检查前扩张宫颈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卡前列甲酯用于宫腔镜检查前扩张宫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宫腔镜检查的2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96例于宫腔镜检查前20 min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0.5 mg;对照组32例,作同期常规型宫腔镜检查.观察两组扩宫情况及观察组用药前后宫颈扩张的变化、疼痛感及用药后血压、脉博、体温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能放入宫颈扩张器的型号及尺寸明显增大(P<0.01)扩宫时间缩短(P<0.05),患者疼痛减轻(P<0.05),用药后血压、脉博、体温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宫腔镜检查前使用卡前列甲酯具有安全、有效、方便、实用的特点.

    作者:卢小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长托宁用于预防颈丛麻醉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长托宁用于预防颈丛麻醉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30例行颈丛麻醉的3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生理盐水组,各15例,长托宁组预防性应用长托宁,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生理盐水组患者在颈丛阻滞麻醉后5、10、15、20 min时HR、SBP、DBP均明显高于基础值,与长托宁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长托宁组麻醉后血液动力学无显著变化.结论 长托宁用于预防颈丛麻醉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周桂荣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去骨瓣减压术后超早期颅骨修补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超早期颅骨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近两年来对48例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超早期颅骨修补术,首先确定适合手术人选,对脑膨出而不能用合并脑积水解释的患者为手术禁忌证,对伴有脑积水的脑膨出患者同时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于术后6个月对上述患者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48例患者均未出现局部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定期腰穿测压无颅内高压,其中1例重症患者于术后3个月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对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超早期颅骨修补可尽早恢复患者颅腔生理的完整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果严格地掌握手术适应证、预防术后并发症,在临床上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江云辉;张献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哈尔滨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急预案研究

    本课题中的<哈尔滨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是已建立完善的哈市CDC应急预案体系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课题组经过理论构思和总体设计,运用文献回顾、个人访谈、实例分析、实践综述等方法进行了国内外相关理论探索性研究实践,开展了尚属国内空白的本课题科研工作,现已结题,达到预期效果.本研究以个人访谈为基础,使本预案完善可行,以实践应用研究为主体,明确了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与不足,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呈现出前瞻性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应用推广作用显著成果.现将研究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秋莹;于振喜;孙闯;刘金茹;王永革;王晓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脑血管瘤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近年来脑血管瘤出血患者的心电图的改变日益受到临床重视,认为是反应病情轻重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观察脑血管瘤出血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符合以上条件的病例,以探讨脑血管瘤出血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及其预后,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淑范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10年住院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 DM)住院患者死亡原因,明确DM防控重点.方法 对1998~2008年大庆让胡路铁路医院80例住院死亡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1型糖尿病(Tyt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组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组,分别记录两组的死亡原因.结果 (1)DM患者住院比率逐年增加,而病死率则呈下降趋势.(2)T1DM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4/10);T2DM患者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是脑血管疾病(28.09%)、心血管疾病(20.26%)、感染(14.04%)、恶性肿瘤(10.02%)、糖尿病肾病尿毒症(8.10%).(3)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00%)和非酮症高性昏迷(2.20%)者逐渐减少.结论 T1DM主要死亡原因是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是当前工作的焦点.

    作者:林涛;王丽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1例精神分裂症的围产期护理

    精神病患者怀孕无论从母亲还是孩子方面考虑,都应该慎重对待,注意孕期及围产期护理,尽量减少疾病对母亲和孩子健康的影响,加强心理护理,调整药物用量,注意饮食调理加强管理和监护.我国采用的围产期标准是指从妊娠28周至产后1周的一段时间,因为在这一段时间内,容易发生各种妊娠并发症,而产后一周也是产妇和新生儿容易患病的时期.孕晚期定期的产前检查,可纠正异常胎位,指导孕后期卫生及新生儿出生后的各项准备,避免早产、难产、及死胎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李义勤;刘翠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114例分析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为了能对绝经后出血有正确的认识,探讨病因和机制,通过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门诊对11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例进行临床及病例分析,以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其与绝经年限的关系,尤其对绝经10年以上出血的患者引起高度的重视,达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王跃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浅谈护理沟通艺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知识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护理事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转折阶段.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大大增加,不仅在发生疼痛时需要帮助和照顾,在没有得病的时候,为提高生活质量,也迫切地寻求医疗和护理的指导和帮助.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充分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医院要求生存、谋发展,除了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外,更要转变护理观念,为患者提供高水准、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的要求.护理是一门具人性、极富人情的专业,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

    作者:贺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