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达莫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李明霞;张洪兰;王爱娜

关键词:糖尿病, 神经病变, 银杏达莫, 腺苷钴胺, 联合用药
摘要:笔者所在医院对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与注射用腺苷钴胺联合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覆膜支架介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突然,病死率高.对累及升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仍为首选,而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无论是内科还是传统外科治疗效果均不好.随着介入产品和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效果不断提高.2004年3月至2008年4月,笔者共对16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介入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安立;李全民;司安家;董晓龙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肩锁钩钢板治疗33例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术后X线显示全部解剖复位,内固定取出后无再脱位,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作者:马世成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系统化健康教育在首次化疗患者静脉血管保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首次化疗患者静脉血管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80例入选病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责任护士提供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化疗结束时对化疗药物外渗情况及静脉血管保护相关知识合格率进行测评.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化疗药物的渗出率下降5%;静脉血管保护相关知识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对首次化疗患者提供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药物外渗,从而保护静脉血管.

    作者:曾茹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多潘立酮、呋喃唑酮、谷维素合用治疗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呋喃唑酮、谷维素合用治疗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多潘立酮、呋喃唑酮、谷维素内服;对照组用多潘立酮、维生素B1、谷维素内服.结果 治疗组有效29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有效22例,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多潘立酮、呋喃唑酮、谷维素合用治疗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道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急诊科分组排班的成效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分组排班在急诊科实际应用的成效.方法 将护理人员分为院前急救组、急诊抢救组、急诊留观组、门诊急诊输液组4个小组分开排班,每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协助护士长管理.结果 实行两年多分组排班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每个小组都有所作为,获得医生、患者和护理部的好评.结论 通过分组排班,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在科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了护士专业水平和临床工作质量,密切了医护关系.

    作者:王春容;陈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前后手术入路选择分析

    目的 分析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2例,女23例;年龄17~58岁,平均36.6岁;后路手术45例,前路手术50例.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的术前情况及手术矫正和随访丢失情况,评估椎管减压范围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95例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通过比较两组术前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有差异,前路组比后路组术前压缩及后凸畸形程度重,术后两组均复位满意无明显差异,随访两组有明显差异,后路组矫正丢失率明显大于前路组;术前椎管占位前后路分别为(46.2±12.4)%和(40.6±15.5)%,术后分别为(3.0±4.0)%和(16.2±1.9)%,前路组椎管清除率明显优于后路组;后路手术较前路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前路组植骨融合率高于后路组.结论 胸腰段爆裂骨折行前后路手术的疗效是肯定的,具体的术式选择应根据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决定.

    作者:王干威;陈海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EST加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5例体会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并存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EST加LC治疗的15例胆囊结石并存胆总管结石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同时行EST加LC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同时行EST加LC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冯岗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不同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分组,以大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24例为观察组,小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24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在治愈率与有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大剂量口服阿昔洛韦未发现因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者,也未见有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症状.结论 口服大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是安全,简便,高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姚旌;陆魏;孙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硼酸及炉甘石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静脉炎16例体会

    目的 观察硼酸及炉甘石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静脉炎所致的局部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2008年中心内科收治的16例静脉炎所致局部肢体肿胀的患者,应用硼酸及炉甘石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 所有16例患者局部肿胀均有明显好转,在5~10 d内水肿消退,疼痛消失,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硼酸及炉甘石洗剂,可以很好地减轻炎性反应,消肿止痛.低分子肝素钙的抗凝作用有利于降低血栓的形成.硼酸、炉甘石洗剂与低分子肝素钙合用治疗静脉炎所致肢体肿胀不失为一为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马光;赵杏苗;罗艳平;王德良;吕玉红;赵静;王有余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2例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 62例病例均治愈.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重在预防,治疗过程中,中西医、内外科应有机结合.

    作者:王洪喜;丁小兵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微波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尖锐湿疣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门诊肛周尖锐湿疣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微波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微波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尖锐湿疣能够明显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聂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神经缺损程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其认知功能及神经缺损程度明显改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认知功能.

    作者:梁耀章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浅谈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与饮食运动治疗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与饮食运动治疗对糖尿病(DM)患者的重要性.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65例DM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使DM患者能主动地配合,自我照顾和管理好饮食运动,提高生活和生命率.结论 DM患者的健康教育与饮食运动治疗对DM患者非常重要.

    作者:张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静脉丙种球蛋白即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属于一种生物制品,含有广谱病毒和细菌的IgG抗体.具有调理和中和作用,经静脉输注可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IgG水平.

    作者:何君英;欧阳向东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金属支架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金属支架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 对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金属支架扩张植入术并观察统计其改善吞咽困难的程度、狭窄食管的扩张程度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 21例病例均扩张成功,吞咽困难消失,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支架留置6~8周后均顺利取出,术后无食管壁瘢痕增生及再狭窄发生,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 金属支架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效果良好,无重大并发症,安全性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作者:梁冬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肿瘤血管生成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外科手术标本,用第8因子抗体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计算肿瘤内微血管数量.并对所有病例进行1~5年随访.结果 发现血管密度和肿瘤复发、转移率有相关性.结论 肿瘤血管生成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指标之一.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105例经常规输卵管造影不通的患者,经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进行治疗.结果 185条输卵管有174条输卵管得以复通,再孕率为53%.结论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是输卵管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坚;王建国;刘福忠;尚金云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静脉注射压宁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压宁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采用压宁定进行治疗.初始剂量12.5~25 mg,稀释在10~20 ml液体中于3 min内静脉注射,然后以0.4~0.6 mg/min的速度维持静脉滴注,疗程3~7 d.重度CHF伴休克早期表现者先给予多巴胺静脉滴注,用药1~2 h后无论有无血压上升均加用压宁定治疗.结果 32例中,30例病情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4%.2例无效,分别于2 d、3 d后因心衰死亡;2例出现异常反应,经停药及补液并减少用药剂量等处理措施后恢复正常.全组未见反射性心动过速发生.结论 压宁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起效迅速,作用平稳,剂量易于掌握,明显改善心功能且无累积毒性作用等优点.

    作者:王东恩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48例慢性心衰伴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抗心衰治疗病情稳定后,予以口服胺碘酮0.2 g/次,每天3次,连用7 d,后改为0.2 g/次,每天2次,连用7 d,后减为 0.1~0.2 g,每天1次维持,应用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评价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心功能变化、心率、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48例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3.8%,其中显效29例 (60.4%),有效16例(33.3%),心功能提高1级者占83%,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宋旻枫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自动加压钢板在儿童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动加压钢板在儿童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对18例股骨干骨折的患儿进行3 mm窄型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18例平均下地活动时间3个月,6月后全部达到骨性愈合标准.结论 自动加压钢板是治疗四肢骨折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对骨折除支持作用外,还维持骨折整复后的位置,防止骨折移位,使骨折保持解剖学和功能上的整体性,以利骨折早期愈合,患儿早期活动.

    作者:石得璋;黄林彪;马才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