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丽筠
目的 调查2016年新疆血液透析患者分布、医护技人员及血液净化设备情况,以初步了解新疆血液透析发展现状,影响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新疆血液透析医护人员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影响因素,制定经济、有效、简便易推广的地区化、个体化的建设方案.方法 通过制定质控调查表,收集新疆血液透析中心在透患者数、医护技人员信息和血液净化设备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资料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 目前新疆开展血液透析的医疗机构共82家,已覆盖所有地州市级及63%的县级医院.在透患者共有3202人.从事血液透析的医师共192人,其中取得专科岗位培训证书的人94人,近49%.从事血液透析的护士共498人,其中取得专科岗位培训证书的人276人,近55.4%.透析工程师共58人,其中取得专科岗位培训证书的人22人,近37.9%.结论 血液透析医护人员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高现代化血液透析人才队伍
作者:李玉芳;帕热旦木·托乎提;张丽;孙颖萍;马琴;刘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应用于ICU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所收治ICU患者1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5例,采用重症监护患者护理分级方法及标识管理;对照组65例,仅给予ICU常规护理管理内容.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加用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后,褥疮、非计划性拔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卧位不正确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08%、卧位不正确发生率为9.2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及2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9、5.282,P<0.05).研究组65例患者中,满意者36例、良好者21例,其护理满意度为86.1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1例、25例及7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应用于ICU护理管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有利于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以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对进行健康教育之后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结果 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69%,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病情,而且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治疗依从性,缓和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田瑜;于志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避免和降低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点工作内容.微生物污染食品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这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好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从而保障食用者食品安全.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是保证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的基础,也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样本采集和保存时,要保证采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并做好密封、检查标志;保存和运输期间尽可能保持原样.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污染微生物种类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检验技术,切实保证检验质量.
作者:李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对于医院的自身发展来说,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和监督管理作用.积极地对接纪检监察工作进行开展和落实,可以更好地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水平,保障医院稳定、健康、持续发展.该文就对于医院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纪检监察工作开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探究了其相关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作者:蹇志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分析该院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制定出防范差错的相应措施.方法 整理该院2008—2012年门诊药房《调剂质量记录本》中的调剂差错,并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 药品调剂差错原因分处方差错和配方差错,而配方差错主要集中在药品数量错误和药名相似错误上.结论 医院应加强对合理用药的管理,药房工作人员应加强业务培训,增强责任心,才能做到提高处方调剂质量,降低调剂差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李晖;杨成密;何展旺;赖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潍坊市艾滋病感染状况,为HIV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筛查实验室送检的抗体初筛阳性标本复检后进行免疫印迹法确证.结果 629例初筛阳性标本中,415份复检阳性,其中确证阳性309例.结论 HIV感染地区分布广,感染者男女比例为5.18:1,年龄以20~49岁为主,样本来源分布广泛,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漫延.
作者:张晓;宋明明;李东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在对医学生开展的临床带教中,很多仍是选择灌入式的、常规的带教法,这样,就难以有理想的带教效果.分层教学模式是按照学生的学历分层和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分层以及作业和评价的分层.儿童医院检验科的分层次带教的方法是带教教师在实施带教之前,先通过选择考试的方式或者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来了解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所学的临床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理解程度,然后,对其采取分层次的带教法.在带教之中,要对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医学生,详细讲解用到的专业词汇,并注意讲解的语速不能过快.检验科分层次带教的效果评估,主要包括评估两组医学生在参加带教之前和之后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热情与技能水平,还有对于带教老师及其教法的满意度等.分层次带教在检验科分层次带教的应用价值是分层次带教法,更加易于获得检验科众多医学生的认可.
作者:宋国昀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陪护管理规范化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时段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研究组给予陪护规范管理,而另取该院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时段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较优,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进陪护管理规范化,可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及预防,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韡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对160例高危儿进行健康教育联合早期干预对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2015年1—12月,该院儿保科收治的高危婴幼儿160例,按是否自愿参与健康教育早期干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取儿保科康复训练与家庭干预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早期干预,对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后,采取系统的早期干预,对照组未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用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分别对两组患儿在6、12个月时进行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认知社交4部分内容进行评分,整体系统评估并比较两组高危儿的PDI(运动发育指数)和MDI(智力发育指数).结果观察组PDI、MDI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危儿进行健康教育早期干预训练,可以降低智力落后及脑瘫的发生率,治疗时间在1岁以内的效果优于1岁以后.
作者:郑禹英;高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品管圈(QCC)活动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正确率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提供更加可靠的专业化指导.方法 该院于2016年1—12月在内科成立了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质量管理常用手法和工具,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针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现状分析,整改,总结.结果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正确率由17.5%提高到75.0%,目标达成率155.4%,进步率328.6%.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的正确率,科室全体成员个人解决问题、自信心、、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以及QCC手法运用等能力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作者:王英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室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210例初次行PICC的住院患者,实验组105例,对照组105例,实验组护士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口头宣教方式.结果 2组患者置管后4个月内PICC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PICC相关知识达标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PICC健康教育能降低置管4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PICC相关知识达标率.
作者:罗海兰;李雪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呼吸内科病房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选取该院呼吸内科病房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消毒隔离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3.33%,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6.67%,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消毒隔离、基础操作、病房管理的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明显减少呼吸内科病房风险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较常规管理方法更有优势.
作者:王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案例导学式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1月期间在该院实习的80名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案例导学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结业成绩、实习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实践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和理论成绩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习生对教学方法认可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7.50%)明显低于观察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导学式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显著提高实习生综合能力,从而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唐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普外科护理管理中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普外科2015年1—6月实施普通护理管理,选取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12月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选取9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HAMA评分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2.2%和9.3%,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1%和7.0%,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1%和8.1%,满意度为94.6%和81.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管理是提高护理效果和服务质量的有利措施.
作者:庞伟;张丽;段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粗糙集理论结合层次分析法在医院医疗设备供应商选择方面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 总结粗糙集理论结合层次分析法应用方法,并进行粗糙集理论及层次分析法应用现状分析,医疗设备供应商评价指标分析以及医院与医疗设备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方面研究等,探讨其在医院医疗设备供应商选择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 提高医院与医疗设备供应商信息对称性,提高合作效率,促进信任机制建立,以利于医院与医疗设备供应商之间更好的相互合作.结论 通过粗糙集理论,对医疗设备供应商各属性相关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并衡量其权重,有效的克服了传统权重确定法的主观臆断性,结合层次分析法对所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更具客观性,显著提高准确性.
作者:左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随着临床诊疗水平在不断进步,中药临床药学初具规模,但从现状来看,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该文在对中药临床药学的含义、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进行汇总的同时,针对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并对发展形势进行展望,以推进中药药学服务的推广和普及.
作者:黄立东;杨川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该社区中挑选出126例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社区护理干预研究的对象,将这些患者依从随机分配机制分为63例对照组和63例观察组,两组均采取相差性不大的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简单性的社区护理措施,而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性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经过3个月,比较两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的效果、遵医用药行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优质性社区护理干预的3个月后,其平均血压水平的控制效果显著优异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进行优质性的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大大提高患者的用药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社区医院在为广大患者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积极推广.
作者:王津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大数据的发展运用,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该文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相关问题,首先简要介绍了大数据以及电子档案的相关概念,进而分析了运用大数据改进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并深入分析了目前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后就改进加强医院电子档案管理进行了详细论述.
作者:崔云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医院危急重症患者的集中地,因此ICU对于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国内外对ICU护理安全管理尚无系统的考核标准,该文将对ICU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展开一系列的综述,旨在加强对ICU风险的控制,提高ICU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刘明涛;王秀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