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兰;张柳春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院前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进展的临床资料.结果 并发高血压者进展8例,占7.7%;糖尿病、高血脂者26例,占25%;药源性低血糖者9例,占8.6%;低血压者21例,占20%.A组急性脑梗死院前进展比例,占61.3%.B组急性脑梗死院前进展40例,占38.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低血糖、低血压等是急性脑梗死院前进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吕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初步研究双极射频热凝术在鸡蛋清及离体髓核中的热凝毁损形态及范围.方法 两电极针在一定的位置关系下,观察其在鸡蛋清及离体髓核中形成热凝毁损灶的形态范围.结果 两针在2~10 mm,角度≤60°均能形成稳定的毁损灶.结论 两电极针随距离及角度的增加,毁损范围增大,需加热的时间延长,超出电极针的范围减小.
作者:杨小林;缪秀华;卢弘栩;吕艳蓉;孙玉峰;褚雪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不置管吻合的疗效.方法 利用手术显微镜寻找泪小管断端,采用血管吻合方法行3针外翻缝合吻合泪小管两断端,不置管,一次性吻合成功31例.结果 术中一次性吻合成功3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冲洗泪道均通畅,除1例因下睑轻度瘢痕性外翻偶有溢泪外,其它病例无溢泪.结论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不置管吻合术后外观和功能良好,术中精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继琴;潘昌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分娩期应用分娩镇痛的意义.方法 随机对分娩期未采取任何措施组(对照组)和应用分娩镇痛方法组(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产程平均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及窒息率、产后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疼痛程度、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分娩期应用一对一的陪护服务模式和适时吸入笑气的方法,二者起到了协同的分娩镇痛作用,消除产妇不良情绪、缩短产程,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使产妇舒适、安全顺利的结束分娩.
作者:马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玩具枪子弹致眼外伤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26例眼外伤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6例眼外伤患者中,1例为眼睑裂伤,25例为角膜挫伤,其中15例合并前房积血,3例合并外伤性瞳孔散大,2例继发青光眼,2例并发白内障,3例合并视网膜震荡.结论 合理的药物治疗配合必要的手术治疗可以提高伤者视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同时更应禁止生产和销售此类玩具枪,教育家长和青少年加强安全意识,以减少眼外伤的发生.
作者:王淑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肝硬化患者108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9例患者进行出血量、昏迷、出血时间、黑便或呕血,呃逆、烦躁等项目的 观察.结果 观察出血时间1~7 d 14例,7 d后5例,昏迷9例,黑便或呕吐7例、呃逆3例,烦躁2例,其他2例.结论 出血量大、昏迷患者应早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西俊风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鹤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探讨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4~2007年鹤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逐年下降,死因顺位: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意外、其他(感染、肿瘤等).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做好围产期保健是关键.
作者:付京梅;王喜成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宫颈液基细胞检查核增大与疾病性质的关系.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细胞室做的1050例宫颈液基细胞检查.结果 10例阳性病例全部见细胞核增大.结论 与讨论细胞核增大程度与疾病性质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作者:苏绮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总结阿维菌素中毒的抢救与治疗临床经验,提高抢救效率.方法 5例患者均给予洗胃、吸附、导泻、营养支持、生命体征监测等治疗,2例危重患者给予呼吸支持及透析治疗.结果 在2~15 d,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同其他中毒一样,洗胃、吸附、导泻、营养支持、激素使用等观察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要注意有无合并其他毒物中毒,合并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要避免使用阿托品.
作者:原竹林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117名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病症观察及护理指导.结果 本组117例患者经过护理指导,均能以正常心态接受现实,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哮喘症状得到控制,发作次数减少甚至不发作,未发生护理并发症,以良好的心态和康复的身体回归家庭和社会.结论 积极、合理、有效的护理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有非常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阳凤华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宫颈液基细胞检查(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358例患者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采用细胞学分类诊断(TBS),对TCT异常的患者进行宫颈活检.结果 140例涂片异常统计显示:小于30岁年龄段阳性率21.43%,30~39岁阳性率27.14%,40~49岁阳性率29.29%,说明宫颈癌的好发年龄提前,性生活活跃期的妇女仍为宫颈癌的好发人群.TCT检测技术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为8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87%,鳞状细胞癌(SCC)为100%,故病变程度越高,TBS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越高.结论 TCT检查是筛查宫颈病变的可靠手段.
作者:穆霞;王新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肺结核在笔者所在地区的流行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1~69岁受检者共1298例,其中男607例,女691例,进行胸部常规透视,发现肺部有异常者再作胸部X线照像.结果 共检出各种肺结核病例37例.肺结核在笔者所在地区流行发病率达2850.54/10万.结论 本组发病率高与当地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密不可分,同时,科学知识不够普及、经济条件制约、防治措施不健全也是造成当地肺结核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孟济民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为了解教职工的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健康因素及有关疾病的发病规律,2008年11月底盐城某学院委托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对该院教职工进行了全面健康检查,计发出体检表386份,收回322份,回收率为83.42%.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魏根成;黄连章;吕俊芝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温胆汤治疗心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8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中医门诊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心神经官能症,获得满意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4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3%.对照组痊愈28例,有效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9.20%.结论 温胆汤是治疗心神经官能症的有效中药.
作者:杨红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大肠癌合并肝、肺转移相当常见,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原发肿瘤诊断时即有肝转移,20%左右的患者原发肿瘤根治术后出现肝转移,如不进行治疗,发现肝转移后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左右[1].大约8%~10%的患者在原发肿瘤根治术后出现肺转移.2%~4%的转移瘤仅限于肺而无其他部位转移,其中只有一半患者适合手术治疗[2].
作者:郭怀平;李学峰;张占强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在产后出血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216例产妇在产后常规应用米索前列醇400 μg口服或塞肛门,观察产后2 h中出血量,与缩宫素进行对照比较.对8例产后出血者应用米索前列醇800 μg加强宫缩治疗.结果 米索前列醇口服组与塞肛门组产后出血量均低于缩宫素组,有显著性差异,用于治疗产后出血有显著效果.结论 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具有简便、有效、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凤芹;张静;陈同侠 刊期: 2009年第25期
手性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近十年来发现了许多特异性的催化剂,使不对称有机合成蓬勃发展,能选择性地导向一种对映体的产生.另外,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进步,手性分离方法也不断涌现,技术上使供应单一手性药物成为可能.本文阐述了手性药物的概念、药理作用类型及研究制备方法.
作者:宁中军;韩延峰;潘秀芹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血浆hs-CRP、ESR、C3、C4、IgM、IgA、IgG与RA的关系.方法 62例RA初发未治及活动期患者和44例正常对照分别测定其上述7项指标.结果 RA患者hs-CRP、IgA、IgM、IgG、ES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C3、C4、RA患者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 血浆hs-CRP水平高低与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对RA病情变化判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常规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王瑞丽;常永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3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治疗组19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固尔苏,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以及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存活情况等.结果 治疗组在应用固尔苏后皮肤颜色明显转红,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P<0.01),pH值上升.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尔苏对NRDS有明显疗效,能快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换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作者:贾静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股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危重症患者急救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抢救危重患者、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患者、紧急输液、输血、长期大量静脉补液、给药患者可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浅表小静脉反复穿刺易造成静脉炎,且输液速度慢,不能定时治疗,药物在体内不能达到规定的血药浓度.颈内静脉穿刺难以在得到患者配合的情况下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危险性大,易形成血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血气胸.针对这些问题,股静脉穿刺具有安全迅速、简便、易于观察、固定、局部感染少、痛苦小,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杰 刊期: 2009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