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CT表现与临床表现及预后分析

郑新权;谷琴;陈家忠

关键词:脑出血, CT, 临床表现, 预后
摘要:目的 进一步探讨脑CT检查在脑出血诊治中的价值,尤其在临床表现和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回顾292例脑出血CT结果分析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形态、脑移动情况、出血破入脑室等与其临床表现、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脑CT可直接显示脑出血部位、大小、数量、形态、是否破入脑室及有无脑移位情况,并能动态观察血肿的演变过程,可以早期综合评估病情、临床表现及预后.结论 脑出血CT表现与临床表现高度一致,可作为评估病情程度以及预后的重要依据.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脑出血CT表现与临床表现及预后分析

    目的 进一步探讨脑CT检查在脑出血诊治中的价值,尤其在临床表现和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回顾292例脑出血CT结果分析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形态、脑移动情况、出血破入脑室等与其临床表现、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脑CT可直接显示脑出血部位、大小、数量、形态、是否破入脑室及有无脑移位情况,并能动态观察血肿的演变过程,可以早期综合评估病情、临床表现及预后.结论 脑出血CT表现与临床表现高度一致,可作为评估病情程度以及预后的重要依据.

    作者:郑新权;谷琴;陈家忠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探讨宫颈液基细胞检查核增大与疾病性质的关系

    目的 探讨宫颈液基细胞检查核增大与疾病性质的关系.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细胞室做的1050例宫颈液基细胞检查.结果 10例阳性病例全部见细胞核增大.结论 与讨论细胞核增大程度与疾病性质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作者:苏绮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双极射频热凝术的基础研究

    目的 初步研究双极射频热凝术在鸡蛋清及离体髓核中的热凝毁损形态及范围.方法 两电极针在一定的位置关系下,观察其在鸡蛋清及离体髓核中形成热凝毁损灶的形态范围.结果 两针在2~10 mm,角度≤60°均能形成稳定的毁损灶.结论 两电极针随距离及角度的增加,毁损范围增大,需加热的时间延长,超出电极针的范围减小.

    作者:杨小林;缪秀华;卢弘栩;吕艳蓉;孙玉峰;褚雪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抑郁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8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抑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柴孟志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速效口溃散治疗女性外阴溃疡29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速效口溃散用于治疗女性外阴部溃疡的疗效情况.方法 采用中成药速效口溃散配合洁尔阴洗液(3%~5%)外洗后外涂抹外阴部溃疡创面,每日2次,7 d一疗程,连续用2~3疗程.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29例患外阴部溃疡的女性患者中,除1例因患梅毒外,其余28例均在1周后复查,外阴部溃疡明显好转,溃疡面愈合大于70%以上,治疗有效率为96.6%.结论 采用中成药速效口溃散外涂抹治疗口腔黏膜溃疡可促进创面愈合的原理,试用于妇科外阴部溃疡29例,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该方法药物直接用于溃疡创面,药物起效迅速、安全、经济、作用时间长、疗效稳定,能明显消除溃疡面,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尹金芬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盐城某学院教职工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教职工的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健康因素及有关疾病的发病规律,2008年11月底盐城某学院委托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对该院教职工进行了全面健康检查,计发出体检表386份,收回322份,回收率为83.42%.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魏根成;黄连章;吕俊芝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血浆内皮素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慢性肾衰患者血浆内皮素(ET-1)水平,探讨ET-1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病例分为慢性肾衰A、B两组和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同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PWTH)、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和晚期大血流速度比(E/A).结果 研究发现CRF患者A、B两组血浆ET-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B两组患者LAD、IVST、LVDd、PWTH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而EF、E/A、ALB、Hb则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且患者ET-1分别与LAD、IVST、LVDd、LVDs、Scr成正相关,而与E/A、ALB、Hb成负相关(P均<0.01).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肾衰患者血浆内皮素-1可能导致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作者:柴文华;闫顺章;刘辉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分析

    目的 观察和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46例老年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部用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对粗隆间骨折大小转子功能复位行钢丝固定;手术的关键是维持准确的头颈长度、前倾角度.术后3 d开始下床活动.结果 术后3个月手术疗效评价35例疗效优,8例良,3例可,优良率为93.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 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及髋臼磨损.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满意.

    作者:张金柱;罗先国;张立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微量元素对脑卒中的干预作用

    脑卒中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隙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为常见.脑卒中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作者:王永霞;季红苹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160例非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体会和手术治疗意义.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手术治疗非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0例手术患者中治愈159例.结论 手术治疗是治疗非单纯性阑尾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国成;吴长贵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脑心通胶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对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分析92例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92例中,脑心通加辛伐他汀治疗45例(治疗组),消心痛加辛伐他汀治疗47例(对照组).结果 两组共计治疗18个月.两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9%.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经Ridi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R=0.36和R=0.62,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能明显缓解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缺血,且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C、TG、LDC-C、IMT的明显改善.

    作者:阮晓兵;张丽萍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2310例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阳性率分析

    目的 探讨新疆喀什地区妇女阴道炎高发病率因素.方法 对2310例下生殖道感染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和实验室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验.结果 细菌性阴道炎占40.61%,滴虫性阴道炎占11.56%,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占21.34.结论 通过对2310例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阳性率的分析,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提供了参考和佐证.

    作者:周先玲;兰巧云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几种辅助方法预防围术期胆心反射的效果观察

    在行胆系手术牵拉胆囊和胆总管探查时,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收缩,致使心肌血供受影响,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严重时会导致心绞痛甚至心搏骤停的危险.为此,笔者以3种不同辅助方法进行临床对比观察,认为静脉给予小剂量辅助药加局麻药胆囊三角区浆膜下注射,能有效防止胆心反射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康;桑博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高压氧治疗47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德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护理记录书写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为避免护士因护理记录书写缺陷而并非在护理活动实施中的差错,在发生纠纷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笔者通过对所在医院2008年5至11月出院病历护理记录进行抽查,总结分析了护理记录中存在的法律隐患,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期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玉英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急性左心衰竭患儿心功能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 32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 h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29例患儿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及呼吸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治疗前后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可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儿的心功能及低氧血症;有效的护理是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措施.

    作者:曹真;张逢博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中运用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13例,全部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无肠瘘发生.结论 在结直肠癌切除吻合术中运用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对减少吻合口漏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文峰;刘新义;张德明;马林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HBV-DNA定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HBV-DNA定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449例乙肝感染者血清的HBV-DNA含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 在不同HBV-M模式中,HBV-DNA与preS1总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在模式HBsAg(+)、HBeAg(+)和HBcAb(+)中血清HB-D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在278例HBV-DNA阳性的标本中,HBV-DNA与preS1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HBV-DNA与HBeAg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preS1阳性组HBV-DNA定量值显著高于preS1阴性组.结论 HBV-DNA或preS1与HBV复制密切相关,preS1较HBeAg更能敏感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况,联合检测HBV-DNA与HBV血清学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中更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杜立树;平龙玉;王际涛;熊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脑卒中寒冷季节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脑卒中是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等脑血管意外的俗称.2006年5月至今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寒冷季节发病占70%,故针对脑卒中寒冷季节发病机制作综合分析,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燕妮;王永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