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抑郁40例临床观察

柴孟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产后抑郁,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8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抑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6岁,因右手臂肿痛3 d,局部见脓性分泌物而于2008年9月25日入院.7 d前局部曾有外伤破溃史.入院查体:T 38.1 ℃,P 86次/min,R 21次/min,BP 110/70 mm Hg,一般情况好,查右上臂见一4.5 cm×5.5 cm大小红肿区,表面见脓性分泌物,局部有压痛.

    作者:严旭东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股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危重症患者急救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抢救危重患者、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患者、紧急输液、输血、长期大量静脉补液、给药患者可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浅表小静脉反复穿刺易造成静脉炎,且输液速度慢,不能定时治疗,药物在体内不能达到规定的血药浓度.颈内静脉穿刺难以在得到患者配合的情况下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危险性大,易形成血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血气胸.针对这些问题,股静脉穿刺具有安全迅速、简便、易于观察、固定、局部感染少、痛苦小,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160例非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体会和手术治疗意义.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手术治疗非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0例手术患者中治愈159例.结论 手术治疗是治疗非单纯性阑尾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国成;吴长贵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预见性护理在留置气囊尿管拔管的应用

    笔者针对16例临床留置气囊尿管拔管时发生困难现象,着重从气囊尿管的结构、质量、患者自身因素及护士操作技巧等方面作了仔细分析.2001年以来根据患者在留置、拔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不同的心理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每位患者的护理重点、宣教内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等一系列预见性护理方法,解决和预防了气囊回缩不良、尿垢形成、气囊道梗阻以及不良情绪反应等因素致留置气囊尿管拔管困难这一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素英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的治疗进展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发生率约10%~30%[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梗阻性结肠癌发病率日益升高.由于结肠癌癌肿的发展是渐进性和不可逆转的,故手术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近年来外科技术的发展,术中肠道处理,术后营养支持方法的不断改进,临床上对老年人结肠癌梗阻性的处理已倾向Ⅰ期切除和吻合术的发展趋势,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愈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面部Ⅱ度烧伤临床体会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进行暴露湿润疗法治疗面部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湿润烧伤膏暴露湿润疗法治疗面部Ⅱ度烧伤治疗55例,创面愈合后随访6个月至18个月.结果 本组55例面部烧伤患者,创面全部自行愈合,治愈率100%.治愈时间:浅Ⅱ度患者:平均为9.5 d;深Ⅱ度患者:平均为16.5 d.创面愈合后随访6个月至18个月,面部浅Ⅱ度创面患者3个月后皮肤逐歩恢复正常;深Ⅱ度面部创面患者无瘢痕増生.结论 应用湿润烧伤膏进行暴露湿润疗法,是目前治疗面部烧伤较理想的药物及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万均;韦元强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通过对食管癌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病例的临床分析,探讨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治疗方法.方法 观察笔者所在医院从1998年8月至2008年2月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1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6例中保守治疗6例,5例治愈,死亡1例;手术治疗10例,9例治愈,死亡1例.结论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可通过适当选择时机进行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相比较,外科治疗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同时多数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袁培云;袁培江;张玉斌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VEGF变化临床意义及护理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血浆和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与CT扫描损伤面积动态变化的关系,探索VEGF与HIE损伤面积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确诊HIE 足月新生儿30例(轻度10例、中度10 例、重度10 例)及正常新生儿10例于生后72 h 测脑脊液中VEGF 并进行CT头颅平扫计算病灶面积,分析VEGF测定值和CT扫描损伤面积的关系.结果 四组VEGF与三组CT扫描损伤面积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且VEGF、CT扫描损伤面积及严重程度有相关性.结论 VEGF可能作为HIE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李玉梅;孙根林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HBV-DNA定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HBV-DNA定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449例乙肝感染者血清的HBV-DNA含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 在不同HBV-M模式中,HBV-DNA与preS1总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在模式HBsAg(+)、HBeAg(+)和HBcAb(+)中血清HB-D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在278例HBV-DNA阳性的标本中,HBV-DNA与preS1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HBV-DNA与HBeAg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preS1阳性组HBV-DNA定量值显著高于preS1阴性组.结论 HBV-DNA或preS1与HBV复制密切相关,preS1较HBeAg更能敏感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况,联合检测HBV-DNA与HBV血清学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中更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杜立树;平龙玉;王际涛;熊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GE16排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在诊断门静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疑有门静脉疾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ADW工作站进行门静脉的多平面重建(MPR)、阴影表面显示(SSD)、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三维重建处理,整体、全方位地显示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结合临床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门静脉血管三维成像能同时显示4级以上门静脉分支和2级以上的肝静脉分支.能直观地评价门静脉和肝静脉的位置、管径,有无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了解门解脉高压侧支循环.结论 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16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建能够清晰立体显示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对于门静脉疾病显示良好,在对门静脉疾病的诊断上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万忠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3例AIP患者的影像学资料,3例中2例行CT扫描,1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结果 3例AIP影像学均表现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胰周少量积液.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MRCP示胆总管胰腺段狭窄,其以上胆管扩张,主胰管节段或弥漫性狭窄.3例经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论 影像诊断在AIP的诊断中有一定作用,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秦方辉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活跃期晚期应用盐酸曲马多促进产程进展及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曲马多针剂在活跃期晚期应用的疗效及其对母儿的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90例孕周在37~41周的初产妇,当产程进入活跃期晚期(宫口开大5~6 cm)后随机分成两组,应用盐酸曲马多组(46例)作为观察组,4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产程的进展、镇痛效果、母儿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加速产程及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活跃期晚期应用盐酸曲马多针剂肌肉注射,既能加速产程又能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有利于自然分娩,大大降低了剖宫产率.且无副作用、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应用方便,不失为一种安全、实用、经济的分娩镇痛方式.

    作者:宋翠萍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方式和经验,提升护理水平,为人工髋关节术后患者做好临床护理和指导,以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过程,尽早恢复正常人的日常生活.方法 对2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术后整体护理,合理指导康复功能训练和体位护理.结果 2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均获得较好的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整体有效体位护理以及出现并发症后有效的护理是战胜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合理有效的方法,提升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琳;吕春蕾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不置管吻合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不置管吻合的疗效.方法 利用手术显微镜寻找泪小管断端,采用血管吻合方法行3针外翻缝合吻合泪小管两断端,不置管,一次性吻合成功31例.结果 术中一次性吻合成功3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冲洗泪道均通畅,除1例因下睑轻度瘢痕性外翻偶有溢泪外,其它病例无溢泪.结论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不置管吻合术后外观和功能良好,术中精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继琴;潘昌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脑卒中寒冷季节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脑卒中是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等脑血管意外的俗称.2006年5月至今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寒冷季节发病占70%,故针对脑卒中寒冷季节发病机制作综合分析,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燕妮;王永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678例新生儿经血液传播性疾病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新生儿对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梅毒钩端螺旋体等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新生儿免疫力情况.方法 整理分析了2006年8月至2009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新生儿及部分母亲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梅毒钩端螺旋体的血清学检测指标.结果 678例新生儿检测出阳性HBsAg 4例、抗-HCV 1例、抗-TP 5例,阳性率分别为0.59%、0.15%、0.74%,未检测到抗-HIV阳性反应样本.男女新生儿乙肝五项不同模式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新生儿对上述经血液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率较低;44.4%的新生儿存在抗-HBs抗体,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男女新生儿乙肝五项不同模式间存在明显差异,女性全阴模式和抗-HBe(-/+)、抗-HBc(+)模式低于男性,其他三种模式男性高于女性.

    作者:吴著球;张钦昌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急性左心衰竭患儿心功能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 32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 h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29例患儿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及呼吸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治疗前后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可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儿的心功能及低氧血症;有效的护理是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措施.

    作者:曹真;张逢博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鹤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鹤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探讨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4~2007年鹤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逐年下降,死因顺位: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意外、其他(感染、肿瘤等).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做好围产期保健是关键.

    作者:付京梅;王喜成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3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治疗组19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固尔苏,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以及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存活情况等.结果 治疗组在应用固尔苏后皮肤颜色明显转红,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P<0.01),pH值上升.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尔苏对NRDS有明显疗效,能快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换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作者:贾静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导乐陪伴分娩4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导乐分娩对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450例观察组导乐陪伴分娩产妇和500例对照组非导乐陪伴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率、经阴分娩率、产后出血率和胎儿窘迫率进行比较.结果 导乐陪伴分娩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非导乐陪伴分娩组(P<0.01),经阴分娩率显著提高(P<0.01).产后出血率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有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马竹云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