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骨折并截瘫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张六莲

关键词:腰椎截瘫, 腰椎骨折, 护理
摘要:腰椎截瘫是脊柱损伤是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脊柱骨折脱位造成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括约肌之功能不同程度丧失,部分患者终身残疾,给患者在生活上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因此,对截瘫患者的护理要贯穿在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头针结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头针加高压氧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1个月至2岁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头针加高压氧)20例,对照组(头针)20例,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经3个疗程(每疗程治疗10 d,休息10 d)60 d治疗后,治疗组ADL评分、运动功能评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效果较理想.结论 头针加高压氧对于小儿脑瘫康复的运动功能改善疗效更明显.

    作者:黄敏;何庚辅;林吕;黄幼平;王瑾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护士在药物使用中的安全管理

    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临床用药的不断增加,对护士的用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用药上的失误,轻者影响患者治疗,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引发医疗纠纷.如何做好用药安全管理,消除用药安全隐患,减少用药差错,成为值得护理管理者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强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护作用和安全管理,对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兰萍;王琼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岷县185例健康体检结果报告

    随着我国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增长,并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非传染疾病之一,也是慢性病防治和不良行为干预的重点之一.为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笔者所在疾控中心于2009年3月对县公安局、县委党校的185名干部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体检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继玄;常玉彪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25例脑转移癌后程三维适形推量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脑转移癌放疗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脑转移癌患者,行加速器全脑及后程局部三维适形推量放疗.结果 总有效率92.0%,完全缓解率20%.结论 脑转移癌放疗可达到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的目的 .

    作者:梁毅;王炎;习阳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以便采取措施,警惕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对182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2例不良反应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杀星和加替沙星分别为81例(44.50%)、45例(24.72%)和38例(20.87%);不良反应累及人体10个系统,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9例(37.9%),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分别为42例(23.1%)、23例(12.6%).结论 应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加以重视,及时发现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凤芹;刘小艳;刘建群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浅谈医学本科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随着一年年的高校扩招,原本是精英教育的高等医学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换.加强医学本科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扩大医学生知识面,提高医学生文化道德修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培养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锐英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牙周炎与牙周局部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关系

    白细胞介素是一类由各种白细胞产生的,介导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过程的细胞因子.本文就牙周病进展过程中牙周局部白介素水平变化作一综述.

    作者:戚刚刚;黄萍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芬太尼用于锁骨骨折术中镇痛的效果体会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芬太尼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锁骨骨折住院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用两种麻醉方法进行对比,其中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应用臂丛阻滞方法,试验组应用局部麻醉+强化麻醉方法即静脉镇痛法.结果 试验组30例手术患者均达到Ⅰ级麻醉标准,对照组30例手术患者明显差于试验组,达到Ⅱ级标准.结论 芬太尼静脉镇痛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效果良好,术中无不良反应.

    作者:胡广旭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醋酸白试验致局部皮肤灼伤1例报告

    醋酸试验又称为醋酸白试验,是一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尖锐湿疣、尖锐湿疣亚临床表现或HPV潜伏感染的试验方法.

    作者:伊守国;王月强;史乃滨;胡建华;张春红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肠道气囊肿病临床诊断初探

    肠道气囊肿病是十分少见的疾病,临床上很少能单独作出准确诊断.笔者在工作曾遇1例,进行了全程追踪观察.

    作者:杨卫国;刁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ICU感染患者381株病原菌分析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探讨常见致病菌的抗生素治疗.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间ICU感染患者的381株菌进行病原菌分布和临床耐药性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念珠菌属和不动杆菌属为ICU常见致病菌.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仍是医院感染为重要和常见的致病菌,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感染需加以重视,耐药菌株明显增多,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关键.

    作者:陈雪峰;刘克喜;李小民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护患交流对人工流产受术者的心理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因此,护理人员应运用人文关怀的理念,加强护患交流,注重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

    作者:吴韶磊;汤晓文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醋调金黄散外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金黄散局部外敷预防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科行PICC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进行PICC的静脉穿刺,两组性别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在置管后12 h给予金黄散局部外敷,将金黄散与醋调成糊状,沿静脉走行均匀的涂于皮肤上,厚度约1 mm,注意避开穿刺部位2 cm,外敷无菌纱布,用保鲜膜覆盖.每天更换黄金散无菌纱布及保鲜膜并对患者局部血管及血管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对照组不做处理,每天对患者局部血管及皮肤情况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试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4.29%,试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金黄散局部外敷能有效地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宋文革;周小茹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36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采取平行双盲随机对照法,两组病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和苯乙双胍治疗组,疗程3个月.于治疗后第1、2、3月末分别测定空腹血糖,并于治疗结束后复查肝肾功能.结果 两种药均有降低血糖作用,但二甲双胍降糖作用优于苯乙双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朱梅娟;吕建渊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多种菌外膜蛋白诱导新IgAN模型的肾肝脾病理组织学分析

    目的 分析三种IgA肾病模型所造成的肾肝脾损伤并加以比较,以从中选出一种理想的IgA肾病模型,并为今后模型的药物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用HE染色,刚果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金葡菌组、葡聚糖组和大肠杆菌外膜蛋白组肾肝脾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大肠杆菌外膜蛋白组肾小球的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无增生等改变,肝脾损伤严重,部分可见粉红物质沉积.葡聚糖组个别肾小球的系膜细胞局灶性的轻度增生,肝脾血管内粉染物质沉积严重.金葡菌组多数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不同程度的增生,肝肾损伤轻.结论 金葡菌组更接近于人的IgA肾病,造模效果优于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和葡聚糖.

    作者:孙立红;周方红;于荣丽;邹冬梅;黄金丽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电视胸腔镜在基层医院胸部外伤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在基层医院胸部外伤诊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2004年3月至2008年12月,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外伤92例,其中交通事故伤39例,锐器伤36例,坠落伤9例,钝性打击伤8例.术前患者病情稳定,血压正常或血压偏低但对晶体液反应良好.结果 92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清除胸腔积血600~1850 ml,手术时间43~96 min,术中出血70~160 ml,输血0~600 ml,住院日期5~9 d.手术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治疗胸部创伤,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是一种有效、微创、经济的方法,值得在急症多发区域推广应用.

    作者:于增峰;顾春雷;冯鹏坤;代兆华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健康饮食教育.方法 对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康复期的饮食进行正确指导.结果 136例AMI患者基本掌握正确饮食,自觉遵守饮食原则,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实施健康饮食指导,使AMI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减少,病死率降低,预后较传统疗法疗效显著.

    作者:陈璇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手术的疗效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分析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颈前路手术治疗的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恢复率,JOA法(17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术后疗效,并统计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随访6~57个月,平均27.3个月,术后改善率为优47例(59.5%),良11例(13.9),优良率为73.4%.术后改善率与病程、年龄、术前功能评分、膨胀恢复率、T2WI是否高信号有关.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即需手术处理,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疗效确切.病程、术前评分、膨胀恢复率及T2WI高信号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刘平均;丁原;胡志喜;王文聪;晏平华;李际才;贺用礼;毛丙炎;刘林 刊期: 2009年第26期

  • 口腔门诊器械消毒控制探讨

    在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双手或口腔器械直接与患者的唾液、血液接触,其中带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果消毒不彻底,会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在治疗过程中的粉尘可播散口腔细菌,悬浮于空气中而污染空气.患者、医护人员成为易感人群和交叉感染的传播者.因此,医院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或阻断临床治疗中的交叉感染.

    作者:马淑华 刊期: 2009年第2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