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临床应用实践

汤维波;董春英;冯琳;邱美玲;王鑫;孙健;赫丽杰

关键词:信息化, 血糖管理, 管理系统, 血糖监测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及实践效果.通过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提高医院的血糖管理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准确性.方法 引进并建立优秀的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实施全院血糖规范化血糖管理,且客观的分析比较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血糖管理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结果 引进应用的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大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管理的质量及效果,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并节约了消耗与成本.结论 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及实践效果显著,值得发展推广.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饮用水中铝的紫外分光光度检测研究

    目的 对聊城市东昌府区饮用水进行随机抽检,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铝含量.方法 于2016年6月对聊城市东昌府区饮用水进行抽检,遵循区域均匀布点的原则进行随机采样,共108份.其中包水样采集为出厂水16份、末梢水68份二次供水24份.使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金属指标铝: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提示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相对标准偏差1.31%,标准差<5%,检测回收率93.5%~97.5%.各水样铝检测结果分别为末梢水(0.13751±0.0972)mg/L、出厂水(0.12983±0.0113)mg/L、二次供水(0.17832±0.0713)mg/L,较空白对照组(0.02714±0.013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水样中铝含量均低于0.12 mg/L.此次抽检聊城市东昌府区末梢水、出厂水、二次供水水样检测均未出现铝含量超标的水样.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饮用水中铝的定量检测方便、准确,值得应用.抽检三种水样铝含量虽未有超标现象,但还应加强卫生监管的强度,规范饮水净化工作.

    作者:肖秋风;曹鹏;李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输血不规则抗体的发生及再输血的应对

    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是从Landsteiner于1900年发现红细胞ABO血型开始的,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安全输血是医疗救治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能够起到拯救生命、治疗疾病的作用.然而,由于人类血型系统复杂,个体差异大,人群中有的红细胞血型发生免疫刺激机会多,产生不规则抗体比例大,所谓不规则抗体就是除了ABO血型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产生的抗体,具有这些不规则抗体的受血者一但输入存在这些不规则抗体相对应抗原的血液时,会产生严重的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田宗斌;关茵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过程中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该院198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9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风险管理指标、护理风险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呼吸内科患者性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能改善风险管理各项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作者:王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及效果分析

    在急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时刻不能放松警惕,做好提前防范,让患者享受到高水平的优良护理服务,以保证护理的安全.引发急诊科护理安全问题的因素,主要包括医疗案例数量的上升、及法制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使患者有了较强的法制观念,加之许多媒介的关注与炒作,使护患之间难以融洽,护患之间彼此不能做到有效的交流,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差、不熟悉业务、法制意识不强、护理管控松散,不按照急诊患者护理流程操作,未采取适合的手段、以及相关制度不够齐全、缺乏职业素养等,均可能导致急诊科出现护理安全问题.急诊科护理安全的有效应对防范措施是重视安全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水平,严格护理管理,执行责任制度,还要加强护患交流,显现人文关怀.

    作者:韦召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精神科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精神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康复,更加可以推动精神科科室建设以及医院的整体发展.近年来,医院精神科不断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得精神科患者康复情况比以往好转许多.该文简述健康教育具有的内涵,然后以健康教育在精神科中的特点以及内容为基础,深入分析健康教育在精神科实施的重要性.

    作者:赵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病的患病率逐渐上升.社区是基层医疗系统的重要一环,社区慢性病管理以社区为单位,管理社区居民的常见慢性病,从基层出发,采取有效全面的指导干预,从而降低慢性病的导致伤残甚至死亡的几率,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针对慢性病方面的管理,该文查阅国内外的新文献,对其概念、意义及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谈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管理

    确保护理完整性和连续性是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关键,这是保证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环节.护士应利用护理程序掌握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根据不同心理问题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使之以佳心态接受和完成手术治疗.通过实施围术期整体性和连续性护理,患者不仅信赖护士,而且可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这样才能解除患者思想顾虑,促进疾病早日康复,促进手术患者身心健康,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结合.

    作者:裴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药物合理应用管理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及药物合理应用管理,为临床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3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根据疾病给予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同时进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和82.14%,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5%和1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联合用药及药物安全管理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对提高脑血管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怀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数字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医院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中网络通讯与智能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图书馆传统运作模式的滞后现象也不断凸显出来,该文在分析当前医院图书馆现状基础上,提出建设数据库平台,构建三网融合技术格局下的知识服务以及开通院内基层无线网络咨询平台等建设内容,并探讨服务创新对策.

    作者:李树松;宋晓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学检验分析前后的质量管理

    目的 分析医学检验前后质量管理,降低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 分析医学检验前后质量管理,总结实际工作中影响检验前后质量的因素以及解决措施.结果 医学检验前后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影响较大,只有做好分析前后的质量控制才能够获得可靠的检验结果.结论 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分析前后质量控制是一个重要却极易被忽视的重要环节;检验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分析前后的工作,才能获取高质量检验结果,从而给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检验结果.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的120名孕产妇随机分成常规组与观察组各60名,常规组应用产科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母乳喂养指导路径进行产科护理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完全掌握率为81.7%,常规组为58.3%;观察组孕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为91.7%,常规组为76.7%;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3%,常规组为86.7%;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孕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母乳喂养率以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与微量元素检验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应做好实验环境、实验设备、实验用具及清洗、实验用水和试剂等基础质量控制,标准溶液配制标定和物品称量等操作过程中质量控制,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常规质量控制、滴定样品和绘制标准曲线等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和检验分析后质量控制.相关部门要认识到食品理化检验的重要性,按照正确检验流程和方法对样品进行检验,不断提高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精确度,大程度降低食品安全隐患.

    作者:李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双因素理论在临床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 研究探讨双因素理论在临床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分别比较该院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前后各一年的护理管理效果,将质量控制实施前(2012年6月—2013年2月)设为对照组,给予手术常规护理管理,将质量控制实施后(2013年6月—2014年2月)设为观察组,给予完善的系统化的标准质量控制措施.结果 肿瘤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双因素理论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护理环境改善,且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与双因素理论应用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肿瘤科护理管理中,双因素理论的应用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环境的改善以及医生、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冰;夏小红;张晓杰;刘莉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该院门诊接受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性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把人性化服务加入应用.结果 两组护理后比较,对照组的满意率为60.87%,观察组的满意率为100.00%,且对照组的环境质量、服务质量、接诊质量的评分情况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新医改背景下过度医疗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该文从过度医疗涵义出发,分析了当前过度医疗的主要有过度检查、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3种表现形式,认为过度医疗的成因主要有卫生体制不健全、医疗机构的趋利行为和患者医学知识匮乏等.为了遏制当前我国过度医疗的现状,需要采取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医院薪酬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普及大众的医学知识等系列政策.

    作者:李爽;张树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精益管理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的探索研究

    医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对于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该文将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中应用精益管理的可行性进行探讨,进而研究通过开展精益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策略,终促进我国医疗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王俊飞;冯岩;刘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妇产科急诊接诊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目的 分析妇产科急诊接诊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该院急诊接诊过程中的82例存在护理风险的案例,对其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对照组,每组各为4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防范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实施不同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工作差错发现,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妇产科急诊接诊过程中存在风险应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衔接性、连贯性、规范性,以及管理者完善和强化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降低护理工作风险和差错,整体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宋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呼吸内科的护理质量并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分析和探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根据随机原则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该院呼吸内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双盲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入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而试验组患者同时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疗效差异.结果 数据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消毒隔离护理得分均占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呼吸内科护理中,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利用.

    作者:胡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分析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在预防乙型肝炎中的效果

    目的 分析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在预防乙型肝炎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该辖区内510名婴幼儿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观察记录接种后婴幼儿不良反应情况、不同接种时机(首次接种后4、12、24周)表面抗体阳转情况、全程免疫后不同年限(1、2、3年)表面抗体反应结果及乙肝抗体滴度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510名婴幼儿于接种后15名发生不良反应,占2.94%(15/510);不同年限乙肝抗体滴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首次接种后12、24周的HBsAb阳转率明显高于首次接种后4周的HBsAb阳转率(P<0.05);婴幼儿首次接种后24周的HBsAb阳转率明显高于首次接种后12周的HBsAb阳转率(P<0.05);全程免疫后3年的表面抗体反应情况与全程免疫后1年与2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后,婴幼儿全程免疫后2年内对乙型肝炎具有更为显著的预防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配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手术室护理中未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时期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手术室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阶段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时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