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妮谊;罗新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恢复工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肢体肿胀、功能性障碍、全身炎症反应、肺炎、泌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损伤控制骨科理念能有效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荣芝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拉玛泽式分娩法提高初次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作用,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在该院初次生产的8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入院时所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41)和观察组(n=515).对照组产妇进行产前常规检查与准备,观察组产妇从孕28周开始练习拉玛泽式分娩法.观察两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以及分娩疼痛程度、产后出血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率(包括阴道顺产和助产)显著高于对照组(86.99%∶63.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产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观察组0级疼痛(24.85%)和Ⅰ级疼痛(42.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14%、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Ⅱ级疼痛(23.50%)和Ⅲ级疼痛(9.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76%、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6%∶9.68%,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拉玛泽式分娩法能有效提高初次产妇经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和产后出血,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陆镜明;陈小莲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住院精神病患者8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为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组(研究组)和传统护理观察和护理报告组(对照组),每组400例.对两组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发生情况、严重程度、所致损失程度及预测准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次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平均每例发生次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1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级、4级、5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2级比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所致损失程度>50元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测准确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较好.从护理管理角度来说,其能够对护理操作进行科学规范,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及护理风险的降低,值得推广.
作者:余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常规乳腺癌保乳术与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差别,旨在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身心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对该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0年5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乳腺癌患者,分为射频组(87例)和保乳组(1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肿瘤组织病理数据,采用自我形象量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术后外形满意度调查表等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肿瘤病理学数据及肿瘤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我形象得分总分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功能受限性和患臂关注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疾病易感性、身体羞耻感、身体关注度和透视度,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功能维度中的性功能、症状维度中的对脱发担忧两个维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六个维度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外形满意度方面,在术后对双侧乳房形状、乳房大小和术后疤痕等满意度方面,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乳头乳晕位置和形状方面两组间满意度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射频消融术后行保乳术患者有着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卫生健康水平,其在自我形象评价、生活质量、术后外形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单纯保乳术患者.
作者:黄晓群;胡会英;刘巧刿;王玲;胡金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个案护理管理运用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案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PSP评分、PANSS评分、MARS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16、24、36、48周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SP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16、24、36、48周的PSP评分与MA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案护理管理运用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赵妮谊;罗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构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地点转移期动态化延伸护理管理模式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出院的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康复地点转移期直接转入社区管理,实验组在康复地点转移期接受动态化过渡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例干预后的疾病康复知识知晓率、自我康复护理技能合格率、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康复地点转移期构建并应用动态化过渡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疾病康复知识水平、自我康复护理技能水平及康复效果.
作者:李丹青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认知与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消化内科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对疾病认知程度与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4%,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认知为(78.23±6.54)分、遵医行为(64.31±6.57)分,对照组疾病认知为(65.67±4.31)分、遵医行为(56.09±11.13)分,两组均高于护理干预前水平,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症,提高患者对UC疾病的认知程度,增加其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邢春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不良反应发生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绞痛SAQ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能较好控制其心绞痛,并有利于预后改善.因此,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清;卢岳青;戴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提高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对临床护士开展与理论相结合的科研培训班,系统学习并在实践中应用科研相关知识,采用自评量表收集培训前后护士科研能力的得分情况,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秩和检验对培训前后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后护士的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得分均有所提高(均P<0.05).结论 基于实践的护理科研培训班可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知识水平.
作者:曹铭英;杨婵娟;吴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肛周脓肿并发瘘管患者中实施基于精细化护理理念的全过程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肛周脓肿并发瘘管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精细化护理理念下的全过程护理.2周后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功能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肛周脓肿并发瘘管患者行基于精细化护理理念下的全过程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马绮文;钟书凌;栾晓军;陈劲松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疼痛规范化强化培训对护士癌痛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方法 该院所有护士纳入培训及调查人群.入组对象在1年内接受以医院、科室或片区为单位的癌痛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癌痛知识、用药规范、不良反应处理、患者教育等.采用疼痛相关知识及态度量表(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作为调查工具,在培训前后收集调查量表.从调查样本中随机选取各50例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共168例研究对象纳入培训人群,培训前后分别发放量表各168份,分别有效回收141份和132份,随机各抽取50份.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癌痛知识和态度的合格率由50%提高至86%(χ2=14.89,P<0.001),癌痛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度由10%提高至62%(χ2=29.34,P<0.001),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则无明显变化(88%∶76%,χ2=2.43,P=0.118),26%的护士可应用癌痛相关量表对患者进行教育和评估(26%∶6%,χ2=7.44,P=0.006).结论 疼痛规范化培训可改善护士的癌痛相关知识和态度.
作者:袁云;郑友贞;杨晓霞;陈丽东;余淑贤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对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12月该院收治的癌症化疗患者160例,随机分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伸护理,主要观察指标为化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化疗依从性率为95.00%,对照组为78.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为61.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伸护理可显著提高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鞠秀波;徐蕾;黄大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用于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置管化疗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该科颈胸部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行PICC置管,干预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并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为58例(96.7%),置管成功率为98.3%,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为47例(78.3%),置管成功率为83.3%,干预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有3例(5.0%)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12例(20.0%)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置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化疗患者穿刺成功率,配合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韦秀红;周兰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转普通病房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4月~2017年3月期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进行ICU患者转普通病房的护理工作管理,并选取此期间的30例ICU转出患者为观察组,同时回顾分析2014年1~12月该院未行PDCA循环管理期间30例ICU转出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重症监护室转普通病房的基础护理,观察组通过PDCA循环进行基础护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同时对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发生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随PDCA循环的应用时间呈递增趋势.结论 通过PDCA循环实施基础护理,可有效提高重症监护室转普通病房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芬芬;潘聪云;冯艳文;黎柳章;叶思环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在岗前培训中运用Peplau人际关系模式对精神科新护士焦虑情绪和自我和谐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新招聘的护士48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将Peplau人际关系模式的四个阶段,移植到精神科岗前培训的新护士带教关系中,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两组对比,评价两组带教模式的效果差异.结果 研究组焦虑情绪得到较明显的改善,能较顺利地独自工作,自我和谐度及灵活性较高,沟通能力增强,而对照组则前后基本无变化.结论 在岗前培训中运用Peplau人际关系模式,可有效缓解精神科新护士的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谐度及工作和沟通的灵活性,对以后的护理工作和良好的护患关系的维护打下基础.
作者:温萌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疼痛专科护理在降低恶性肿瘤癌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专科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轻度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无缓解率小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HOQOL-BREF评分、SF-36评分、BI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WHOQOL-BREF评分、SF-36评分、BI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疼痛专科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癌痛,提高其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华红霞;王燕娜;任国琴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肌力、伸曲度、临床疗效、康复训练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肌力、伸曲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0.0%(P<0.05),康复训练方法、训练频率、持续时间、注意事项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膝关节僵硬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2.5%(P<0.05),但两组患者的局部肿胀、局部水泡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有利于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床头VAS评分辅助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7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骨科疼痛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疼痛护理基础上,进一步给予辅助疼痛护理,如:个体化镇痛、合理饮食、早期镇痛、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早期功能锻炼等;对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10天的疼痛状态进行床前每日VAS评分监测.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术后第4天及术后第5天下降的峰度大;患者在术后第2天及第3天的疼痛评分高;观察组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10天的疼痛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2天及第3天的疼痛程度大,需要护理工作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辅助疼痛护理能显著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盛井香;吴玉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饮食日记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高磷血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2例血磷≥1.9 mmol/L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饮食日记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磷水平、高磷血症发生率以及营养状态.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血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磷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高磷血症发生率为33.33%(17/51),对照组的高磷血症发生率为82.35%(42/51),观察组的高磷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694,P=0.015).观察组的营养良好率为64.71%,对照组的营养良好率为31.37%,观察组的营养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396,P=0.014).结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中采用饮食日记干预能有效降低血磷水平及高磷血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作者:郑维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骨伤科护理门诊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9月收治该院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实验组通过骨伤科护理门诊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评分、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Barthel 指数、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骨伤科专科护理门诊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疾病管理自我效能和康复训练依从性,进而产生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可作为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康复期健康管理的有效途径.
作者:严洁敏;董丽娟;龙艳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