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疼痛规范强化培训对改善护士的癌痛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影响

袁云;郑友贞;杨晓霞;陈丽东;余淑贤

关键词:肿瘤, 疼痛, 护士从业者, 知识, 态度
摘要:目的 探讨疼痛规范化强化培训对护士癌痛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方法 该院所有护士纳入培训及调查人群.入组对象在1年内接受以医院、科室或片区为单位的癌痛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癌痛知识、用药规范、不良反应处理、患者教育等.采用疼痛相关知识及态度量表(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作为调查工具,在培训前后收集调查量表.从调查样本中随机选取各50例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共168例研究对象纳入培训人群,培训前后分别发放量表各168份,分别有效回收141份和132份,随机各抽取50份.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癌痛知识和态度的合格率由50%提高至86%(χ2=14.89,P<0.001),癌痛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度由10%提高至62%(χ2=29.34,P<0.001),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则无明显变化(88%∶76%,χ2=2.43,P=0.118),26%的护士可应用癌痛相关量表对患者进行教育和评估(26%∶6%,χ2=7.44,P=0.006).结论 疼痛规范化培训可改善护士的癌痛相关知识和态度.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干预对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置管化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用于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置管化疗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该科颈胸部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行PICC置管,干预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并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为58例(96.7%),置管成功率为98.3%,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为47例(78.3%),置管成功率为83.3%,干预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有3例(5.0%)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12例(20.0%)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置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化疗患者穿刺成功率,配合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韦秀红;周兰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PDCA循环在缩短腔镜接台手术衔接时间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手术室开展PDCA活动在缩短腔镜接台手术衔接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PDCA活动小组,选定缩短接台手术衔接时间为活动主题,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本院接台手术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PDCA循环,腔镜接台手术衔接时间比之前缩短了18 min.结论 应用PDCA对腔镜接台手术进行科学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为医院及科室节约成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医护人员的拖班时间缩短,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彦;梁业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针刺结合艾灸方法,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60例遗尿症的小儿均分为4组,分别进行单纯针刺治疗、单纯艾灸治疗、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和空白对照的处理,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后遗尿情况、遗尿频率、6月后临床疗效自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4组遗尿患儿接受不同处理后,其遗尿症发生情况、遗尿频率、遗尿症治疗的疗效差异显著(P<0.05);造成4组对象遗尿症发生情况差异和遗尿症疗效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在于空白组和3个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针刺结合艾灸疗法组与传统针刺疗法组、传统艾灸疗法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论 传统针刺疗法和传统艾灸疗法对于小儿遗尿症有一定疗效,针刺结合艾灸疗治疗小儿遗尿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秀慧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不同时间下床活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下床活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行腹腔镜外科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术后2 d鼓励其下床活动,观察组术后当天由责任护士协助其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便秘、非切口性疼痛、腹胀、非切口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当天由责任护士协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高春辉;李艳丽;付雯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胆石症患者ERCP术后引入和干预的效果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胆石症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的引入和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行ERCP术胆石症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集束化护理管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翁维华;郭华;蒋小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肌力、伸曲度、临床疗效、康复训练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肌力、伸曲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0.0%(P<0.05),康复训练方法、训练频率、持续时间、注意事项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膝关节僵硬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2.5%(P<0.05),但两组患者的局部肿胀、局部水泡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有利于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Peplau人际关系模式在精神科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在岗前培训中运用Peplau人际关系模式对精神科新护士焦虑情绪和自我和谐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新招聘的护士48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将Peplau人际关系模式的四个阶段,移植到精神科岗前培训的新护士带教关系中,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两组对比,评价两组带教模式的效果差异.结果 研究组焦虑情绪得到较明显的改善,能较顺利地独自工作,自我和谐度及灵活性较高,沟通能力增强,而对照组则前后基本无变化.结论 在岗前培训中运用Peplau人际关系模式,可有效缓解精神科新护士的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谐度及工作和沟通的灵活性,对以后的护理工作和良好的护患关系的维护打下基础.

    作者:温萌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惠州市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目的 对惠州市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两者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4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广东省第三荣军医院精神科注册护士180名为调查对象.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精神科护士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大小依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患者护理、工作环境及资源、护理专业及工作、管理及人际关系.SCL-90量表评分总均分高于国内常模(t=6.91,P<0.05).工作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管理及人际关系与SCL-90量表总均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直线相关性关系(r=0.463, 0.398, 0.332, 0.315, 0.256,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存在的工作压力明显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医院管理层应通过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来减缓其心理压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姚雪莲;朱辉群;叶郁葱;吴辉霞;黎秀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转普通病房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转普通病房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4月~2017年3月期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进行ICU患者转普通病房的护理工作管理,并选取此期间的30例ICU转出患者为观察组,同时回顾分析2014年1~12月该院未行PDCA循环管理期间30例ICU转出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重症监护室转普通病房的基础护理,观察组通过PDCA循环进行基础护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同时对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发生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随PDCA循环的应用时间呈递增趋势.结论 通过PDCA循环实施基础护理,可有效提高重症监护室转普通病房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芬芬;潘聪云;冯艳文;黎柳章;叶思环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个性化分阶段护理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个性化分阶段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个性化分阶段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C-反应蛋白(CRP)、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均显著升高(均P<0.0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RP、FEV1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显著改善(均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分阶段护理可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璐娜;韩秀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四全延续照护模式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四全延续照护模式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四全延续照护法实施前(2015年1~6月)和实施后(2015年7~12月)收治于该院的肝癌手术患者各5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病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护理,实验组接受四全延续照护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肝癌术后患者干预后的自护能力评分、幸福感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能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全延续照护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肝癌术后患者的自护能力、幸福感及生活质量,改善其体能状况.

    作者:魏碧楠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地点转移期动态化过渡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

    目的 构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地点转移期动态化延伸护理管理模式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出院的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康复地点转移期直接转入社区管理,实验组在康复地点转移期接受动态化过渡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例干预后的疾病康复知识知晓率、自我康复护理技能合格率、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康复地点转移期构建并应用动态化过渡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疾病康复知识水平、自我康复护理技能水平及康复效果.

    作者:李丹青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个案护理管理运用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个案护理管理运用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案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PSP评分、PANSS评分、MARS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16、24、36、48周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SP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16、24、36、48周的PSP评分与MA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案护理管理运用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赵妮谊;罗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接受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护理并结合心理干预和认知干预,观察组予以CNP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程度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定,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VAS疼痛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7%∶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减少子宫内膜癌根治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程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宫颈癌患者睡眠质量的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宫颈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状况,探讨影响其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宫颈癌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手术后组织病理确诊为FIGO Ⅰ、Ⅱ期的宫颈癌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7日、术后第1个月随访时(共3次),使用人口学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CES-D抑郁自评量表、POMS-SF焦虑自评量表及癌症治疗功能问卷(FACT-G)等对宫颈癌患者及同期住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宫颈癌患者与子宫肌瘤患者在社会人口学调查表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在术前、术后第7日、术后第1个月随访时的PSQI总分、CES-D抑郁、POMS-SF焦虑以及FACT-G评分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子宫肌瘤组患者相比,宫颈癌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7日和术后第1个月随访时的PSQI总分、CES-D抑郁和POMS-SF焦虑评分均较高,但FACT-G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子宫肌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工作状态、家庭经济状况、医疗付费方式、疾病诊断与分期、疼痛评分、抑郁、焦虑、生活质量等与宫颈癌患者睡眠障碍明显相关.结论 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和术后早期各时段睡眠质量低于良性肿瘤患者,且宫颈癌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也较高.睡眠障碍不仅导致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而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晶;周莹莹;曹蓉;杨慧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子宫脱垂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子宫脱垂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30例为对照组,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3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出院前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为(12.59±0.75)分,高于对照组的(9.78±0.81)分,下腹坠痛感、尿路症状、排便情况、术后排尿情况和情绪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51±8.19)分,高于对照组的(91.72±7.34)分,研究组患者护理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责任心、及时性、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院内感染及出院指导等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子宫脱垂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美英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住院精神病患者8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为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组(研究组)和传统护理观察和护理报告组(对照组),每组400例.对两组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发生情况、严重程度、所致损失程度及预测准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次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平均每例发生次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1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级、4级、5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2级比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所致损失程度>50元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测准确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较好.从护理管理角度来说,其能够对护理操作进行科学规范,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及护理风险的降低,值得推广.

    作者:余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规范化护理流程在ICU患者动脉血采集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流程在ICU患者动脉血采集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患者83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5~11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实施,实验组应用动脉血采集的规范化护理流程,比较2组潜在的护理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实验组潜在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并发症(皮下血肿、瘀斑、局部硬结等)的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可以有效降低危重患者动脉血采集潜在的护理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方雅琳;伍丽婵;易慧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疼痛专科护理在降低恶性肿瘤癌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疼痛专科护理在降低恶性肿瘤癌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专科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轻度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无缓解率小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HOQOL-BREF评分、SF-36评分、BI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WHOQOL-BREF评分、SF-36评分、BI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疼痛专科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癌痛,提高其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华红霞;王燕娜;任国琴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恢复工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肢体肿胀、功能性障碍、全身炎症反应、肺炎、泌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损伤控制骨科理念能有效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荣芝 刊期: 2017年第1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