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观察

梁秀慧

关键词:传统针刺疗法, 艾灸, 小儿遗尿, 护理
摘要:目的 了解针刺结合艾灸方法,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60例遗尿症的小儿均分为4组,分别进行单纯针刺治疗、单纯艾灸治疗、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和空白对照的处理,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后遗尿情况、遗尿频率、6月后临床疗效自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4组遗尿患儿接受不同处理后,其遗尿症发生情况、遗尿频率、遗尿症治疗的疗效差异显著(P<0.05);造成4组对象遗尿症发生情况差异和遗尿症疗效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在于空白组和3个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针刺结合艾灸疗法组与传统针刺疗法组、传统艾灸疗法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论 传统针刺疗法和传统艾灸疗法对于小儿遗尿症有一定疗效,针刺结合艾灸疗治疗小儿遗尿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转普通病房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转普通病房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4月~2017年3月期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进行ICU患者转普通病房的护理工作管理,并选取此期间的30例ICU转出患者为观察组,同时回顾分析2014年1~12月该院未行PDCA循环管理期间30例ICU转出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重症监护室转普通病房的基础护理,观察组通过PDCA循环进行基础护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同时对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发生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随PDCA循环的应用时间呈递增趋势.结论 通过PDCA循环实施基础护理,可有效提高重症监护室转普通病房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芬芬;潘聪云;冯艳文;黎柳章;叶思环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床头VAS评分辅助疼痛护理的效果

    目的 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床头VAS评分辅助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7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骨科疼痛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疼痛护理基础上,进一步给予辅助疼痛护理,如:个体化镇痛、合理饮食、早期镇痛、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早期功能锻炼等;对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10天的疼痛状态进行床前每日VAS评分监测.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术后第4天及术后第5天下降的峰度大;患者在术后第2天及第3天的疼痛评分高;观察组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10天的疼痛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2天及第3天的疼痛程度大,需要护理工作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辅助疼痛护理能显著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盛井香;吴玉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子宫脱垂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子宫脱垂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30例为对照组,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3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出院前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为(12.59±0.75)分,高于对照组的(9.78±0.81)分,下腹坠痛感、尿路症状、排便情况、术后排尿情况和情绪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51±8.19)分,高于对照组的(91.72±7.34)分,研究组患者护理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责任心、及时性、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院内感染及出院指导等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子宫脱垂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美英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常规乳腺癌保乳术与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目的 比较常规乳腺癌保乳术与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差别,旨在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身心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对该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0年5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乳腺癌患者,分为射频组(87例)和保乳组(1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肿瘤组织病理数据,采用自我形象量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术后外形满意度调查表等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肿瘤病理学数据及肿瘤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我形象得分总分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功能受限性和患臂关注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疾病易感性、身体羞耻感、身体关注度和透视度,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功能维度中的性功能、症状维度中的对脱发担忧两个维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六个维度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外形满意度方面,在术后对双侧乳房形状、乳房大小和术后疤痕等满意度方面,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乳头乳晕位置和形状方面两组间满意度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射频消融术后行保乳术患者有着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卫生健康水平,其在自我形象评价、生活质量、术后外形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单纯保乳术患者.

    作者:黄晓群;胡会英;刘巧刿;王玲;胡金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疼痛专科护理在降低恶性肿瘤癌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疼痛专科护理在降低恶性肿瘤癌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专科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轻度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无缓解率小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HOQOL-BREF评分、SF-36评分、BI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WHOQOL-BREF评分、SF-36评分、BI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疼痛专科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癌痛,提高其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华红霞;王燕娜;任国琴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构建的绩效评价体系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及工作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构建的绩效评价体系对消毒供应中心(CSSD)满意度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12月实施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构建的绩效评价体系前作为对照组,2015年6~12月实施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构建的绩效评价体系后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绩效方案实施方法对满意度、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的影响.结果 实行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构建的绩效评价体系后,临床科室对CSSD工作和CSSD员工的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高(P<0.05);且工作质量明显优于未实施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构建的绩效评价体系前(P<0.01).结论 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构建的绩效评价体系为一套操作简便、高效便捷、客观准确、完善的CSSD绩效考核体系,使CSSD员工的绩效考核更加客观准确、科学简便,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满意度及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丽玲;蔡伟英;李映霞;张涛;彭伟谦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职业防护培训对肿瘤科护生化学性伤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肿瘤专科职业防护培训对减少护生化学性职业伤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入科实习的56名大专生作为对照组,2015年入科实习的60名大专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全院护生职业防护培训,实验组除全院护生职业防护培训后增加肿瘤专科职业防护培训.记录肿瘤专科职防护培训后护生的在接触化学性职业损害因素的防护行为及化学性职业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生化学性职业伤害因素的防护行为高于对照组,化学性职业伤害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肿瘤专科职业防护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生的化学性职业防护意识,降低护生化学性职业伤害的发生率.

    作者:唐素贞;林梅斌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胆石症患者ERCP术后引入和干预的效果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胆石症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的引入和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行ERCP术胆石症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集束化护理管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翁维华;郭华;蒋小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惠州市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目的 对惠州市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两者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4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广东省第三荣军医院精神科注册护士180名为调查对象.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精神科护士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大小依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患者护理、工作环境及资源、护理专业及工作、管理及人际关系.SCL-90量表评分总均分高于国内常模(t=6.91,P<0.05).工作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管理及人际关系与SCL-90量表总均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直线相关性关系(r=0.463, 0.398, 0.332, 0.315, 0.256,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存在的工作压力明显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医院管理层应通过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来减缓其心理压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姚雪莲;朱辉群;叶郁葱;吴辉霞;黎秀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拉玛泽式分娩法提高初次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作用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拉玛泽式分娩法提高初次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作用,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在该院初次生产的8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入院时所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41)和观察组(n=515).对照组产妇进行产前常规检查与准备,观察组产妇从孕28周开始练习拉玛泽式分娩法.观察两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以及分娩疼痛程度、产后出血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率(包括阴道顺产和助产)显著高于对照组(86.99%∶63.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产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观察组0级疼痛(24.85%)和Ⅰ级疼痛(42.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14%、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Ⅱ级疼痛(23.50%)和Ⅲ级疼痛(9.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76%、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6%∶9.68%,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拉玛泽式分娩法能有效提高初次产妇经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和产后出血,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陆镜明;陈小莲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作为肠道准备前给药的清洁效果

    目的 分析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导泻的基础上加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的肠道清洁效果.方法 将加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的79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单一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作肠道准备的63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清洁的有效率;同时,观察服用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后的排便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肠道清洁有效率97.6%,较对照组的88.5%高(P<0.05);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后大部分患者会引起排便.结论 普芦卡必利是可刺激肠道产生高幅推进性收缩,促进近端结肠传输和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对结肠的促动力效应尤为显著,可改善粪便频率及连续性.琥珀酸普芦卡必利+PEG作为结肠镜检查前的清洁准备,是一种较好的肠道清洁方法,两药服药时间适宜相隔2 h以上.

    作者:杨婉仪;梁和彩;薛叶静;伍淑儿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骨伤科护理门诊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 探讨骨伤科护理门诊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9月收治该院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实验组通过骨伤科护理门诊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评分、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Barthel 指数、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骨伤科专科护理门诊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疾病管理自我效能和康复训练依从性,进而产生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可作为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康复期健康管理的有效途径.

    作者:严洁敏;董丽娟;龙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个案护理管理运用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个案护理管理运用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案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PSP评分、PANSS评分、MARS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16、24、36、48周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SP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16、24、36、48周的PSP评分与MA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案护理管理运用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赵妮谊;罗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四全延续照护模式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四全延续照护模式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四全延续照护法实施前(2015年1~6月)和实施后(2015年7~12月)收治于该院的肝癌手术患者各5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病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护理,实验组接受四全延续照护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肝癌术后患者干预后的自护能力评分、幸福感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能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全延续照护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肝癌术后患者的自护能力、幸福感及生活质量,改善其体能状况.

    作者:魏碧楠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针刺结合艾灸方法,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60例遗尿症的小儿均分为4组,分别进行单纯针刺治疗、单纯艾灸治疗、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和空白对照的处理,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后遗尿情况、遗尿频率、6月后临床疗效自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4组遗尿患儿接受不同处理后,其遗尿症发生情况、遗尿频率、遗尿症治疗的疗效差异显著(P<0.05);造成4组对象遗尿症发生情况差异和遗尿症疗效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在于空白组和3个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针刺结合艾灸疗法组与传统针刺疗法组、传统艾灸疗法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论 传统针刺疗法和传统艾灸疗法对于小儿遗尿症有一定疗效,针刺结合艾灸疗治疗小儿遗尿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秀慧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不良反应发生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绞痛SAQ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能较好控制其心绞痛,并有利于预后改善.因此,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清;卢岳青;戴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6~12月收治该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5年1~7月收治该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14,P=0.048).结论 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孙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肌力、伸曲度、临床疗效、康复训练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肌力、伸曲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0.0%(P<0.05),康复训练方法、训练频率、持续时间、注意事项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膝关节僵硬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2.5%(P<0.05),但两组患者的局部肿胀、局部水泡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有利于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探讨其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1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将患者资料填写到自行设计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调查表》中,分析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高的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为11.52%.常见的感染部位是泌尿道,占34.11%,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均占28.24%.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占全部病原菌的65.71%,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海侠;吴晓慧;王书会;阎田园;蒲欣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地点转移期动态化过渡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

    目的 构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地点转移期动态化延伸护理管理模式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出院的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康复地点转移期直接转入社区管理,实验组在康复地点转移期接受动态化过渡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例干预后的疾病康复知识知晓率、自我康复护理技能合格率、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康复地点转移期构建并应用动态化过渡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疾病康复知识水平、自我康复护理技能水平及康复效果.

    作者:李丹青 刊期: 2017年第1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