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玲;蔡伟英;李映霞;张涛;彭伟谦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下床活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行腹腔镜外科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术后2 d鼓励其下床活动,观察组术后当天由责任护士协助其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便秘、非切口性疼痛、腹胀、非切口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当天由责任护士协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高春辉;李艳丽;付雯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探讨其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1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将患者资料填写到自行设计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调查表》中,分析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高的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为11.52%.常见的感染部位是泌尿道,占34.11%,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均占28.24%.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占全部病原菌的65.71%,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海侠;吴晓慧;王书会;阎田园;蒲欣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提高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对临床护士开展与理论相结合的科研培训班,系统学习并在实践中应用科研相关知识,采用自评量表收集培训前后护士科研能力的得分情况,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秩和检验对培训前后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后护士的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得分均有所提高(均P<0.05).结论 基于实践的护理科研培训班可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知识水平.
作者:曹铭英;杨婵娟;吴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分阶段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个性化分阶段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C-反应蛋白(CRP)、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均显著升高(均P<0.0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RP、FEV1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显著改善(均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分阶段护理可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璐娜;韩秀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在岗前培训中运用Peplau人际关系模式对精神科新护士焦虑情绪和自我和谐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新招聘的护士48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将Peplau人际关系模式的四个阶段,移植到精神科岗前培训的新护士带教关系中,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两组对比,评价两组带教模式的效果差异.结果 研究组焦虑情绪得到较明显的改善,能较顺利地独自工作,自我和谐度及灵活性较高,沟通能力增强,而对照组则前后基本无变化.结论 在岗前培训中运用Peplau人际关系模式,可有效缓解精神科新护士的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谐度及工作和沟通的灵活性,对以后的护理工作和良好的护患关系的维护打下基础.
作者:温萌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床头VAS评分辅助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7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骨科疼痛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疼痛护理基础上,进一步给予辅助疼痛护理,如:个体化镇痛、合理饮食、早期镇痛、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早期功能锻炼等;对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10天的疼痛状态进行床前每日VAS评分监测.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术后第4天及术后第5天下降的峰度大;患者在术后第2天及第3天的疼痛评分高;观察组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10天的疼痛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2天及第3天的疼痛程度大,需要护理工作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辅助疼痛护理能显著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盛井香;吴玉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流程在ICU患者动脉血采集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患者83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5~11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实施,实验组应用动脉血采集的规范化护理流程,比较2组潜在的护理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实验组潜在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并发症(皮下血肿、瘀斑、局部硬结等)的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可以有效降低危重患者动脉血采集潜在的护理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方雅琳;伍丽婵;易慧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胆石症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的引入和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行ERCP术胆石症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集束化护理管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翁维华;郭华;蒋小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个案护理管理运用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案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PSP评分、PANSS评分、MARS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16、24、36、48周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SP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16、24、36、48周的PSP评分与MA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案护理管理运用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赵妮谊;罗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6~12月收治该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5年1~7月收治该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14,P=0.048).结论 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孙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不良反应发生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绞痛SAQ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能较好控制其心绞痛,并有利于预后改善.因此,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清;卢岳青;戴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对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12月该院收治的癌症化疗患者160例,随机分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伸护理,主要观察指标为化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化疗依从性率为95.00%,对照组为78.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为61.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伸护理可显著提高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鞠秀波;徐蕾;黄大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广角全程安全坐标护理在喉罩通气下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4年1月开始对喉罩通气下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实施广角全程坐标护理,将实施前(2012年6月~2013年12月)和实施后(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受该类检查者各55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病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无痛纤支镜受检者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无痛纤支镜受检者干预后焦虑情绪阳性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价三大维度量化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广角全程安全坐标护理对喉罩通气下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检查安全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宇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用于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置管化疗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该科颈胸部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行PICC置管,干预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并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为58例(96.7%),置管成功率为98.3%,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为47例(78.3%),置管成功率为83.3%,干预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有3例(5.0%)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12例(20.0%)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置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化疗患者穿刺成功率,配合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韦秀红;周兰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拉玛泽式分娩法提高初次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作用,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在该院初次生产的8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入院时所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41)和观察组(n=515).对照组产妇进行产前常规检查与准备,观察组产妇从孕28周开始练习拉玛泽式分娩法.观察两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以及分娩疼痛程度、产后出血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率(包括阴道顺产和助产)显著高于对照组(86.99%∶63.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产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观察组0级疼痛(24.85%)和Ⅰ级疼痛(42.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14%、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Ⅱ级疼痛(23.50%)和Ⅲ级疼痛(9.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76%、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6%∶9.68%,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拉玛泽式分娩法能有效提高初次产妇经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和产后出血,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陆镜明;陈小莲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构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地点转移期动态化延伸护理管理模式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出院的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康复地点转移期直接转入社区管理,实验组在康复地点转移期接受动态化过渡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例干预后的疾病康复知识知晓率、自我康复护理技能合格率、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康复地点转移期构建并应用动态化过渡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疾病康复知识水平、自我康复护理技能水平及康复效果.
作者:李丹青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疼痛规范化强化培训对护士癌痛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方法 该院所有护士纳入培训及调查人群.入组对象在1年内接受以医院、科室或片区为单位的癌痛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癌痛知识、用药规范、不良反应处理、患者教育等.采用疼痛相关知识及态度量表(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作为调查工具,在培训前后收集调查量表.从调查样本中随机选取各50例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共168例研究对象纳入培训人群,培训前后分别发放量表各168份,分别有效回收141份和132份,随机各抽取50份.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癌痛知识和态度的合格率由50%提高至86%(χ2=14.89,P<0.001),癌痛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度由10%提高至62%(χ2=29.34,P<0.001),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则无明显变化(88%∶76%,χ2=2.43,P=0.118),26%的护士可应用癌痛相关量表对患者进行教育和评估(26%∶6%,χ2=7.44,P=0.006).结论 疼痛规范化培训可改善护士的癌痛相关知识和态度.
作者:袁云;郑友贞;杨晓霞;陈丽东;余淑贤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操作不接触隔离技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查阅文献,制定规范的不接触隔离技术护理培训教材,对肿瘤专科手术室护士进行肿瘤手术护理操作培训,并运用到手术实践中.结果 经过规范化培训后的手术室护士在肿瘤手术操作中,能将不接触隔离技术操作自觉地运用到每一步护理配合中,医护配合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手术室护士规范化不接触隔离技术护理培训,是确保肿瘤手术操作正确实施和防止癌细胞种植转移的必要条件.
作者:刘莉;裴宇权;吴秀红;郭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四全延续照护模式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四全延续照护法实施前(2015年1~6月)和实施后(2015年7~12月)收治于该院的肝癌手术患者各5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病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护理,实验组接受四全延续照护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肝癌术后患者干预后的自护能力评分、幸福感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能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全延续照护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肝癌术后患者的自护能力、幸福感及生活质量,改善其体能状况.
作者:魏碧楠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肿瘤专科职业防护培训对减少护生化学性职业伤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入科实习的56名大专生作为对照组,2015年入科实习的60名大专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全院护生职业防护培训,实验组除全院护生职业防护培训后增加肿瘤专科职业防护培训.记录肿瘤专科职防护培训后护生的在接触化学性职业损害因素的防护行为及化学性职业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生化学性职业伤害因素的防护行为高于对照组,化学性职业伤害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肿瘤专科职业防护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生的化学性职业防护意识,降低护生化学性职业伤害的发生率.
作者:唐素贞;林梅斌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