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伸护理对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

鞠秀波;徐蕾;黄大平

关键词:延伸护理, 癌症患者, 化疗依从性
摘要: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对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12月该院收治的癌症化疗患者160例,随机分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伸护理,主要观察指标为化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化疗依从性率为95.00%,对照组为78.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为61.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伸护理可显著提高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饮食日记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饮食日记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高磷血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2例血磷≥1.9 mmol/L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饮食日记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磷水平、高磷血症发生率以及营养状态.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血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磷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高磷血症发生率为33.33%(17/51),对照组的高磷血症发生率为82.35%(42/51),观察组的高磷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694,P=0.015).观察组的营养良好率为64.71%,对照组的营养良好率为31.37%,观察组的营养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396,P=0.014).结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中采用饮食日记干预能有效降低血磷水平及高磷血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作者:郑维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拉玛泽式分娩法提高初次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作用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拉玛泽式分娩法提高初次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作用,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在该院初次生产的8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入院时所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41)和观察组(n=515).对照组产妇进行产前常规检查与准备,观察组产妇从孕28周开始练习拉玛泽式分娩法.观察两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以及分娩疼痛程度、产后出血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率(包括阴道顺产和助产)显著高于对照组(86.99%∶63.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产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观察组0级疼痛(24.85%)和Ⅰ级疼痛(42.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14%、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Ⅱ级疼痛(23.50%)和Ⅲ级疼痛(9.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76%、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6%∶9.68%,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拉玛泽式分娩法能有效提高初次产妇经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和产后出血,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陆镜明;陈小莲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惠州市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目的 对惠州市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两者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4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广东省第三荣军医院精神科注册护士180名为调查对象.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精神科护士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大小依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患者护理、工作环境及资源、护理专业及工作、管理及人际关系.SCL-90量表评分总均分高于国内常模(t=6.91,P<0.05).工作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管理及人际关系与SCL-90量表总均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直线相关性关系(r=0.463, 0.398, 0.332, 0.315, 0.256,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存在的工作压力明显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医院管理层应通过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来减缓其心理压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姚雪莲;朱辉群;叶郁葱;吴辉霞;黎秀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肌力、伸曲度、临床疗效、康复训练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肌力、伸曲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0.0%(P<0.05),康复训练方法、训练频率、持续时间、注意事项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膝关节僵硬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2.5%(P<0.05),但两组患者的局部肿胀、局部水泡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有利于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常规乳腺癌保乳术与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目的 比较常规乳腺癌保乳术与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差别,旨在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身心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对该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0年5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乳腺癌患者,分为射频组(87例)和保乳组(1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肿瘤组织病理数据,采用自我形象量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术后外形满意度调查表等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肿瘤病理学数据及肿瘤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我形象得分总分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功能受限性和患臂关注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疾病易感性、身体羞耻感、身体关注度和透视度,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功能维度中的性功能、症状维度中的对脱发担忧两个维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六个维度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外形满意度方面,在术后对双侧乳房形状、乳房大小和术后疤痕等满意度方面,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乳头乳晕位置和形状方面两组间满意度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射频消融术后行保乳术患者有着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卫生健康水平,其在自我形象评价、生活质量、术后外形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单纯保乳术患者.

    作者:黄晓群;胡会英;刘巧刿;王玲;胡金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PDCA循环在缩短腔镜接台手术衔接时间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手术室开展PDCA活动在缩短腔镜接台手术衔接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PDCA活动小组,选定缩短接台手术衔接时间为活动主题,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本院接台手术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PDCA循环,腔镜接台手术衔接时间比之前缩短了18 min.结论 应用PDCA对腔镜接台手术进行科学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为医院及科室节约成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医护人员的拖班时间缩短,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彦;梁业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胆石症患者ERCP术后引入和干预的效果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胆石症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的引入和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行ERCP术胆石症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集束化护理管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翁维华;郭华;蒋小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地点转移期动态化过渡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

    目的 构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地点转移期动态化延伸护理管理模式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出院的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康复地点转移期直接转入社区管理,实验组在康复地点转移期接受动态化过渡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例干预后的疾病康复知识知晓率、自我康复护理技能合格率、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康复地点转移期构建并应用动态化过渡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疾病康复知识水平、自我康复护理技能水平及康复效果.

    作者:李丹青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腰椎间盘源性疼痛保守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入选3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15例,其中实验组在对患者施以脊柱核心稳定训练的基础上再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依据腰痛,功能障碍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采用腰痛JOA评分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评价后发现,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不同方式护理后,出院时、出院后4、8、12周,两组患者Oswestry 评分均有所降低,ADL评分均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Oswestry 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ADL评分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腰痛情况,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莉;么丽芬;刘元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个性化分阶段护理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个性化分阶段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个性化分阶段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C-反应蛋白(CRP)、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均显著升高(均P<0.0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RP、FEV1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显著改善(均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分阶段护理可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璐娜;韩秀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不良反应发生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绞痛SAQ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能较好控制其心绞痛,并有利于预后改善.因此,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清;卢岳青;戴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延伸护理对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对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12月该院收治的癌症化疗患者160例,随机分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伸护理,主要观察指标为化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化疗依从性率为95.00%,对照组为78.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为61.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伸护理可显著提高癌症患者化疗依从性,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鞠秀波;徐蕾;黄大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床头VAS评分辅助疼痛护理的效果

    目的 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床头VAS评分辅助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7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骨科疼痛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疼痛护理基础上,进一步给予辅助疼痛护理,如:个体化镇痛、合理饮食、早期镇痛、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早期功能锻炼等;对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10天的疼痛状态进行床前每日VAS评分监测.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术后第4天及术后第5天下降的峰度大;患者在术后第2天及第3天的疼痛评分高;观察组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10天的疼痛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2天及第3天的疼痛程度大,需要护理工作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辅助疼痛护理能显著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盛井香;吴玉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针刺结合艾灸方法,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60例遗尿症的小儿均分为4组,分别进行单纯针刺治疗、单纯艾灸治疗、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和空白对照的处理,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后遗尿情况、遗尿频率、6月后临床疗效自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4组遗尿患儿接受不同处理后,其遗尿症发生情况、遗尿频率、遗尿症治疗的疗效差异显著(P<0.05);造成4组对象遗尿症发生情况差异和遗尿症疗效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在于空白组和3个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针刺结合艾灸疗法组与传统针刺疗法组、传统艾灸疗法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论 传统针刺疗法和传统艾灸疗法对于小儿遗尿症有一定疗效,针刺结合艾灸疗治疗小儿遗尿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秀慧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作为肠道准备前给药的清洁效果

    目的 分析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导泻的基础上加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的肠道清洁效果.方法 将加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的79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单一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作肠道准备的63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清洁的有效率;同时,观察服用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后的排便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肠道清洁有效率97.6%,较对照组的88.5%高(P<0.05);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后大部分患者会引起排便.结论 普芦卡必利是可刺激肠道产生高幅推进性收缩,促进近端结肠传输和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对结肠的促动力效应尤为显著,可改善粪便频率及连续性.琥珀酸普芦卡必利+PEG作为结肠镜检查前的清洁准备,是一种较好的肠道清洁方法,两药服药时间适宜相隔2 h以上.

    作者:杨婉仪;梁和彩;薛叶静;伍淑儿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宫颈癌患者睡眠质量的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宫颈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状况,探讨影响其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宫颈癌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手术后组织病理确诊为FIGO Ⅰ、Ⅱ期的宫颈癌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7日、术后第1个月随访时(共3次),使用人口学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CES-D抑郁自评量表、POMS-SF焦虑自评量表及癌症治疗功能问卷(FACT-G)等对宫颈癌患者及同期住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宫颈癌患者与子宫肌瘤患者在社会人口学调查表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在术前、术后第7日、术后第1个月随访时的PSQI总分、CES-D抑郁、POMS-SF焦虑以及FACT-G评分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子宫肌瘤组患者相比,宫颈癌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7日和术后第1个月随访时的PSQI总分、CES-D抑郁和POMS-SF焦虑评分均较高,但FACT-G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子宫肌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工作状态、家庭经济状况、医疗付费方式、疾病诊断与分期、疼痛评分、抑郁、焦虑、生活质量等与宫颈癌患者睡眠障碍明显相关.结论 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和术后早期各时段睡眠质量低于良性肿瘤患者,且宫颈癌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也较高.睡眠障碍不仅导致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而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晶;周莹莹;曹蓉;杨慧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疼痛专科护理在降低恶性肿瘤癌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疼痛专科护理在降低恶性肿瘤癌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专科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轻度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无缓解率小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HOQOL-BREF评分、SF-36评分、BI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WHOQOL-BREF评分、SF-36评分、BI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疼痛专科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癌痛,提高其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华红霞;王燕娜;任国琴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骨伤科护理门诊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 探讨骨伤科护理门诊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9月收治该院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实验组通过骨伤科护理门诊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评分、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Barthel 指数、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骨伤科专科护理门诊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疾病管理自我效能和康复训练依从性,进而产生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可作为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康复期健康管理的有效途径.

    作者:严洁敏;董丽娟;龙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精细化护理理念下的全过程护理在糖尿病肛周脓肿并发瘘管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肛周脓肿并发瘘管患者中实施基于精细化护理理念的全过程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肛周脓肿并发瘘管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精细化护理理念下的全过程护理.2周后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功能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肛周脓肿并发瘘管患者行基于精细化护理理念下的全过程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马绮文;钟书凌;栾晓军;陈劲松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探讨其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1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将患者资料填写到自行设计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调查表》中,分析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高的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为11.52%.常见的感染部位是泌尿道,占34.11%,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均占28.24%.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占全部病原菌的65.71%,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海侠;吴晓慧;王书会;阎田园;蒲欣 刊期: 2017年第1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