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不同套管在颅脑损伤重度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许阳;徐继承;姚祥;王霞

关键词:气管切开, 气管套管, 颅脑损伤, 昏迷, 并发症
摘要:目的 通过对颅脑损伤重度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两种套管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比较两种套管的优缺点并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 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1例颅脑损伤重度昏迷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使用金属套管,观察组使用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观察气管切开后第3天、第7天、第15天并发症发生情况,即痰痂生成、出血、感染发生率、感染细菌种类,比较两者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d发生出血、感染、生成痰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7 d发生出血、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痰痂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发生出血、痰痂生成、感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第15天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结论 术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选择适宜的气管套管,当留置气管套管时间大于7d时,应更换金属套管,而小于7d可以选择一次性塑料套管.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主题式康复微课在中年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主题式康复微课在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并失语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语言康复护理,实验组接受主题式康复微课干预.比较两组失语症患者干预后在语言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干预后的语言功能评分和语言康复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主题式康复微课形式对脑卒中失语患者实施语言康复训练,具有促进语言功能恢复作用,是一种更易为患者所接受和认可的语言康复训练护理模式.

    作者:丁秀梅;杨君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高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乳腺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SAS和SDS评分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除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经济等维度其他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7%)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王莉;田静;熊冬梅;谢晓燕;杜凌艳;刘丽华;黄琴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留置导尿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留置导尿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外科术后留置导尿的患者968例,调查术后留置导尿3d 和5d引发不良事件的情况,并分析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与患者术后留置导尿引发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留置导尿3 d和5 d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和26%.影响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留置导尿引发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术中使用丝裂霉素、年龄、性别、术前尿路感染史合并糖尿病病史、导尿管型号、置管次数、前列腺增生史和气囊注水量多少.结论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留置导尿3d和5d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不同,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作者:王淑静;李娜;刘伟红;刘欢;石春凤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动态性信息支持对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态性信息支持对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外科收治的直肠癌行根治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围术期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应用动态性信息支持.分别于入院当天及术前1 d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应对方式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较低(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等正性应对方式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自责、幻想、退避等负性应对方式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态性信息支持将有助于改善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积极应对水平,降低消极应对水平,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预后.

    作者:马红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日间手术护理实践

    根据分散管理模式的日间手术在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应用,总结护理实践经验,对提高日间手术的效率、患者的安全、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和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以及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者:宋彩霞;杨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乳腺癌术后患者义乳相关知识认知度的调查

    目的 了解乳腺癌术后患者对义乳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义乳佩戴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加强护理干预、提升义乳佩戴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乳腺癌术后患者452例进行义乳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义乳佩戴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不了解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造成的生理影响,且对义乳相关知识认知度低主要与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的宣教不足有关;术后乳房缺失的患者不希望通过手术重建乳房且其佩戴义乳的意愿较低,主要原因为不必要、不舒适及经济负担.结论 乳腺癌患者对义乳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低及佩戴意愿较低,护士应完善义乳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宣教,了解患者对义乳的需求,对提高义乳佩戴相关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高红霞;梁雅楠;酒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舒适护理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分析.方法 将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按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舒适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一般护理.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应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统计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结果 采用舒适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缓解度均明显高于采取普通护理的对照组 (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显著提升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镇痛效果.

    作者:周惠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超前护理模式在ICU老年住院患者身体特殊位置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超前护理模式在 ICU 老年住院患者身体特殊位置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6年1月起开始在ICU老年住院患者特殊压疮预防性护理中引入超前护理模式,选取引入前(2015年7~12月)和引入后(2016年1~6月)收治于该院ICU的老年住院患者各110例为研究对象,引入前后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ICU老年住院患者干预后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特殊位置压疮发生率和严重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超前护理对ICU老年住院患者实施身体特殊位置的压疮预防,能够显著提高该类老年患者特殊身体位置的舒适度,降低特殊位置压疮发生率和压疮严重程度.

    作者:黄淑萍;乐丽丽;吴萍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基于个性化创新培训模式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究基于个性化创新培训模式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效果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该院急诊急救专科护士20名为观察组,2011年该院急诊急救专科培训护士20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实行个性化创新培训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培训模式.对比两组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自我核心能力提升(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临床护理能力、教育与指导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患者对其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核心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个性化创新培训模式有利于提升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提升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提升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在培训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秦燕;韦艳春;韦荣庆;张莉莉;何林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5S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5S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S护理模式实施后的12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前的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5S护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术前焦虑发生情况、对护士满意度及主刀医生对护士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术前焦虑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主刀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普外科手术中实施5S护理模式的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丽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两种不同套管在颅脑损伤重度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通过对颅脑损伤重度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两种套管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比较两种套管的优缺点并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 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1例颅脑损伤重度昏迷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使用金属套管,观察组使用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观察气管切开后第3天、第7天、第15天并发症发生情况,即痰痂生成、出血、感染发生率、感染细菌种类,比较两者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d发生出血、感染、生成痰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7 d发生出血、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痰痂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发生出血、痰痂生成、感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第15天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结论 术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选择适宜的气管套管,当留置气管套管时间大于7d时,应更换金属套管,而小于7d可以选择一次性塑料套管.

    作者:许阳;徐继承;姚祥;王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肿瘤专科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肿瘤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对专科护士培训的需求,为合理设置肿瘤专科护士的培训形式与内容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探索肿瘤专科护士合理的培训方案做准备.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方法对2016年8~11月参加该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班的7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0.00%的学员认为肿瘤专科培训有必要,约50.00%的学员认为理论课程和临床实践各为1个月为宜;88.73%的学员倾向于多媒体授课, 98.59%的学员认为应在省级综合或者专科医院进行实践;50.00%的学员认为应轮转3个肿瘤相关科室,培训内容更注重临床实用性.结论 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意义重大,应尽快在专科护士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特色化、完善的培训方案.

    作者:亢娜;于静;王海芳;原红;张丽莎;张培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循证护理对骨质增生症患者并发症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减少骨质增生症患者并发症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6例骨质增生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1个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 )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AS和SD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3.8%)明显高于对照组(2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97,P<0.05).结论 对骨质增生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与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管理组,每组4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7.5%(P<0.05),风险事件发生率5.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7.5%(P<0.05),风险事件发生原因中责任感不强、医院管理问题、手术室环境问题比例2.5%、2.5%、0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2.5%、7.5%、7.5%(均 P<0.05),护理满意度92.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60.0%(P<0.05).结论 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的临床疗效、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满彩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项目管理和标准操作程序在清洗牙科手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项目管理和牙科手机标准操作程序(SOP)在牙科手机清洗中的应用.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与口腔科联合成立项目管理组,为牙科手机功能检测及使用后的各项处理流程制作SOP;将2015年常规清洗管理的牙科手机140件清洗情况作为对照组,2016年实施项目管理和SOP管理后的牙科手机150件作为实验组,比较牙科手机的清洗不合格率.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清洗不合格率分别为17.47%和3.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59,P<0.01).结论 运用项目管理和牙科手机清洗SOP管理,能明显降低清洗不合格率,降低手机功能损耗率和损耗带来的经济支出.

    作者:陈敏涛;汤应联;吕桂开;侯香传;林春梅;张爱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SCDTM EXPRESS压力系统治疗在加速康复外科术后应用的必要性

    目的 探讨SCDTMEXPRESS压力系统治疗在加速康复外科肝脏术后患者应用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170例加速康复外科肝脏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5例.在加速康复外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用SCDTMEXPRESS压力系统治疗.比较在SCDTMEXPRESS压力系统治疗下两组患者的舒适度(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和术后24 h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DVT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DTMEXPRESS压力系统治疗在加速康复外科肝脏术后患者应用是有必要性的,他能够减少患者术后24 h DVT的发生,提高舒适度.

    作者:张言;李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癫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护理效果.结果 200例癫痫患儿干预前性别、年龄、病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干预后,进行健康教育患儿与常规护理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

    作者:叶红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老年住院患者深入访谈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深入访谈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来该院就诊的老年住院患者252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访谈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访谈组在实行常规护理同时,住院期间进行定期深入访谈,评价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出院时健康教育知晓情况、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情况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情况.结果 访谈组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服药知识、疾病预防复发知识及心理卫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访谈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谈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谈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深入访谈能够提高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

    作者:王元;李岩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该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113例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结果 对照组Ⅰ级、Ⅳ级、Ⅴ级及观察组Ⅰ级、Ⅱ级、Ⅴ级治疗后效果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Ⅴ级治疗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加快神经元的再生能力,重建脑侧支循环及脑功能,调整神经的突触功能及神经递质,改善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玉环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某地综合医院手术部位标记的应用及执行情况调查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标记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手术标记应用评价表》、《护理人员手术部位标记认知调查表》对12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对1803例手术患者2447处标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447处手术部位中,手术部位标记率70.54%,标识准确率达81.11%,总评分(14.70 ±1.58)分;出现无标识682例(27.87%);181例(7.40%)出现完整性错误、76例(3.11%)存在有效性错误、32例(1.31%)准确性错误、36例(1.47%)发生执行出错;医护人员85.00%认为手术标识有助于手术安全,44.17%认为手术标识不能满足临床手术需要,74.17%认为有必要完善手术标记制度.结论 手术部位标识执行情况普遍不高,缺乏统一标准的标识制度、执行率低、标准有效性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赵丽君;于晓峰;王玉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