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项目管理和标准操作程序在清洗牙科手机中的应用

陈敏涛;汤应联;吕桂开;侯香传;林春梅;张爱芳

关键词:牙科手机, 项目管理, 标准操作程序, 清洗, 不合格率
摘要:目的 探讨项目管理和牙科手机标准操作程序(SOP)在牙科手机清洗中的应用.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与口腔科联合成立项目管理组,为牙科手机功能检测及使用后的各项处理流程制作SOP;将2015年常规清洗管理的牙科手机140件清洗情况作为对照组,2016年实施项目管理和SOP管理后的牙科手机150件作为实验组,比较牙科手机的清洗不合格率.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清洗不合格率分别为17.47%和3.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59,P<0.01).结论 运用项目管理和牙科手机清洗SOP管理,能明显降低清洗不合格率,降低手机功能损耗率和损耗带来的经济支出.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不同套管在颅脑损伤重度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通过对颅脑损伤重度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两种套管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比较两种套管的优缺点并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 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1例颅脑损伤重度昏迷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使用金属套管,观察组使用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观察气管切开后第3天、第7天、第15天并发症发生情况,即痰痂生成、出血、感染发生率、感染细菌种类,比较两者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d发生出血、感染、生成痰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7 d发生出血、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痰痂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发生出血、痰痂生成、感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第15天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结论 术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选择适宜的气管套管,当留置气管套管时间大于7d时,应更换金属套管,而小于7d可以选择一次性塑料套管.

    作者:许阳;徐继承;姚祥;王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及改进策略

    目的 通过对该院门诊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改善门诊服务水平,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供有效的改进策略.方法 选取2015年8月来该院就诊的30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委托某学院作为第三方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总满意度平均得分为82.5分.数据显示,患者对医院的不满主要集中在门诊费用、收费挂号取药检查等候时间及窗口人员服务态度上.结论 借力信息化建设,优化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间,完善并落实各项收费制度,提高窗口服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可以有效地提高门诊患者的满意度,打造医院优质服务品牌.

    作者:张蜀芸;黄珊;李爱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该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113例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结果 对照组Ⅰ级、Ⅳ级、Ⅴ级及观察组Ⅰ级、Ⅱ级、Ⅴ级治疗后效果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Ⅴ级治疗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加快神经元的再生能力,重建脑侧支循环及脑功能,调整神经的突触功能及神经递质,改善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玉环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JCI标准下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在神经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基于JCI标准下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在神经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于2015年在神经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引入JCI标准下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增进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保证手术部位的正确、操作的正确性及正确的患者,加强对高危药物的管理,降低院内感染的危险,降低患者跌倒或坠床的风险.结果 实施JCI标准后的2015年,各项护理安全目标显著提高,均高于实施前的2013年相应指标(均P<0.05).医源性感染率明显下降,均低于实施前的2013年相应指标(均P<0.05).2015年的患者满意度(94%)明显高于2013年(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病房应用JCI标准下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谢丽娇;刘菜月;李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老年住院患者深入访谈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深入访谈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来该院就诊的老年住院患者252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访谈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访谈组在实行常规护理同时,住院期间进行定期深入访谈,评价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出院时健康教育知晓情况、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情况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情况.结果 访谈组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服药知识、疾病预防复发知识及心理卫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访谈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谈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谈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深入访谈能够提高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

    作者:王元;李岩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福建省1166例成人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分析及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目的 探讨成人烧伤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烧伤的发生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6月~2015年6月福建省烧伤中心收治的1166例成人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世界卫生组织年龄划分,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对3组进行比较.包括性别、烧伤原因、面积、深度、吸入性损伤、并发症和病死率、发病季节、现场处理、平均手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 3年来成人烧伤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年平均百分比为44.72%(1166/2607).男性患者856例,女性310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76: 1.在成人烧伤中以青年人多,占60%(700/1166).烧伤深度II度多,占49.4%(576/1166),Ⅱ~Ⅲ度占35.8%(417/1166).平均体表烧伤总面积为(11.93±15.87)%,烧伤地点以工作场所多,占50.3%,烧伤原因以火焰伤多,占41.5%,现场处理以水冲和脱衣物为主,分别占12.7%和13.6%.烧伤部位以头面部、躯干、手、前臂多见.烧伤季节以夏季高发,占30.6%.全年中烧伤月份7月多.10: 00~12: 00发生烧伤人数多.有10.4%(122/1166)的患者发生吸入性损伤.平均手术次数为(0.48 ± 1.05)次,平均住院时间为(23.55±27.71)d,平均住院费用为(42554.14±87877.00)元.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建省成人烧伤青中年人以工作伤、火焰伤、手烧伤为主要特征,老年人以居家、火焰伤、头面烧伤、面积较大为主要特征.需加强职业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中青年工人的岗位安全教育,同时加强老年人居家的安全防范,降低烧伤发生率.

    作者:李琳;戴嘉喜;许乐;潘琼;林仁琴;江美云;陈昭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综合健康教育对居家脑卒中后瘫痪患者发生压疮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健康教育对居家脑卒中后瘫痪患者发生压疮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消化内科和呼吸科住院的例脑卒中后瘫痪患者的照顾者46例为健康教育对象.采用在院期间面对面指导,发放压疮预防知识宣传手册和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指导的方式进行防压疮健康教育,比较患者入院前和出院后3个月照顾者的照顾行为和压疮发生率.结果 患者出院后3个月,照顾者的照顾行为明显优于入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居家脑卒中后瘫痪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行为,降低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作者:迟洪霞;唐健滨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针对性护理在肝胆外科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肝胆外科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改善效果,同时比较术后预后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健康,加快术后康复,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癫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护理效果.结果 200例癫痫患儿干预前性别、年龄、病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干预后,进行健康教育患儿与常规护理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

    作者:叶红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哮喘患儿中的运用效果,为患儿出院后能获得优质的延伸照顾,从而降低哮喘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一种全新的护理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并纳入标准的哮喘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哮喘疾病常规护理和传统的他人护理模式;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干预6个月,即协助建立家庭、患儿及医护人员三者间良好关系,使家庭成员主动参与到患儿的疾病管理中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管理方案,并进行动态的评估和评价,随时调整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儿的哮喘复发率、生活质量和居家自我护理行为的变化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生活质量和居家自我护理行为都有明显的提高,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期间,实验组患儿的哮喘复发率为18.42%(7/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复发率31.58%(1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哮喘患儿中运用,能有效提高患儿的居家自我护理行为,降低哮喘的复发率,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顾玉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SCDTM EXPRESS压力系统治疗在加速康复外科术后应用的必要性

    目的 探讨SCDTMEXPRESS压力系统治疗在加速康复外科肝脏术后患者应用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170例加速康复外科肝脏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5例.在加速康复外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用SCDTMEXPRESS压力系统治疗.比较在SCDTMEXPRESS压力系统治疗下两组患者的舒适度(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和术后24 h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DVT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DTMEXPRESS压力系统治疗在加速康复外科肝脏术后患者应用是有必要性的,他能够减少患者术后24 h DVT的发生,提高舒适度.

    作者:张言;李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与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管理组,每组4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7.5%(P<0.05),风险事件发生率5.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7.5%(P<0.05),风险事件发生原因中责任感不强、医院管理问题、手术室环境问题比例2.5%、2.5%、0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2.5%、7.5%、7.5%(均 P<0.05),护理满意度92.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60.0%(P<0.05).结论 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的临床疗效、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满彩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穴位贴敷结合手法按摩在脑梗死口咽部功能康复训练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按摩护理方法对脑梗死康复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脑梗死康复期有口咽部护理问题的患者8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康复期行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予穴位贴敷结合手法按摩康复训练.应用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VFSS)对吞咽功能评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价患者沟通能力改善情况及对比康复有效率的变化.结果两组参数进行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VFSS、CFCP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实验组提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穴位贴敷结合手法按摩在脑梗死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恢复及改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言语功能有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作者:钟佳;刘竹英;张声源;魏爱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SBAR交班模式在PICU患儿交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BAR交班模式在PICU患儿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237例PICU患儿进行护理干预,117例患儿进行SBAR交班模式管理,作为实验组,120例患儿采用常规的交班模式进行管理,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在管理后的住院时间、交接问题发生情况、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5.5 ± 0.3) 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5±1.9)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交接问题发生率(2.6%)明显少于对照组(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SBAR交班模式应用于PICU患儿交班中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对疾病的掌握程度.

    作者:郭红霞;陈石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心理护理对室间隔缺损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采用汉密尔抑郁量表(SDS)及SAS量表对两组患儿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护理前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满意度为83.33%,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室间隔缺损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理想,能减轻患者心理波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巧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对脑外伤偏瘫患者伤残接受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对脑外伤偏瘫患者伤残接受度(acceptance of disability,AOD)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伤残接受度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96例脑外伤偏瘫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的AOD得分为(72.85 ±13.46)分,其中85.42%的患者处于中、低度接受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与AOD呈正相关;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是患者AOD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部分脑外伤偏瘫患者的AOD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可从增强患者心理一致感和家庭功能的角度入手,制订措施提高其AOD.

    作者:陈凌云;肖碧玲;陈海莲;阮华娟;钟娆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全程护理在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在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的疾病不确定感(MUIS)、焦虑状况(SA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状况(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MUI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的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出血穿孔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全程护理在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玉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超前护理模式在ICU老年住院患者身体特殊位置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超前护理模式在 ICU 老年住院患者身体特殊位置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6年1月起开始在ICU老年住院患者特殊压疮预防性护理中引入超前护理模式,选取引入前(2015年7~12月)和引入后(2016年1~6月)收治于该院ICU的老年住院患者各110例为研究对象,引入前后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ICU老年住院患者干预后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特殊位置压疮发生率和严重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超前护理对ICU老年住院患者实施身体特殊位置的压疮预防,能够显著提高该类老年患者特殊身体位置的舒适度,降低特殊位置压疮发生率和压疮严重程度.

    作者:黄淑萍;乐丽丽;吴萍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肿瘤专科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肿瘤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对专科护士培训的需求,为合理设置肿瘤专科护士的培训形式与内容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探索肿瘤专科护士合理的培训方案做准备.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方法对2016年8~11月参加该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班的7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0.00%的学员认为肿瘤专科培训有必要,约50.00%的学员认为理论课程和临床实践各为1个月为宜;88.73%的学员倾向于多媒体授课, 98.59%的学员认为应在省级综合或者专科医院进行实践;50.00%的学员认为应轮转3个肿瘤相关科室,培训内容更注重临床实用性.结论 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意义重大,应尽快在专科护士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特色化、完善的培训方案.

    作者:亢娜;于静;王海芳;原红;张丽莎;张培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某地综合医院手术部位标记的应用及执行情况调查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标记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手术标记应用评价表》、《护理人员手术部位标记认知调查表》对12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对1803例手术患者2447处标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447处手术部位中,手术部位标记率70.54%,标识准确率达81.11%,总评分(14.70 ±1.58)分;出现无标识682例(27.87%);181例(7.40%)出现完整性错误、76例(3.11%)存在有效性错误、32例(1.31%)准确性错误、36例(1.47%)发生执行出错;医护人员85.00%认为手术标识有助于手术安全,44.17%认为手术标识不能满足临床手术需要,74.17%认为有必要完善手术标记制度.结论 手术部位标识执行情况普遍不高,缺乏统一标准的标识制度、执行率低、标准有效性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赵丽君;于晓峰;王玉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