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健康教育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专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李颖

关键词:血液透析, 专科护理质量, 强化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专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采用强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后的血压控制合格率、血管通路感染率和透析充分达标率.结果 两组经健康教育后,血液透析健康知识掌握状况显著优于健康教育前(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1个月后、3个月后健康知识评分为(77.21 ±10.49)分、(90.34±8.58)分,均显著高于同期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透析充分达标率、血压控制合格率分别为77.50%、82.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血管通路感染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强化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改善患者的透析效果和血压控制效果,有效预防血管通路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临床路径手术护理管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和住院各项费用.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影响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结果 路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路径组的药费、手术麻醉费、床位费、化验费、影像检查费、护理费和总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影响住院时间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术后并发症、术前并发症和手术时机;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术后并发症、输液时间和住院时间.结论 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采取CP进行护理管理,可降低其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促进其术后康复,同时对临床手术护理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张星河;王凤稳;陈青;耿黎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穴位贴敷结合手法按摩在脑梗死口咽部功能康复训练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按摩护理方法对脑梗死康复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脑梗死康复期有口咽部护理问题的患者8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康复期行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予穴位贴敷结合手法按摩康复训练.应用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VFSS)对吞咽功能评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价患者沟通能力改善情况及对比康复有效率的变化.结果两组参数进行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VFSS、CFCP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实验组提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穴位贴敷结合手法按摩在脑梗死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恢复及改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言语功能有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作者:钟佳;刘竹英;张声源;魏爱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两种不同套管在颅脑损伤重度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通过对颅脑损伤重度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两种套管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比较两种套管的优缺点并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 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1例颅脑损伤重度昏迷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使用金属套管,观察组使用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观察气管切开后第3天、第7天、第15天并发症发生情况,即痰痂生成、出血、感染发生率、感染细菌种类,比较两者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d发生出血、感染、生成痰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7 d发生出血、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痰痂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发生出血、痰痂生成、感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第15天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结论 术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选择适宜的气管套管,当留置气管套管时间大于7d时,应更换金属套管,而小于7d可以选择一次性塑料套管.

    作者:许阳;徐继承;姚祥;王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SBAR交班模式在PICU患儿交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BAR交班模式在PICU患儿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237例PICU患儿进行护理干预,117例患儿进行SBAR交班模式管理,作为实验组,120例患儿采用常规的交班模式进行管理,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在管理后的住院时间、交接问题发生情况、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5.5 ± 0.3) 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5±1.9)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交接问题发生率(2.6%)明显少于对照组(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SBAR交班模式应用于PICU患儿交班中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对疾病的掌握程度.

    作者:郭红霞;陈石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主题式康复微课在中年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主题式康复微课在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并失语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语言康复护理,实验组接受主题式康复微课干预.比较两组失语症患者干预后在语言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干预后的语言功能评分和语言康复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主题式康复微课形式对脑卒中失语患者实施语言康复训练,具有促进语言功能恢复作用,是一种更易为患者所接受和认可的语言康复训练护理模式.

    作者:丁秀梅;杨君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急性胆囊炎的围术期护理观察

    目的 对围术期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2月1日~2016年12月1日期间该院收治的行急性胆囊炎切除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从护理效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93.75%)显著优于对照组(7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来看,观察组患者显著早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83%)显著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显著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痊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浦;覃利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针对性护理在肝胆外科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肝胆外科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改善效果,同时比较术后预后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健康,加快术后康复,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循证护理对骨质增生症患者并发症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减少骨质增生症患者并发症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6例骨质增生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1个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 )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AS和SD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3.8%)明显高于对照组(2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97,P<0.05).结论 对骨质增生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乳腺癌术后患者义乳相关知识认知度的调查

    目的 了解乳腺癌术后患者对义乳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义乳佩戴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加强护理干预、提升义乳佩戴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乳腺癌术后患者452例进行义乳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义乳佩戴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不了解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造成的生理影响,且对义乳相关知识认知度低主要与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的宣教不足有关;术后乳房缺失的患者不希望通过手术重建乳房且其佩戴义乳的意愿较低,主要原因为不必要、不舒适及经济负担.结论 乳腺癌患者对义乳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低及佩戴意愿较低,护士应完善义乳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宣教,了解患者对义乳的需求,对提高义乳佩戴相关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高红霞;梁雅楠;酒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癫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护理效果.结果 200例癫痫患儿干预前性别、年龄、病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干预后,进行健康教育患儿与常规护理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

    作者:叶红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5S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5S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S护理模式实施后的12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前的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5S护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术前焦虑发生情况、对护士满意度及主刀医生对护士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术前焦虑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主刀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普外科手术中实施5S护理模式的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丽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康复护理对烧伤手切削痂植皮后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对烧伤手切削痂植皮后功能恢复的作用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手烧伤患者80例(100只手),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40例,50只手)和康复护理组(40例,50只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Carroll评分、VAS评分、ADL评分、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康复护理组患者的Carrol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洗脸、刷牙、进食、梳头、剪指甲、穿上衣、穿裤子、穿鞋袜评分及ADL平均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较常规护理更能有效改善烧伤手切削痂植皮后患者的上肢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及总有效率.

    作者:李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智护训练对早产儿视听能力和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智护训练对早产儿视听能力和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智护训练,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72 h及2个月视听能力,比较两组早产儿家属满意程度.结果出生后72 h两组早产儿视力敏感率、听力通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后2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早产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智护训练能显著提高早产儿视听能力和家属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曹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留置导尿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留置导尿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外科术后留置导尿的患者968例,调查术后留置导尿3d 和5d引发不良事件的情况,并分析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与患者术后留置导尿引发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留置导尿3 d和5 d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和26%.影响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留置导尿引发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术中使用丝裂霉素、年龄、性别、术前尿路感染史合并糖尿病病史、导尿管型号、置管次数、前列腺增生史和气囊注水量多少.结论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留置导尿3d和5d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不同,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作者:王淑静;李娜;刘伟红;刘欢;石春凤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SCDTM EXPRESS压力系统治疗在加速康复外科术后应用的必要性

    目的 探讨SCDTMEXPRESS压力系统治疗在加速康复外科肝脏术后患者应用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170例加速康复外科肝脏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5例.在加速康复外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用SCDTMEXPRESS压力系统治疗.比较在SCDTMEXPRESS压力系统治疗下两组患者的舒适度(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和术后24 h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DVT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DTMEXPRESS压力系统治疗在加速康复外科肝脏术后患者应用是有必要性的,他能够减少患者术后24 h DVT的发生,提高舒适度.

    作者:张言;李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集束化护理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呼吸内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其临床疗效、肺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FEV1、FVC和FEV1/FVC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FEV1、FVC和FEV1/FVC肺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集束化护理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集束化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率为98.44%,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率为8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机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卫红;邱予骅;黄静铭;陈美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与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管理组,每组4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7.5%(P<0.05),风险事件发生率5.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7.5%(P<0.05),风险事件发生原因中责任感不强、医院管理问题、手术室环境问题比例2.5%、2.5%、0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2.5%、7.5%、7.5%(均 P<0.05),护理满意度92.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60.0%(P<0.05).结论 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的临床疗效、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满彩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老年住院患者深入访谈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深入访谈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来该院就诊的老年住院患者252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访谈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访谈组在实行常规护理同时,住院期间进行定期深入访谈,评价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出院时健康教育知晓情况、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情况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情况.结果 访谈组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服药知识、疾病预防复发知识及心理卫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访谈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谈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谈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深入访谈能够提高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

    作者:王元;李岩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对脑外伤偏瘫患者伤残接受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对脑外伤偏瘫患者伤残接受度(acceptance of disability,AOD)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伤残接受度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96例脑外伤偏瘫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的AOD得分为(72.85 ±13.46)分,其中85.42%的患者处于中、低度接受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与AOD呈正相关;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是患者AOD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部分脑外伤偏瘫患者的AOD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可从增强患者心理一致感和家庭功能的角度入手,制订措施提高其AOD.

    作者:陈凌云;肖碧玲;陈海莲;阮华娟;钟娆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福建省1166例成人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分析及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目的 探讨成人烧伤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烧伤的发生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6月~2015年6月福建省烧伤中心收治的1166例成人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世界卫生组织年龄划分,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对3组进行比较.包括性别、烧伤原因、面积、深度、吸入性损伤、并发症和病死率、发病季节、现场处理、平均手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 3年来成人烧伤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年平均百分比为44.72%(1166/2607).男性患者856例,女性310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76: 1.在成人烧伤中以青年人多,占60%(700/1166).烧伤深度II度多,占49.4%(576/1166),Ⅱ~Ⅲ度占35.8%(417/1166).平均体表烧伤总面积为(11.93±15.87)%,烧伤地点以工作场所多,占50.3%,烧伤原因以火焰伤多,占41.5%,现场处理以水冲和脱衣物为主,分别占12.7%和13.6%.烧伤部位以头面部、躯干、手、前臂多见.烧伤季节以夏季高发,占30.6%.全年中烧伤月份7月多.10: 00~12: 00发生烧伤人数多.有10.4%(122/1166)的患者发生吸入性损伤.平均手术次数为(0.48 ± 1.05)次,平均住院时间为(23.55±27.71)d,平均住院费用为(42554.14±87877.00)元.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建省成人烧伤青中年人以工作伤、火焰伤、手烧伤为主要特征,老年人以居家、火焰伤、头面烧伤、面积较大为主要特征.需加强职业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中青年工人的岗位安全教育,同时加强老年人居家的安全防范,降低烧伤发生率.

    作者:李琳;戴嘉喜;许乐;潘琼;林仁琴;江美云;陈昭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