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敏;杨春耘;龙凤
目的:分析托里透脓汤在促进坐骨直肠窝脓肿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托里透脓汤治疗,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疼痛的VAS评分、创口肉芽水肿评分、创口渗液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里透脓汤能有效的缩短坐骨直肠窝脓肿术创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马太成;尹汝尊;马双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预防脑梗塞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塞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脑梗塞的基础治疗及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联合中药祛痰活络汤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未达到显效的患者继续服用中药祛痰活络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中风病类诊断、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情况,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随访的2年中,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具有较好疗效,可预防脑梗塞复发。
作者:余佳欣;李建强;马太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两种药物配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痤疮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患者以百癣夏塔热胶囊配合红蓝光治疗,B组患者以丹参酮配合红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B组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两种药物配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吴振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G0期G1期转换基因2(G0S2)的调控作用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动物水平12只雄性ob/ob小鼠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对照组。在小鼠药物处理期间测量小鼠体重,实验结束时称量小鼠的进食量,肝脏的重量,检测肝脏组织中脂质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AMP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以及G0S2的变化。结果:二甲双胍组ob/ob小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摄食量没有明显差异。二甲双胍组ob/ob小鼠肝脏组织重量以及脂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在分子水平上二甲双胍显著激活ob/ob小鼠肝脏组织中AMPK信号通路且下调G0S2蛋白表达。结论: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下调G0S2的表达,促进脂肪分解进而有效的缓解NAFLD。
作者:马运芹;张明亮;陆俊茜;韩莹;陈海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DC-CIK细胞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中晚期NSCL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A组)和DC-CIK联合化疗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铂类联合盐酸吉西他滨4个疗程;B组同时实施DC-CIK细胞治疗。4个月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随访1年时比较无疾病进展期和死亡率。结果:B组CR8例,PR9例,SD17例, PD6例,A组CR6例,PR7例,SD15例,PD12例。B组临床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无显著差异。B组胃肠道反应、疲乏乏力及食欲减退显著低于A组(P<0.05)。随访1年B组无疾病进展期(PFS)7.4月,A组PFS为6.1月(P<0.05)。两组间1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NSCLC中晚期在放、化疗,靶向药物综合治疗的过程中尽早应用DC-CIK,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治疗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红梅;胡超;陈昕;郭玉松;薛俊仙;郭青云;苏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生理海水辅助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12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2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予以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生理海水鼻腔雾化。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鼻塞情况变化以及咳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鼻塞当天显效率、咳嗽当天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鼻塞好转天数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理海水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辅助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痛苦。
作者:张静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助产士介入产前门诊对产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86例正常产妇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产前门诊,观察组另参加助产士的产前门诊,比较两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分娩方式选择。结果:观察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P<0.05)。观察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介入产前门诊可提高产妇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有助于产妇选择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彭艳俊;沈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与临床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地区14家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不良反应、药品说明书一致性情况。结果:承德地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以活血化瘀类占主导地位,使用频度前10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前3位分别是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4家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一致性普遍偏低。结论:承德地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应加强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王立军;袁少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P)在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188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观察组采取CP,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状况优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实施CP,能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作者:杨雅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8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临床护理干预后,住院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银波;周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仿真模拟培训对急诊医师在临床综合技能的提高作用及培训效果反馈。方法:对北京地区初、中、高级急诊医师500人进行高仿真模拟培训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500份全部回收。>84.6%学员认为:⑴培训能够真实的模拟临床场景。⑵培训时能感到紧张和压力。⑶培训后感到愉快和成就感。⑷不会在培训后感到沮丧。⑸培训可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⑹愿意再次参加类似的培训。⑺对本次培训的时间安排表示满意。⑻获益大的是提高团队抢救水平,其次是抢救中的领导能力。⑼培训应由急诊医护共同参加。结论:高仿真模拟培训在我国急诊医学教育方面效果反馈良好,并将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陈璠;刘耕;王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P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过程中的预警意义。方法:根据新生儿的感染程度,将他们分为局部感染组(A组,60例)、重度感染组(B组,60例)和对照组(C组,60例),分别测定他们的CPT和hs-CRP浓度,并对患病新生儿治疗。治疗后,再次测定他们的CPT和hs-CRP浓度。研究CPT和hs-CRP浓度水平和新生儿感染的关系。结果:A、B两组新生儿的PCT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C组,B组PCT和hs-CRP水平高于A组,相对应的阳性率也呈现出一致的数据趋势,P均<0.05。治疗前后患儿的PCT与hs-CPT水平和阳性率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CPT和hs-CRP的水平与新生儿的感染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PT及hs-CRP能够很好地预警新生儿感染。
作者:石来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B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至脱机,A组在有创机械通气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撤机时间。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VAP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撤机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有创呼吸机组。
作者:常艳;王英;刘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治疗中,佩戴铅防护眼镜对介入工作人员的眼晶状体防护效果。方法:收集介入治疗工作的人员48例为A组,另收集同期非放射医务人员52例为B组,对比介入工作人员佩戴铅眼镜加防护服与单纯使用防护服的晶状体混浊程度,收集受照剂量计,记录不同防护材料防护前后的射线剂量,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用裂隙灯手机适配器加手机照相记录,眼晶状体混浊情况。结果:介入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加重,是否配戴防护眼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介入放射治疗中采用立体防护可有效减少射线量,使用铅眼镜对晶状体能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作者:张彦坤;张晓娜;李玉静;张聪瑶;翟静洁;王新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于2016年4月9~10日在北京召开。该会由中国中医药研促会和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发起,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国各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科室建设、管理和诊疗服务水平,推广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的临床经验和新理念、新方法、新成果,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内涵建设与发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左心衰竭30例患者随机分为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iPAP组同时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h的心率(HR)、血压(B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pH值较治疗前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2h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HR、SBP、RR、PaO2、SaO2、动脉血pH、LVEF均较治疗前改善,而BiPAP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结论:BiPAP无创呼吸机能有效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陈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及其免疫球蛋白类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进行ABO和Rh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标本再采用试管法进行复检,检测免疫球蛋白类型。结果:常规检测中有112例标本出现正反定型不符,进行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显示,MNS、P、Lewis、Kidd、Rh血型系统都有标本出现,33.9%出现抗M抗体,10.8%出现抗P抗体,26.8%出现Lewis抗体;Kidd抗体8例(7.1%);Rh抗体20例(17.9%);12.5%为冷自身抗体。进行效价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显示:IgM型抗体效价1:16~1:8192,占75.0%;17.9%为IgG型,7.1%为IgM、IgG混合型,抗体效价分别为1:32~1:256、1:32~1:256。结论:IgM型不规则抗体是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主要原因,高效价的IgG型不规则抗体也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在ABO血型鉴定中必须正反定型,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陈映;李俊;冷彩霞;解明娟;左宇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应用GC-MS法对蒙山苍术不同采收时期药材挥发油中主要化学组分进行比较分析,为蒙山野生苍术合理的采收时间,提高药材质量和疗效提供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中的挥发油,用GC-MS法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蒙山苍术以十月份采收的收油率及所含的有效成分(茅术醇、β-桉油醇、苍术素、苍术醇、苍术酮等)均高于其他采收月份。结论:蒙山野生苍术以秋季十月采得的质量好。
作者:李胜南;任崇静;李峰;张爱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方案在严重脓毒血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我院ICU行CRRT治疗的严重脓毒血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16例,随机平均分为3个组,分别为枸橼酸局部抗凝组(A组)、低分子肝素钠组(B组)、无抗凝剂组(C组),各组行CRRT治疗次数相同,观察Cr、BUN、TBIL、CKMB、pH和PT、APTT、PLT以及滤器使用时间指标分别比较各组血滤效果、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消耗情况、滤器使用寿命情况。结果:3组经过CRRT治疗后,血滤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凝血功能明显好于B组(P<0.05);A组血小板消耗情况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和B组滤器使用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结论:在严重脓毒血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行CRRT治疗中予枸橼酸局部抗凝血滤效果较好,能减少血小板消耗以降低出血风险及延长滤器使用寿命。
作者:钟广芝;胡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