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预防脑梗塞再发的临床观察

余佳欣;李建强;马太平

关键词:中药, 阿托伐他汀, 脑梗塞, 再发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预防脑梗塞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塞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脑梗塞的基础治疗及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联合中药祛痰活络汤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未达到显效的患者继续服用中药祛痰活络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中风病类诊断、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情况,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随访的2年中,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具有较好疗效,可预防脑梗塞复发。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薛慈民情志疗法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

    薛慈民教授从事男科研究30余载,尤其擅长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近年来,随着临诊思路的不断丰富,越发认识到情志因素在前列腺炎发病中的重要性,并自成一套完备的情志治疗体系,现将经验进行总结,供参考。

    作者:赵亮;薛慈民;刘晓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FN在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在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3例应用PFN治疗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按seinsheimer分型:Ⅲ型8例,Ⅳ型10例,Ⅴ型5例。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和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2月,平均10月, Harris评定标准,优2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7%。结论:PFN应用于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安全可靠。

    作者:张立强;尚文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活血寄生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探讨

    目的:探讨中药与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例)和对照组(n=47例)。两组均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再联合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症状改善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均显著缓解。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总积分、CRP、ESR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RP、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活血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可的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运动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洪涛;石坚;刘行高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颅脑外伤后AT1R表达变化及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目的:探索高血压患者发生颅脑外伤后脑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表达水平及其与脑水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颅脑外伤合并高血压患者45例为观察组,另选非高血压的颅脑外伤手术患者4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于术中收集因挫伤被清除的脑组织,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脑组织中AT1R mRNA及蛋白水平,于术后第1、3、5天行头颅CT检查,通过CT值反映脑水肿程度,术后3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价高血压患者和非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差异性。结果:两组在AT1R mRNA水平、蛋白水平和脑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更低;两组在预后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颅脑外伤后脑组织中AT1R的mRNA和蛋白表达、脑水肿程度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的颅脑外伤患者,预后评分无明显差异。

    作者:罗泽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二维法乳腺不可触及病变钼靶X线引导钢丝定位手术切检的研究

    目的:探讨钼靶X线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切检技术在乳腺不可触及病变(NPBL)的应用技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钼靶X线片上NPBL患者,利用二维定位装置在X线引导下穿刺留置带钩钢丝,在钢丝引导下手术切检。切除标本X线摄影后行术中快速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手术或结束手术。结果:64例患者定位准确,手术完整切除病变。病理结果为良性病变50例,乳腺癌14例,其中导管原位癌7例,行保乳术3例,行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结活检4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行保乳术2例,改良根治术4例,髓样癌1例,行改良根治术。结论:合理的钢丝定位及切检技巧可提高切除病变的准确性,对乳腺X线发现的BI-RADS 4类及5类NPBL进行钢丝定位手术切检能明确病变性质、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

    作者:张永辉;韩晓侠;王喜平;刘明;李华民;宋少伟;李锋;李晓辉;卜智斌;赵渭东;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乳核内消液辅助乳腺癌术后化疗对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乳核内消液辅助乳腺癌手术后化疗对患者疗效、化疗毒副作用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07例乳腺癌术后实施化疗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与乳腺癌手术后化疗,试验组同时采用乳核内消液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预后、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及随访期间的生存质量差异。结果:两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5年生存中位时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液系统毒性发生率、心脏毒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照组(P<0.05)。试验组躯体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疲劳症状评分、恶心及呕吐评分、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核内消液辅助乳腺癌手术后化疗对患者的远期预后影响作用尚不明显,但对患者的毒副反应及生存质量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勾晶明;王亮;吕文月;杜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医院职工心血管健康状态调查及与尿酸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某医院职工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状态流行病学情况及与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顺序入选进行健康体检的医院职工,通过问卷调查和血液生化检查,了解不同性别人群心血管健康状态的差异,分析尿酸与心血管健康行为及因素间的关系。结果: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拥有5(6)项者的女性比例极显著高于男性(P<0.01)。7项健康行为和因素中,体力活动理想者所占比例低。血尿酸水平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数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女性较男性更接近理想心血管健康状态。拥有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可能有助于预防高尿酸血症。

    作者:梁鹏;李莉;梁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RRT治疗脓毒血症中不同抗凝方案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方案在严重脓毒血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我院ICU行CRRT治疗的严重脓毒血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16例,随机平均分为3个组,分别为枸橼酸局部抗凝组(A组)、低分子肝素钠组(B组)、无抗凝剂组(C组),各组行CRRT治疗次数相同,观察Cr、BUN、TBIL、CKMB、pH和PT、APTT、PLT以及滤器使用时间指标分别比较各组血滤效果、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消耗情况、滤器使用寿命情况。结果:3组经过CRRT治疗后,血滤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凝血功能明显好于B组(P<0.05);A组血小板消耗情况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和B组滤器使用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结论:在严重脓毒血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行CRRT治疗中予枸橼酸局部抗凝血滤效果较好,能减少血小板消耗以降低出血风险及延长滤器使用寿命。

    作者:钟广芝;胡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145例CA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O2激光组,45例)、治疗1组(CO2激光+甘露聚糖肽胶囊组,50例)、治疗2组(CO2激光+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光动力组,50例),分别观察各组的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治愈率分别为64.4%、88.0%和92.0%。治疗2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P<0.05)。痊愈患者均随访半年,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1.4%、20.1%和10.1%,治疗2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P<0.05)。3组患者除局部反应外,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光动力治疗CA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波;程燕;吴永波;林洪练;刘雪莹;路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百癣夏塔热胶囊和丹参酮配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药物配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痤疮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患者以百癣夏塔热胶囊配合红蓝光治疗,B组患者以丹参酮配合红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B组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两种药物配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吴振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委会在北京成立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于2016年4月9~10日在北京召开。该会由中国中医药研促会和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发起,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国各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科室建设、管理和诊疗服务水平,推广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的临床经验和新理念、新方法、新成果,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内涵建设与发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中的预警意义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P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过程中的预警意义。方法:根据新生儿的感染程度,将他们分为局部感染组(A组,60例)、重度感染组(B组,60例)和对照组(C组,60例),分别测定他们的CPT和hs-CRP浓度,并对患病新生儿治疗。治疗后,再次测定他们的CPT和hs-CRP浓度。研究CPT和hs-CRP浓度水平和新生儿感染的关系。结果:A、B两组新生儿的PCT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C组,B组PCT和hs-CRP水平高于A组,相对应的阳性率也呈现出一致的数据趋势,P均<0.05。治疗前后患儿的PCT与hs-CPT水平和阳性率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CPT和hs-CRP的水平与新生儿的感染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PT及hs-CRP能够很好地预警新生儿感染。

    作者:石来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个性化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重症肺炎高热惊厥小儿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重型肺炎并发高热惊厥患儿97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RN组,48例)和个性化护理组(PN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RN组采用常规护理,PN组采用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长、发热消退时间、惊厥复发情况、肺炎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⑴PN组住院时长、发热消退时间、惊厥复发率明显小于RN组(P<0.05);两组其余患儿均未见脑损伤及智力异常。⑵PN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RN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明显缩短患儿住院时长、高热消退时间,减少惊厥复发,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张薇;李兵;冯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8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临床护理干预后,住院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银波;周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脑梗塞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予以使用复方丹参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予以使用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对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武星;徐艳;周焱淼;季玉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吸机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B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至脱机,A组在有创机械通气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撤机时间。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VAP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撤机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有创呼吸机组。

    作者:常艳;王英;刘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国2012~2015年新药证书核发品种分析#

    目的:通过新药证书核发情况分析近年中国新药研发状况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医药信息网、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药学数据中心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网站数据,整理、分析我国2012~2015年核发的新药证书品种情况。结果:2007年后我国新药研发情况逐渐呈平稳态势;新药研发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共同持有新药证书者约占50%;>40%新药证书为原料药,新药的主要剂型为片剂、注射剂和胶囊剂。新化学药品(1.1类)主要领域集中在抗肿瘤和抗微生物,3类化学药品获得新药证书>85%,孤儿类药品获得新药证书较少。结论:新药研发应发挥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鼓励研发国内稀缺和临床急需药品。

    作者:唐菀晨;张华吉;田永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感染预防对控制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实行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对控制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186例白内障患者按消毒方式随机分成A、B、C三组,各62例。A组:采用生理盐水结膜囊冲洗方法消毒。B组:A组基础上术前再次聚维酮碘消毒后手术。C组:B组基础上,术后聚维酮碘消毒后直接包扎伤口。结果:病原菌阳性率:消毒前,A组为53.23%,B组为58.06%,C组为56.45%;消毒后, A组为11.29%,B组为12.90%,C组为9.68%,三组消毒后均比消毒前明显下降(P<0.05),但三组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消毒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消毒后,A组眼部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感染预防能有效的控制眼部病菌增长,减少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

    作者:肖贤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髌股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肌力平衡的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肌力平衡的综合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方法:髌股关节炎行关节镜手术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常规组(20例)。治疗组给予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平衡治疗仪对股内侧肌进行治疗;常规组给予股四头肌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康复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⑴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⑵治疗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及肌力平衡治疗仪对股内侧肌的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及缓解髌股关节的疼痛及防止关节面的继续磨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显著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使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达到好状态,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袁立;袁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DC-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DC-CIK细胞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中晚期NSCL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A组)和DC-CIK联合化疗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铂类联合盐酸吉西他滨4个疗程;B组同时实施DC-CIK细胞治疗。4个月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随访1年时比较无疾病进展期和死亡率。结果:B组CR8例,PR9例,SD17例, PD6例,A组CR6例,PR7例,SD15例,PD12例。B组临床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无显著差异。B组胃肠道反应、疲乏乏力及食欲减退显著低于A组(P<0.05)。随访1年B组无疾病进展期(PFS)7.4月,A组PFS为6.1月(P<0.05)。两组间1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NSCLC中晚期在放、化疗,靶向药物综合治疗的过程中尽早应用DC-CIK,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治疗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红梅;胡超;陈昕;郭玉松;薛俊仙;郭青云;苏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