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辉;韩晓侠;王喜平;刘明;李华民;宋少伟;李锋;李晓辉;卜智斌;赵渭东;王勇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预防脑梗塞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塞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脑梗塞的基础治疗及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联合中药祛痰活络汤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未达到显效的患者继续服用中药祛痰活络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中风病类诊断、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情况,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随访的2年中,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具有较好疗效,可预防脑梗塞复发。
作者:余佳欣;李建强;马太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PBL模式在外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学院外科实习的74名同专业专科实习生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PBL模式教学,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结果:研究组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和外科实验教学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生(P<0.05)。结论:PBL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外科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习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前白蛋白检测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2~2015年我院住院或门诊肺结核病抗结核治疗出现肝损伤患者200例(A组)和未出现肝功损害患者200例(B组),比较两组一般状况,对比前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在抗结核全程中变化差异。结果:A组年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营养不良、长期饮酒/酗酒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男性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功能出现异常过程中,前白蛋白,相对于其他指标更据有敏感性(P<0.05)。结论:通过联合检测血清PA、CHE、TBA等生化指标并分析患者一般状况条件,可以作为需抗结核病预防性保肝的人群的筛查指标。
作者:谷强业;刘桂玲;郑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三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大骨瓣开颅术组(A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B组)和微创血肿清除术组(C组)三组,每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预后等。结果:C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良率和死亡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SSS评分和BI评分均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少、创伤小、疗程短,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快。
作者:刘宏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按服用他汀类药物种类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阿托伐他汀10mg/d,B组辛伐他汀20mg/d,C组瑞舒伐他汀5mg/d,D组洛伐他汀20mg/d。测定治疗前后血脂、肾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服药4周及15周后,患者的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胱抑素C、hs-CRP水平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高(P<0.05),尿素氮较服药前无明显降低(P>0.05);服药15周后,肌酐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患者常规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田春凤;苏白玉;仝宇红;赵旭红;王艳;李顺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31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142例)和观察组(17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方面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而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等影响终疗效的指标与传统手术相比亦无明显差别。
作者:刘超;吕俊杰;尤振兵;徐达夫;嵇建;胡忠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0例多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DCS,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体温的恢复时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救治成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体温的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ATT、PT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的DIC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多发伤患者,采用DCS,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明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核内消液辅助乳腺癌手术后化疗对患者疗效、化疗毒副作用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07例乳腺癌术后实施化疗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与乳腺癌手术后化疗,试验组同时采用乳核内消液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预后、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及随访期间的生存质量差异。结果:两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5年生存中位时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液系统毒性发生率、心脏毒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照组(P<0.05)。试验组躯体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疲劳症状评分、恶心及呕吐评分、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核内消液辅助乳腺癌手术后化疗对患者的远期预后影响作用尚不明显,但对患者的毒副反应及生存质量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勾晶明;王亮;吕文月;杜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8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临床护理干预后,住院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银波;周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完善手术室各项工作制度与流程,加强手术用药、输血安全管理,遵循PDCA循环原理,对工作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意外事件、护理差错明显下降。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晋文;徐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普通肝素(UFH)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60例AMI溶栓患者,通过阿替普酶100mg溶栓治疗后行UFH抗凝48h,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标准化肝素治疗方案;B组采用常规经验用药。结果:A组首次测量达标比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75s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均未见出血并发症患者;A组维持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明显长于,P<0.01。结论:AMI溶栓患者可安全有效应用UFH标准化治疗方案。
作者:张弓;程国杰;胡硕强;王文斌;杨红英;曹树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P)在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188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观察组采取CP,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状况优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实施CP,能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作者:杨雅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B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至脱机,A组在有创机械通气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撤机时间。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VAP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撤机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有创呼吸机组。
作者:常艳;王英;刘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调查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教育程度等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对258例>60岁老年人进行成人智力量表测评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对所有受检对象的认知功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老人认知功能评估调查结果发现,认知正常113例,发生记忆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73例,发生阿尔茨海默病(AD)72例,aMCI老人、AD老人的年龄、血压水平与认知正常老人比较显著更高(P<0.05),受教育程度显著低于认知正常老人(P<0.05);aMCI和AD老年人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CI患病率与年龄、高血压、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具有相关性,与患者性别无关。
作者:张海红;杨继中;赵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仿真模拟培训对急诊医师在临床综合技能的提高作用及培训效果反馈。方法:对北京地区初、中、高级急诊医师500人进行高仿真模拟培训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500份全部回收。>84.6%学员认为:⑴培训能够真实的模拟临床场景。⑵培训时能感到紧张和压力。⑶培训后感到愉快和成就感。⑷不会在培训后感到沮丧。⑸培训可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⑹愿意再次参加类似的培训。⑺对本次培训的时间安排表示满意。⑻获益大的是提高团队抢救水平,其次是抢救中的领导能力。⑼培训应由急诊医护共同参加。结论:高仿真模拟培训在我国急诊医学教育方面效果反馈良好,并将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陈璠;刘耕;王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颞旁皮下注射樟柳碱治疗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护理体会。方法:34例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患者,采用柳碱颞旁皮下注射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中给予操作配合,术后给予健康指导。结果:34例患者经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均顺利完成注射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意外;治疗后,视野(MD),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眼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和阻力指数(RI)均有显著性改善(均P<0.01)。结论:颞旁皮下注射治疗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患者经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配合,可提高疗效,促进恢复。
作者:王延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我院综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利用HIS系统统计我院2013~2015年门、急诊处方和住院病区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请况、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等方面评价综合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处方从51.76%降至30.83%;I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7.45%下降至24.52%;住院患者从57.31%降至47.88%,使用强度(DDDs)每100人天的48.28降至38.25;特殊抗菌药物用前微生物送检率由86.3%升至95.8%。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微生物送检率,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刘舜莉;郑志明;欧焕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整体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4例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整体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NIHSS评分、10m步行时间、Holden步行能力、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等指标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康复训练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对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许敏;杨春耘;龙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造成正常组织损伤预测中使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放射敏感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鼻咽癌(NPC)患者64例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彗星实验(Comet assay)进行预测性检测,实验组则使用松胞素阻滞微核法(CBMNA)进行预测,对比两种预测方法的敏感性、准确度、操作时间等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上差异不明显(P>0.05);松胞素阻滞微核法进行预测在操作时间、检测成功率和污染率上明显优于彗星实验法(P<0.05)。结论:PBL放射性敏感性检测方法中,松胞素阻滞微核法检测过程容易操作、成功率较高、显著降低污染发生率,具有优秀的准确度和敏感度表现。
作者:黄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