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志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P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过程中的预警意义。方法:根据新生儿的感染程度,将他们分为局部感染组(A组,60例)、重度感染组(B组,60例)和对照组(C组,60例),分别测定他们的CPT和hs-CRP浓度,并对患病新生儿治疗。治疗后,再次测定他们的CPT和hs-CRP浓度。研究CPT和hs-CRP浓度水平和新生儿感染的关系。结果:A、B两组新生儿的PCT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C组,B组PCT和hs-CRP水平高于A组,相对应的阳性率也呈现出一致的数据趋势,P均<0.05。治疗前后患儿的PCT与hs-CPT水平和阳性率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CPT和hs-CRP的水平与新生儿的感染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PT及hs-CRP能够很好地预警新生儿感染。
作者:石来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整体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4例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整体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NIHSS评分、10m步行时间、Holden步行能力、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等指标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康复训练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对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许敏;杨春耘;龙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预防脑梗塞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塞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脑梗塞的基础治疗及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联合中药祛痰活络汤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未达到显效的患者继续服用中药祛痰活络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中风病类诊断、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情况,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随访的2年中,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具有较好疗效,可预防脑梗塞复发。
作者:余佳欣;李建强;马太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完善手术室各项工作制度与流程,加强手术用药、输血安全管理,遵循PDCA循环原理,对工作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意外事件、护理差错明显下降。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晋文;徐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左心衰竭30例患者随机分为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iPAP组同时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h的心率(HR)、血压(B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pH值较治疗前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2h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HR、SBP、RR、PaO2、SaO2、动脉血pH、LVEF均较治疗前改善,而BiPAP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结论:BiPAP无创呼吸机能有效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陈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仿真模拟培训对急诊医师在临床综合技能的提高作用及培训效果反馈。方法:对北京地区初、中、高级急诊医师500人进行高仿真模拟培训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500份全部回收。>84.6%学员认为:⑴培训能够真实的模拟临床场景。⑵培训时能感到紧张和压力。⑶培训后感到愉快和成就感。⑷不会在培训后感到沮丧。⑸培训可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⑹愿意再次参加类似的培训。⑺对本次培训的时间安排表示满意。⑻获益大的是提高团队抢救水平,其次是抢救中的领导能力。⑼培训应由急诊医护共同参加。结论:高仿真模拟培训在我国急诊医学教育方面效果反馈良好,并将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陈璠;刘耕;王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治疗中,佩戴铅防护眼镜对介入工作人员的眼晶状体防护效果。方法:收集介入治疗工作的人员48例为A组,另收集同期非放射医务人员52例为B组,对比介入工作人员佩戴铅眼镜加防护服与单纯使用防护服的晶状体混浊程度,收集受照剂量计,记录不同防护材料防护前后的射线剂量,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用裂隙灯手机适配器加手机照相记录,眼晶状体混浊情况。结果:介入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加重,是否配戴防护眼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介入放射治疗中采用立体防护可有效减少射线量,使用铅眼镜对晶状体能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作者:张彦坤;张晓娜;李玉静;张聪瑶;翟静洁;王新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145例CA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O2激光组,45例)、治疗1组(CO2激光+甘露聚糖肽胶囊组,50例)、治疗2组(CO2激光+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光动力组,50例),分别观察各组的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治愈率分别为64.4%、88.0%和92.0%。治疗2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P<0.05)。痊愈患者均随访半年,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1.4%、20.1%和10.1%,治疗2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P<0.05)。3组患者除局部反应外,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光动力治疗CA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波;程燕;吴永波;林洪练;刘雪莹;路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B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至脱机,A组在有创机械通气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撤机时间。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VAP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撤机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有创呼吸机组。
作者:常艳;王英;刘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降逆止呃汤联合山莨菪碱肌注治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及促胃动力效果。方法:10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降逆止呃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山莨菪碱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PSQI评分)情况及两组治疗前、后胃电功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胃电功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胃电功率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降逆止呃汤联合山莨菪碱肌注对治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促胃动力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陈红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两种药物配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痤疮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患者以百癣夏塔热胶囊配合红蓝光治疗,B组患者以丹参酮配合红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B组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两种药物配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吴振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在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3例应用PFN治疗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按seinsheimer分型:Ⅲ型8例,Ⅳ型10例,Ⅴ型5例。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和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2月,平均10月, Harris评定标准,优2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7%。结论:PFN应用于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安全可靠。
作者:张立强;尚文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普通肝素(UFH)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60例AMI溶栓患者,通过阿替普酶100mg溶栓治疗后行UFH抗凝48h,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标准化肝素治疗方案;B组采用常规经验用药。结果:A组首次测量达标比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75s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均未见出血并发症患者;A组维持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明显长于,P<0.01。结论:AMI溶栓患者可安全有效应用UFH标准化治疗方案。
作者:张弓;程国杰;胡硕强;王文斌;杨红英;曹树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术(SEST+ELPBD)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内镜下SEST+ELPBD患者424例的随访资料,统计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9.5个月,胆总管结石复发率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十二指肠憩室、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机械碎石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结论:SEST+ELPBD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较低,壶腹部憩室、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机械碎石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
作者:王国鑫;孙思予;刘香;王晟;葛楠;郭瑾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前白蛋白检测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2~2015年我院住院或门诊肺结核病抗结核治疗出现肝损伤患者200例(A组)和未出现肝功损害患者200例(B组),比较两组一般状况,对比前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在抗结核全程中变化差异。结果:A组年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营养不良、长期饮酒/酗酒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男性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功能出现异常过程中,前白蛋白,相对于其他指标更据有敏感性(P<0.05)。结论:通过联合检测血清PA、CHE、TBA等生化指标并分析患者一般状况条件,可以作为需抗结核病预防性保肝的人群的筛查指标。
作者:谷强业;刘桂玲;郑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逐瘀法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再加用健脾逐瘀法的中药方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差异,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后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生活质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健脾逐瘀法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能显著缩短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排便时间,降低腹胀发生率,提高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胡洪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与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例)和对照组(n=47例)。两组均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再联合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症状改善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均显著缓解。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总积分、CRP、ESR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RP、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活血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可的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运动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洪涛;石坚;刘行高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方案在严重脓毒血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我院ICU行CRRT治疗的严重脓毒血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16例,随机平均分为3个组,分别为枸橼酸局部抗凝组(A组)、低分子肝素钠组(B组)、无抗凝剂组(C组),各组行CRRT治疗次数相同,观察Cr、BUN、TBIL、CKMB、pH和PT、APTT、PLT以及滤器使用时间指标分别比较各组血滤效果、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消耗情况、滤器使用寿命情况。结果:3组经过CRRT治疗后,血滤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凝血功能明显好于B组(P<0.05);A组血小板消耗情况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和B组滤器使用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结论:在严重脓毒血症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行CRRT治疗中予枸橼酸局部抗凝血滤效果较好,能减少血小板消耗以降低出血风险及延长滤器使用寿命。
作者:钟广芝;胡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我院综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利用HIS系统统计我院2013~2015年门、急诊处方和住院病区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请况、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等方面评价综合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处方从51.76%降至30.83%;I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7.45%下降至24.52%;住院患者从57.31%降至47.88%,使用强度(DDDs)每100人天的48.28降至38.25;特殊抗菌药物用前微生物送检率由86.3%升至95.8%。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微生物送检率,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刘舜莉;郑志明;欧焕娇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