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EST术联合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分析

王国鑫;孙思予;刘香;王晟;葛楠;郭瑾陶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球囊扩张术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术(SEST+ELPBD)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内镜下SEST+ELPBD患者424例的随访资料,统计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9.5个月,胆总管结石复发率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十二指肠憩室、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机械碎石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结论:SEST+ELPBD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较低,壶腹部憩室、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机械碎石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3J颅内动脉瘤青年医师沙龙在北京举行

    “京津冀(3J)颅内动脉瘤青年医师沙龙”日前在北京举行,沙龙由天坛医院普华介入科主办,春雨医生集团3J脑病防治同盟承办。沙龙聚焦复合手术平台,以保障颅内动脉瘤治疗质量。颅内动脉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治疗手段和预后均极具代表性,治疗水平直接与现代外科的发展密切相关,微创、精准、个体化、复合技术等现代医学理念均在本病的治疗上得到体现。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完善手术室各项工作制度与流程,加强手术用药、输血安全管理,遵循PDCA循环原理,对工作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意外事件、护理差错明显下降。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晋文;徐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蒙山苍术不同采收时期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和佳采收期研究

    目的:应用GC-MS法对蒙山苍术不同采收时期药材挥发油中主要化学组分进行比较分析,为蒙山野生苍术合理的采收时间,提高药材质量和疗效提供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中的挥发油,用GC-MS法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蒙山苍术以十月份采收的收油率及所含的有效成分(茅术醇、β-桉油醇、苍术素、苍术醇、苍术酮等)均高于其他采收月份。结论:蒙山野生苍术以秋季十月采得的质量好。

    作者:李胜南;任崇静;李峰;张爱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内镜下EST术联合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术(SEST+ELPBD)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内镜下SEST+ELPBD患者424例的随访资料,统计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9.5个月,胆总管结石复发率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十二指肠憩室、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机械碎石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结论:SEST+ELPBD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较低,壶腹部憩室、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机械碎石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

    作者:王国鑫;孙思予;刘香;王晟;葛楠;郭瑾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感染预防对控制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实行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对控制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186例白内障患者按消毒方式随机分成A、B、C三组,各62例。A组:采用生理盐水结膜囊冲洗方法消毒。B组:A组基础上术前再次聚维酮碘消毒后手术。C组:B组基础上,术后聚维酮碘消毒后直接包扎伤口。结果:病原菌阳性率:消毒前,A组为53.23%,B组为58.06%,C组为56.45%;消毒后, A组为11.29%,B组为12.90%,C组为9.68%,三组消毒后均比消毒前明显下降(P<0.05),但三组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消毒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消毒后,A组眼部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感染预防能有效的控制眼部病菌增长,减少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

    作者:肖贤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与临床管理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与临床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地区14家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不良反应、药品说明书一致性情况。结果:承德地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以活血化瘀类占主导地位,使用频度前10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前3位分别是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4家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一致性普遍偏低。结论:承德地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应加强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王立军;袁少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8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临床护理干预后,住院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银波;周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健脾逐瘀法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胃肠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逐瘀法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再加用健脾逐瘀法的中药方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差异,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后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生活质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健脾逐瘀法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能显著缩短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排便时间,降低腹胀发生率,提高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胡洪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活血寄生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探讨

    目的:探讨中药与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例)和对照组(n=47例)。两组均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再联合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症状改善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均显著缓解。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总积分、CRP、ESR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RP、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活血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可的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运动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洪涛;石坚;刘行高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二维法乳腺不可触及病变钼靶X线引导钢丝定位手术切检的研究

    目的:探讨钼靶X线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切检技术在乳腺不可触及病变(NPBL)的应用技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钼靶X线片上NPBL患者,利用二维定位装置在X线引导下穿刺留置带钩钢丝,在钢丝引导下手术切检。切除标本X线摄影后行术中快速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手术或结束手术。结果:64例患者定位准确,手术完整切除病变。病理结果为良性病变50例,乳腺癌14例,其中导管原位癌7例,行保乳术3例,行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结活检4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行保乳术2例,改良根治术4例,髓样癌1例,行改良根治术。结论:合理的钢丝定位及切检技巧可提高切除病变的准确性,对乳腺X线发现的BI-RADS 4类及5类NPBL进行钢丝定位手术切检能明确病变性质、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

    作者:张永辉;韩晓侠;王喜平;刘明;李华民;宋少伟;李锋;李晓辉;卜智斌;赵渭东;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降逆止呃汤联合山莨菪碱肌注治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及促胃动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降逆止呃汤联合山莨菪碱肌注治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及促胃动力效果。方法:10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降逆止呃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山莨菪碱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PSQI评分)情况及两组治疗前、后胃电功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胃电功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胃电功率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降逆止呃汤联合山莨菪碱肌注对治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促胃动力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陈红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温阳通脉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温阳通脉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80例VCIN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调脂、降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再口服尼莫地平,每次30mg,每日3次;观察组再给予温阳通脉方治疗,1日1剂,分别于上午、下午、晚上温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中医症候疗效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oCA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300潜伏期、波幅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同型半胱氨酸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04,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温阳通脉方可明显改善VCIN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缩短ERP-P300潜伏期,升高其波幅,降低Hcy,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家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FN在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在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3例应用PFN治疗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按seinsheimer分型:Ⅲ型8例,Ⅳ型10例,Ⅴ型5例。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和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2月,平均10月, Harris评定标准,优2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7%。结论:PFN应用于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安全可靠。

    作者:张立强;尚文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中的预警意义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P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过程中的预警意义。方法:根据新生儿的感染程度,将他们分为局部感染组(A组,60例)、重度感染组(B组,60例)和对照组(C组,60例),分别测定他们的CPT和hs-CRP浓度,并对患病新生儿治疗。治疗后,再次测定他们的CPT和hs-CRP浓度。研究CPT和hs-CRP浓度水平和新生儿感染的关系。结果:A、B两组新生儿的PCT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C组,B组PCT和hs-CRP水平高于A组,相对应的阳性率也呈现出一致的数据趋势,P均<0.05。治疗前后患儿的PCT与hs-CPT水平和阳性率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CPT和hs-CRP的水平与新生儿的感染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PT及hs-CRP能够很好地预警新生儿感染。

    作者:石来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BL模式在外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和评价PBL模式在外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学院外科实习的74名同专业专科实习生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PBL模式教学,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结果:研究组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和外科实验教学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生(P<0.05)。结论:PBL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外科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习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探讨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三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大骨瓣开颅术组(A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B组)和微创血肿清除术组(C组)三组,每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预后等。结果:C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良率和死亡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SSS评分和BI评分均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少、创伤小、疗程短,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快。

    作者:刘宏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规则抗体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12例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及其免疫球蛋白类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进行ABO和Rh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标本再采用试管法进行复检,检测免疫球蛋白类型。结果:常规检测中有112例标本出现正反定型不符,进行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显示,MNS、P、Lewis、Kidd、Rh血型系统都有标本出现,33.9%出现抗M抗体,10.8%出现抗P抗体,26.8%出现Lewis抗体;Kidd抗体8例(7.1%);Rh抗体20例(17.9%);12.5%为冷自身抗体。进行效价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显示:IgM型抗体效价1:16~1:8192,占75.0%;17.9%为IgG型,7.1%为IgM、IgG混合型,抗体效价分别为1:32~1:256、1:32~1:256。结论:IgM型不规则抗体是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主要原因,高效价的IgG型不规则抗体也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在ABO血型鉴定中必须正反定型,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陈映;李俊;冷彩霞;解明娟;左宇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国医药导刊》重要提醒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医院职工心血管健康状态调查及与尿酸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某医院职工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状态流行病学情况及与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顺序入选进行健康体检的医院职工,通过问卷调查和血液生化检查,了解不同性别人群心血管健康状态的差异,分析尿酸与心血管健康行为及因素间的关系。结果: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拥有5(6)项者的女性比例极显著高于男性(P<0.01)。7项健康行为和因素中,体力活动理想者所占比例低。血尿酸水平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数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女性较男性更接近理想心血管健康状态。拥有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可能有助于预防高尿酸血症。

    作者:梁鹏;李莉;梁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妊娠晚期阴道菌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阴道菌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99例妊娠晚期患者,产前行阴道常规检查,检查阳性者按有无自觉症状分为R1组(有症状,33例)和R2组(无症状,33例),检查阴性者入R3组(33例),产前根据需要给予乳酸杆菌制剂。记录3组乳酸杆菌制剂用量、住院时间、产中及产后出血量,并分析阴道菌群分布特点,同时对比3组产妇结局。结果:R1组乳酸杆菌制剂使用时间明显多于R2组(P<0.05);3组住院时间、产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阴道菌群检查假丝酵母菌37例,滴虫3例,细菌性阴道病5例,衣原体淋菌13例,淋菌8例;R1组产妇早产、胎膜早破、剖宫产、产褥感染发生率低于R2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以假丝酵母菌、衣原体较常见,对阴道检查阳性且有症状者给予乳酸杆菌制剂治疗有效,但对无症状症状者效果不显著,临床需要综合考虑用药。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