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健脾逐瘀法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胃肠功能的疗效观察

胡洪亮

关键词:中药健脾逐瘀法, 大肠癌术后化疗, 胃肠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健脾逐瘀法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再加用健脾逐瘀法的中药方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差异,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后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生活质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健脾逐瘀法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能显著缩短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排便时间,降低腹胀发生率,提高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PBL模式在外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和评价PBL模式在外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学院外科实习的74名同专业专科实习生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PBL模式教学,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结果:研究组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和外科实验教学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生(P<0.05)。结论:PBL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外科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习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感染预防对控制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实行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对控制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186例白内障患者按消毒方式随机分成A、B、C三组,各62例。A组:采用生理盐水结膜囊冲洗方法消毒。B组:A组基础上术前再次聚维酮碘消毒后手术。C组:B组基础上,术后聚维酮碘消毒后直接包扎伤口。结果:病原菌阳性率:消毒前,A组为53.23%,B组为58.06%,C组为56.45%;消毒后, A组为11.29%,B组为12.90%,C组为9.68%,三组消毒后均比消毒前明显下降(P<0.05),但三组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消毒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消毒后,A组眼部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感染预防能有效的控制眼部病菌增长,减少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

    作者:肖贤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医院职工心血管健康状态调查及与尿酸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某医院职工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状态流行病学情况及与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顺序入选进行健康体检的医院职工,通过问卷调查和血液生化检查,了解不同性别人群心血管健康状态的差异,分析尿酸与心血管健康行为及因素间的关系。结果: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拥有5(6)项者的女性比例极显著高于男性(P<0.01)。7项健康行为和因素中,体力活动理想者所占比例低。血尿酸水平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数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女性较男性更接近理想心血管健康状态。拥有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可能有助于预防高尿酸血症。

    作者:梁鹏;李莉;梁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髌股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肌力平衡的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肌力平衡的综合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方法:髌股关节炎行关节镜手术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常规组(20例)。治疗组给予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平衡治疗仪对股内侧肌进行治疗;常规组给予股四头肌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康复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⑴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⑵治疗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及肌力平衡治疗仪对股内侧肌的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及缓解髌股关节的疼痛及防止关节面的继续磨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显著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使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达到好状态,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袁立;袁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佩戴铅防护眼镜对介入工作人员的眼晶状体防护效果的探讨#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治疗中,佩戴铅防护眼镜对介入工作人员的眼晶状体防护效果。方法:收集介入治疗工作的人员48例为A组,另收集同期非放射医务人员52例为B组,对比介入工作人员佩戴铅眼镜加防护服与单纯使用防护服的晶状体混浊程度,收集受照剂量计,记录不同防护材料防护前后的射线剂量,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用裂隙灯手机适配器加手机照相记录,眼晶状体混浊情况。结果:介入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加重,是否配戴防护眼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介入放射治疗中采用立体防护可有效减少射线量,使用铅眼镜对晶状体能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作者:张彦坤;张晓娜;李玉静;张聪瑶;翟静洁;王新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缓解与AMPK-G0S2信号通路的关系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G0期G1期转换基因2(G0S2)的调控作用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动物水平12只雄性ob/ob小鼠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对照组。在小鼠药物处理期间测量小鼠体重,实验结束时称量小鼠的进食量,肝脏的重量,检测肝脏组织中脂质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AMP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以及G0S2的变化。结果:二甲双胍组ob/ob小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摄食量没有明显差异。二甲双胍组ob/ob小鼠肝脏组织重量以及脂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在分子水平上二甲双胍显著激活ob/ob小鼠肝脏组织中AMPK信号通路且下调G0S2蛋白表达。结论: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下调G0S2的表达,促进脂肪分解进而有效的缓解NAFLD。

    作者:马运芹;张明亮;陆俊茜;韩莹;陈海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国医药导刊》重要提醒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助产士介入产前门诊对产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助产士介入产前门诊对产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86例正常产妇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产前门诊,观察组另参加助产士的产前门诊,比较两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分娩方式选择。结果:观察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P<0.05)。观察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介入产前门诊可提高产妇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有助于产妇选择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彭艳俊;沈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规则抗体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12例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及其免疫球蛋白类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进行ABO和Rh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标本再采用试管法进行复检,检测免疫球蛋白类型。结果:常规检测中有112例标本出现正反定型不符,进行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显示,MNS、P、Lewis、Kidd、Rh血型系统都有标本出现,33.9%出现抗M抗体,10.8%出现抗P抗体,26.8%出现Lewis抗体;Kidd抗体8例(7.1%);Rh抗体20例(17.9%);12.5%为冷自身抗体。进行效价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显示:IgM型抗体效价1:16~1:8192,占75.0%;17.9%为IgG型,7.1%为IgM、IgG混合型,抗体效价分别为1:32~1:256、1:32~1:256。结论:IgM型不规则抗体是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主要原因,高效价的IgG型不规则抗体也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在ABO血型鉴定中必须正反定型,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陈映;李俊;冷彩霞;解明娟;左宇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脑梗塞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予以使用复方丹参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予以使用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对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武星;徐艳;周焱淼;季玉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预防脑梗塞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预防脑梗塞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塞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脑梗塞的基础治疗及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联合中药祛痰活络汤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未达到显效的患者继续服用中药祛痰活络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中风病类诊断、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情况,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随访的2年中,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具有较好疗效,可预防脑梗塞复发。

    作者:余佳欣;李建强;马太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左心衰竭30例患者随机分为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iPAP组同时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h的心率(HR)、血压(B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pH值较治疗前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2h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HR、SBP、RR、PaO2、SaO2、动脉血pH、LVEF均较治疗前改善,而BiPAP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结论:BiPAP无创呼吸机能有效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陈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BL放射敏感性检测在预测肿瘤放疗导致正常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造成正常组织损伤预测中使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放射敏感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鼻咽癌(NPC)患者64例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彗星实验(Comet assay)进行预测性检测,实验组则使用松胞素阻滞微核法(CBMNA)进行预测,对比两种预测方法的敏感性、准确度、操作时间等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上差异不明显(P>0.05);松胞素阻滞微核法进行预测在操作时间、检测成功率和污染率上明显优于彗星实验法(P<0.05)。结论:PBL放射性敏感性检测方法中,松胞素阻滞微核法检测过程容易操作、成功率较高、显著降低污染发生率,具有优秀的准确度和敏感度表现。

    作者:黄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DC-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DC-CIK细胞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中晚期NSCL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A组)和DC-CIK联合化疗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铂类联合盐酸吉西他滨4个疗程;B组同时实施DC-CIK细胞治疗。4个月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随访1年时比较无疾病进展期和死亡率。结果:B组CR8例,PR9例,SD17例, PD6例,A组CR6例,PR7例,SD15例,PD12例。B组临床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无显著差异。B组胃肠道反应、疲乏乏力及食欲减退显著低于A组(P<0.05)。随访1年B组无疾病进展期(PFS)7.4月,A组PFS为6.1月(P<0.05)。两组间1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NSCLC中晚期在放、化疗,靶向药物综合治疗的过程中尽早应用DC-CIK,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治疗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红梅;胡超;陈昕;郭玉松;薛俊仙;郭青云;苏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31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142例)和观察组(17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方面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而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等影响终疗效的指标与传统手术相比亦无明显差别。

    作者:刘超;吕俊杰;尤振兵;徐达夫;嵇建;胡忠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内镜下EST术联合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术(SEST+ELPBD)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内镜下SEST+ELPBD患者424例的随访资料,统计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9.5个月,胆总管结石复发率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十二指肠憩室、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机械碎石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结论:SEST+ELPBD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较低,壶腹部憩室、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机械碎石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

    作者:王国鑫;孙思予;刘香;王晟;葛楠;郭瑾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温阳通脉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温阳通脉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80例VCIN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调脂、降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再口服尼莫地平,每次30mg,每日3次;观察组再给予温阳通脉方治疗,1日1剂,分别于上午、下午、晚上温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中医症候疗效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oCA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300潜伏期、波幅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同型半胱氨酸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04,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温阳通脉方可明显改善VCIN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缩短ERP-P300潜伏期,升高其波幅,降低Hcy,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家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托里透脓汤促进坐骨直肠窝脓肿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托里透脓汤在促进坐骨直肠窝脓肿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托里透脓汤治疗,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疼痛的VAS评分、创口肉芽水肿评分、创口渗液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里透脓汤能有效的缩短坐骨直肠窝脓肿术创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马太成;尹汝尊;马双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应用护理标示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护理标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实施护理标示的95例患者(研究组)及同期未实施护理标示的96例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实施护理标示后,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2%,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2.22±0.81)分、手术时间(65.50±15.50)min,与对照组(5.50±0.85)分、(88.45±13.78)min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为94.7%,对照组为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示能够显著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几率。

    作者:曾莹;姜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健脾逐瘀法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胃肠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逐瘀法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再加用健脾逐瘀法的中药方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差异,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后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生活质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健脾逐瘀法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能显著缩短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排便时间,降低腹胀发生率,提高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胡洪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