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吕俊杰;尤振兵;徐达夫;嵇建;胡忠吾
目的:分析托里透脓汤在促进坐骨直肠窝脓肿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托里透脓汤治疗,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疼痛的VAS评分、创口肉芽水肿评分、创口渗液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里透脓汤能有效的缩短坐骨直肠窝脓肿术创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马太成;尹汝尊;马双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阴道菌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99例妊娠晚期患者,产前行阴道常规检查,检查阳性者按有无自觉症状分为R1组(有症状,33例)和R2组(无症状,33例),检查阴性者入R3组(33例),产前根据需要给予乳酸杆菌制剂。记录3组乳酸杆菌制剂用量、住院时间、产中及产后出血量,并分析阴道菌群分布特点,同时对比3组产妇结局。结果:R1组乳酸杆菌制剂使用时间明显多于R2组(P<0.05);3组住院时间、产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阴道菌群检查假丝酵母菌37例,滴虫3例,细菌性阴道病5例,衣原体淋菌13例,淋菌8例;R1组产妇早产、胎膜早破、剖宫产、产褥感染发生率低于R2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以假丝酵母菌、衣原体较常见,对阴道检查阳性且有症状者给予乳酸杆菌制剂治疗有效,但对无症状症状者效果不显著,临床需要综合考虑用药。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温阳通脉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80例VCIN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调脂、降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再口服尼莫地平,每次30mg,每日3次;观察组再给予温阳通脉方治疗,1日1剂,分别于上午、下午、晚上温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中医症候疗效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oCA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300潜伏期、波幅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同型半胱氨酸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04,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温阳通脉方可明显改善VCIN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缩短ERP-P300潜伏期,升高其波幅,降低Hcy,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家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按服用他汀类药物种类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阿托伐他汀10mg/d,B组辛伐他汀20mg/d,C组瑞舒伐他汀5mg/d,D组洛伐他汀20mg/d。测定治疗前后血脂、肾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服药4周及15周后,患者的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胱抑素C、hs-CRP水平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高(P<0.05),尿素氮较服药前无明显降低(P>0.05);服药15周后,肌酐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患者常规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田春凤;苏白玉;仝宇红;赵旭红;王艳;李顺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两种药物配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痤疮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患者以百癣夏塔热胶囊配合红蓝光治疗,B组患者以丹参酮配合红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B组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两种药物配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吴振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0例多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DCS,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体温的恢复时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救治成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体温的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ATT、PT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的DIC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多发伤患者,采用DCS,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明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自拟参芪扶正汤辅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给菌予顺铂+吉西他滨(GP)双周化疗方案,研究组额外再给予自拟中药参芪扶正汤,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生存质量,两组治疗前后的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7例和55例用于终评价。研究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8、CD4/CD8都无明显变化(P>0.05),但NK细胞明显增加(P<0.05);而对照组CD4、CD8、CD4/CD8、NK细胞都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四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小板下降和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参芪扶正汤辅助化疗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改善免疫功能。
作者:许树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脑梗塞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予以使用复方丹参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予以使用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对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武星;徐艳;周焱淼;季玉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DC-CIK细胞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中晚期NSCL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A组)和DC-CIK联合化疗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铂类联合盐酸吉西他滨4个疗程;B组同时实施DC-CIK细胞治疗。4个月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随访1年时比较无疾病进展期和死亡率。结果:B组CR8例,PR9例,SD17例, PD6例,A组CR6例,PR7例,SD15例,PD12例。B组临床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无显著差异。B组胃肠道反应、疲乏乏力及食欲减退显著低于A组(P<0.05)。随访1年B组无疾病进展期(PFS)7.4月,A组PFS为6.1月(P<0.05)。两组间1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NSCLC中晚期在放、化疗,靶向药物综合治疗的过程中尽早应用DC-CIK,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治疗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红梅;胡超;陈昕;郭玉松;薛俊仙;郭青云;苏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B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至脱机,A组在有创机械通气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撤机时间。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VAP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撤机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有创呼吸机组。
作者:常艳;王英;刘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前白蛋白检测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2~2015年我院住院或门诊肺结核病抗结核治疗出现肝损伤患者200例(A组)和未出现肝功损害患者200例(B组),比较两组一般状况,对比前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在抗结核全程中变化差异。结果:A组年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营养不良、长期饮酒/酗酒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男性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功能出现异常过程中,前白蛋白,相对于其他指标更据有敏感性(P<0.05)。结论:通过联合检测血清PA、CHE、TBA等生化指标并分析患者一般状况条件,可以作为需抗结核病预防性保肝的人群的筛查指标。
作者:谷强业;刘桂玲;郑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降逆止呃汤联合山莨菪碱肌注治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及促胃动力效果。方法:10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降逆止呃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山莨菪碱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PSQI评分)情况及两组治疗前、后胃电功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胃电功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胃电功率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降逆止呃汤联合山莨菪碱肌注对治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促胃动力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陈红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京津冀(3J)颅内动脉瘤青年医师沙龙”日前在北京举行,沙龙由天坛医院普华介入科主办,春雨医生集团3J脑病防治同盟承办。沙龙聚焦复合手术平台,以保障颅内动脉瘤治疗质量。颅内动脉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治疗手段和预后均极具代表性,治疗水平直接与现代外科的发展密切相关,微创、精准、个体化、复合技术等现代医学理念均在本病的治疗上得到体现。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三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大骨瓣开颅术组(A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B组)和微创血肿清除术组(C组)三组,每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预后等。结果:C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良率和死亡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SSS评分和BI评分均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少、创伤小、疗程短,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快。
作者:刘宏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钼靶X线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切检技术在乳腺不可触及病变(NPBL)的应用技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钼靶X线片上NPBL患者,利用二维定位装置在X线引导下穿刺留置带钩钢丝,在钢丝引导下手术切检。切除标本X线摄影后行术中快速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手术或结束手术。结果:64例患者定位准确,手术完整切除病变。病理结果为良性病变50例,乳腺癌14例,其中导管原位癌7例,行保乳术3例,行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结活检4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行保乳术2例,改良根治术4例,髓样癌1例,行改良根治术。结论:合理的钢丝定位及切检技巧可提高切除病变的准确性,对乳腺X线发现的BI-RADS 4类及5类NPBL进行钢丝定位手术切检能明确病变性质、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
作者:张永辉;韩晓侠;王喜平;刘明;李华民;宋少伟;李锋;李晓辉;卜智斌;赵渭东;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与临床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地区14家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不良反应、药品说明书一致性情况。结果:承德地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以活血化瘀类占主导地位,使用频度前10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前3位分别是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4家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一致性普遍偏低。结论:承德地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应加强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王立军;袁少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颞旁皮下注射樟柳碱治疗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护理体会。方法:34例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患者,采用柳碱颞旁皮下注射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中给予操作配合,术后给予健康指导。结果:34例患者经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均顺利完成注射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意外;治疗后,视野(MD),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眼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和阻力指数(RI)均有显著性改善(均P<0.01)。结论:颞旁皮下注射治疗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患者经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配合,可提高疗效,促进恢复。
作者:王延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我院综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利用HIS系统统计我院2013~2015年门、急诊处方和住院病区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请况、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等方面评价综合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处方从51.76%降至30.83%;I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7.45%下降至24.52%;住院患者从57.31%降至47.88%,使用强度(DDDs)每100人天的48.28降至38.25;特殊抗菌药物用前微生物送检率由86.3%升至95.8%。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微生物送检率,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刘舜莉;郑志明;欧焕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P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过程中的预警意义。方法:根据新生儿的感染程度,将他们分为局部感染组(A组,60例)、重度感染组(B组,60例)和对照组(C组,60例),分别测定他们的CPT和hs-CRP浓度,并对患病新生儿治疗。治疗后,再次测定他们的CPT和hs-CRP浓度。研究CPT和hs-CRP浓度水平和新生儿感染的关系。结果:A、B两组新生儿的PCT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C组,B组PCT和hs-CRP水平高于A组,相对应的阳性率也呈现出一致的数据趋势,P均<0.05。治疗前后患儿的PCT与hs-CPT水平和阳性率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CPT和hs-CRP的水平与新生儿的感染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PT及hs-CRP能够很好地预警新生儿感染。
作者:石来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P)在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188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观察组采取CP,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状况优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实施CP,能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作者:杨雅琦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