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南;任崇静;李峰;张爱均
目的:调查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教育程度等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对258例>60岁老年人进行成人智力量表测评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对所有受检对象的认知功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老人认知功能评估调查结果发现,认知正常113例,发生记忆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73例,发生阿尔茨海默病(AD)72例,aMCI老人、AD老人的年龄、血压水平与认知正常老人比较显著更高(P<0.05),受教育程度显著低于认知正常老人(P<0.05);aMCI和AD老年人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CI患病率与年龄、高血压、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具有相关性,与患者性别无关。
作者:张海红;杨继中;赵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阴道菌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99例妊娠晚期患者,产前行阴道常规检查,检查阳性者按有无自觉症状分为R1组(有症状,33例)和R2组(无症状,33例),检查阴性者入R3组(33例),产前根据需要给予乳酸杆菌制剂。记录3组乳酸杆菌制剂用量、住院时间、产中及产后出血量,并分析阴道菌群分布特点,同时对比3组产妇结局。结果:R1组乳酸杆菌制剂使用时间明显多于R2组(P<0.05);3组住院时间、产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阴道菌群检查假丝酵母菌37例,滴虫3例,细菌性阴道病5例,衣原体淋菌13例,淋菌8例;R1组产妇早产、胎膜早破、剖宫产、产褥感染发生率低于R2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以假丝酵母菌、衣原体较常见,对阴道检查阳性且有症状者给予乳酸杆菌制剂治疗有效,但对无症状症状者效果不显著,临床需要综合考虑用药。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预防脑梗塞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塞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脑梗塞的基础治疗及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联合中药祛痰活络汤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未达到显效的患者继续服用中药祛痰活络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中风病类诊断、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情况,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随访的2年中,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具有较好疗效,可预防脑梗塞复发。
作者:余佳欣;李建强;马太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与临床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地区14家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不良反应、药品说明书一致性情况。结果:承德地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以活血化瘀类占主导地位,使用频度前10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前3位分别是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4家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一致性普遍偏低。结论:承德地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应加强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王立军;袁少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钼靶X线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切检技术在乳腺不可触及病变(NPBL)的应用技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钼靶X线片上NPBL患者,利用二维定位装置在X线引导下穿刺留置带钩钢丝,在钢丝引导下手术切检。切除标本X线摄影后行术中快速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手术或结束手术。结果:64例患者定位准确,手术完整切除病变。病理结果为良性病变50例,乳腺癌14例,其中导管原位癌7例,行保乳术3例,行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结活检4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行保乳术2例,改良根治术4例,髓样癌1例,行改良根治术。结论:合理的钢丝定位及切检技巧可提高切除病变的准确性,对乳腺X线发现的BI-RADS 4类及5类NPBL进行钢丝定位手术切检能明确病变性质、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
作者:张永辉;韩晓侠;王喜平;刘明;李华民;宋少伟;李锋;李晓辉;卜智斌;赵渭东;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温阳通脉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80例VCIN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调脂、降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再口服尼莫地平,每次30mg,每日3次;观察组再给予温阳通脉方治疗,1日1剂,分别于上午、下午、晚上温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中医症候疗效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oCA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300潜伏期、波幅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同型半胱氨酸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04,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温阳通脉方可明显改善VCIN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缩短ERP-P300潜伏期,升高其波幅,降低Hcy,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家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145例CA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O2激光组,45例)、治疗1组(CO2激光+甘露聚糖肽胶囊组,50例)、治疗2组(CO2激光+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光动力组,50例),分别观察各组的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治愈率分别为64.4%、88.0%和92.0%。治疗2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P<0.05)。痊愈患者均随访半年,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1.4%、20.1%和10.1%,治疗2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P<0.05)。3组患者除局部反应外,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光动力治疗CA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波;程燕;吴永波;林洪练;刘雪莹;路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完善手术室各项工作制度与流程,加强手术用药、输血安全管理,遵循PDCA循环原理,对工作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意外事件、护理差错明显下降。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晋文;徐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前白蛋白检测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2~2015年我院住院或门诊肺结核病抗结核治疗出现肝损伤患者200例(A组)和未出现肝功损害患者200例(B组),比较两组一般状况,对比前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在抗结核全程中变化差异。结果:A组年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营养不良、长期饮酒/酗酒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男性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功能出现异常过程中,前白蛋白,相对于其他指标更据有敏感性(P<0.05)。结论:通过联合检测血清PA、CHE、TBA等生化指标并分析患者一般状况条件,可以作为需抗结核病预防性保肝的人群的筛查指标。
作者:谷强业;刘桂玲;郑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助产士介入产前门诊对产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86例正常产妇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产前门诊,观察组另参加助产士的产前门诊,比较两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分娩方式选择。结果:观察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P<0.05)。观察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介入产前门诊可提高产妇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有助于产妇选择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彭艳俊;沈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降逆止呃汤联合山莨菪碱肌注治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及促胃动力效果。方法:10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降逆止呃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山莨菪碱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PSQI评分)情况及两组治疗前、后胃电功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胃电功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胃电功率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降逆止呃汤联合山莨菪碱肌注对治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促胃动力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陈红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按服用他汀类药物种类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阿托伐他汀10mg/d,B组辛伐他汀20mg/d,C组瑞舒伐他汀5mg/d,D组洛伐他汀20mg/d。测定治疗前后血脂、肾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服药4周及15周后,患者的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胱抑素C、hs-CRP水平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高(P<0.05),尿素氮较服药前无明显降低(P>0.05);服药15周后,肌酐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患者常规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田春凤;苏白玉;仝宇红;赵旭红;王艳;李顺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实行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对控制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186例白内障患者按消毒方式随机分成A、B、C三组,各62例。A组:采用生理盐水结膜囊冲洗方法消毒。B组:A组基础上术前再次聚维酮碘消毒后手术。C组:B组基础上,术后聚维酮碘消毒后直接包扎伤口。结果:病原菌阳性率:消毒前,A组为53.23%,B组为58.06%,C组为56.45%;消毒后, A组为11.29%,B组为12.90%,C组为9.68%,三组消毒后均比消毒前明显下降(P<0.05),但三组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消毒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消毒后,A组眼部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感染预防能有效的控制眼部病菌增长,减少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
作者:肖贤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在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3例应用PFN治疗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按seinsheimer分型:Ⅲ型8例,Ⅳ型10例,Ⅴ型5例。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和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2月,平均10月, Harris评定标准,优2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7%。结论:PFN应用于高能量股骨粗隆下骨折,安全可靠。
作者:张立强;尚文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于2016年4月9~10日在北京召开。该会由中国中医药研促会和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发起,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国各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科室建设、管理和诊疗服务水平,推广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的临床经验和新理念、新方法、新成果,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内涵建设与发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重症肺炎高热惊厥小儿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重型肺炎并发高热惊厥患儿97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RN组,48例)和个性化护理组(PN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RN组采用常规护理,PN组采用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长、发热消退时间、惊厥复发情况、肺炎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⑴PN组住院时长、发热消退时间、惊厥复发率明显小于RN组(P<0.05);两组其余患儿均未见脑损伤及智力异常。⑵PN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RN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明显缩短患儿住院时长、高热消退时间,减少惊厥复发,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张薇;李兵;冯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造成正常组织损伤预测中使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放射敏感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鼻咽癌(NPC)患者64例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彗星实验(Comet assay)进行预测性检测,实验组则使用松胞素阻滞微核法(CBMNA)进行预测,对比两种预测方法的敏感性、准确度、操作时间等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上差异不明显(P>0.05);松胞素阻滞微核法进行预测在操作时间、检测成功率和污染率上明显优于彗星实验法(P<0.05)。结论:PBL放射性敏感性检测方法中,松胞素阻滞微核法检测过程容易操作、成功率较高、显著降低污染发生率,具有优秀的准确度和敏感度表现。
作者:黄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核内消液辅助乳腺癌手术后化疗对患者疗效、化疗毒副作用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07例乳腺癌术后实施化疗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与乳腺癌手术后化疗,试验组同时采用乳核内消液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预后、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及随访期间的生存质量差异。结果:两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5年生存中位时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液系统毒性发生率、心脏毒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照组(P<0.05)。试验组躯体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疲劳症状评分、恶心及呕吐评分、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核内消液辅助乳腺癌手术后化疗对患者的远期预后影响作用尚不明显,但对患者的毒副反应及生存质量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勾晶明;王亮;吕文月;杜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索高血压患者发生颅脑外伤后脑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表达水平及其与脑水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颅脑外伤合并高血压患者45例为观察组,另选非高血压的颅脑外伤手术患者4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于术中收集因挫伤被清除的脑组织,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脑组织中AT1R mRNA及蛋白水平,于术后第1、3、5天行头颅CT检查,通过CT值反映脑水肿程度,术后3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价高血压患者和非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差异性。结果:两组在AT1R mRNA水平、蛋白水平和脑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更低;两组在预后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颅脑外伤后脑组织中AT1R的mRNA和蛋白表达、脑水肿程度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的颅脑外伤患者,预后评分无明显差异。
作者:罗泽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P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过程中的预警意义。方法:根据新生儿的感染程度,将他们分为局部感染组(A组,60例)、重度感染组(B组,60例)和对照组(C组,60例),分别测定他们的CPT和hs-CRP浓度,并对患病新生儿治疗。治疗后,再次测定他们的CPT和hs-CRP浓度。研究CPT和hs-CRP浓度水平和新生儿感染的关系。结果:A、B两组新生儿的PCT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C组,B组PCT和hs-CRP水平高于A组,相对应的阳性率也呈现出一致的数据趋势,P均<0.05。治疗前后患儿的PCT与hs-CPT水平和阳性率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CPT和hs-CRP的水平与新生儿的感染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PT及hs-CRP能够很好地预警新生儿感染。
作者:石来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