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发成
目的:探讨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行腹腔镜手术、病理确诊的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确珍为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骨桥蛋白的免疫组化分析、病理特征与预后情况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组织学分型、疾病分期和分化程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在观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6.7%和85.0%,观察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组织学分型、疾病分期、分化程度和OPN阳性表达与1年生存率呈现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多表现为透明细胞肿瘤、FIGOⅠ期与高分化状态,OPN呈现相对低表达状况,预后生存率比较高,且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林韵;戴宁;林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针对剖宫产手术中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产妇的麻醉质量、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麻醉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质量优良率为98.33%,对照组的麻醉质量优良率为8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21.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提高麻醉质量,快速起效,且产妇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麻醉不良反应少,对产妇的影响较小。
作者:李连海;周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滴虫性阴道炎的佳实验室检验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选取80例来本院就诊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悬液法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传统培养法。两组患者年龄跨度16~50岁,全部为女性。结果:采用悬液法检查的实验组患者检查时间平均为(1.53±0.04)小时,采用传统培养法的对照组患者检查时间平均为(57.36±7.19)小时。实验组比对照组所需时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检出率是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67.5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滴虫性阴道炎过程中,悬液法是直接快速和准确的诊断方法。
作者:林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Thumper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87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肺复苏后15min,观察组患者的PaO2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PaCO2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心肺复苏30min,观察组患者的PaO2、SaO2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PaCO2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有效率83.7%(41/49)明显比对照组63.2%(24/38)高(P<0.05),副反应发生率12.2%(6/49)明显比对照组39.5%(15/38)低(P<0.05)。结论:Thumper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徒手心肺复苏好。
作者:肖广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全身麻醉(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4例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均接受全麻,术后镇痛分别予以盐酸羟考酮注射液镇痛和硫酸吗啡注射液镇痛。观察两组镇痛后2、24、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情况以及补救镇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效果满意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镇痛后2h,两组VAS评分经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24、48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点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过程中,观察组的补救镇痛率为12.77%(6/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4%(16/4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4%(5/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8%(10/4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率为97.87%(46/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患者术后进行镇痛的过程中,较之硫酸吗啡注射液镇痛,使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镇痛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苏亮;朱佳琦;薛洋;段立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医院为依托单位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重点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的经验,提出改进重点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的举措。方法:对国内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的规范和研究文章,借鉴国外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经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强化依托单位与重点实验室间的良性互动,拓宽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三个方面举措,加强以医院为依托单位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运行和管理,增加区域卫生科研实力。
作者:张海燕;李晓晴;张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肺癌脑转移病灶患者伽马刀放射治疗(放疗)及全脑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50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使用伽马刀放射治疗或全脑放射治疗。伽马刀放疗组和全脑放疗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伽马刀放疗组和全脑放疗组在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和1年无颅脑病灶进展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伽马刀放疗组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全脑放疗组;伽马刀放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全脑放疗组。结论:使用伽马刀放疗的不良反应率较小,疗效较好,因而整体由于全脑放疗,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也应该考虑患者具体情况而决定治疗方案,对于肿瘤较大的患者可以将二者结合以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敬聘;秦坤明;王仁生;阮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根管填充在牙体牙髓患者无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牙体牙髓患者(150颗牙),依据完成填充后医学影像学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三组,即适充组(50例,50颗牙)、欠充组(50例,50颗牙)和超充组(50例,50颗牙)。然后对三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适充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6%(3/50)明显比欠充组和超充组36%(18/50)、20%(10/50)低(P<0.05);适充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46/50)明显比欠充组和超充组60%(30/50)、70%(35/50)高(P<0.05)。结论:根管适量填充在牙体牙髓患者无痛治疗中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极大提升对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左丁;齐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肺功能指标变化与老年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研究组),与56例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三项肺功能指标。结果:在治疗之前老年肺心性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全血黏度(高/低切还原黏度)、BNP、PaCO2以及D-二聚体水平、血浆黏度都处于较高水平,PaO2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全血黏度(高/低切还原黏度)和PaO2呈现负相关关系(r=-0.59,P=0.03);而与PaCO2呈现正相关关系(r=0.58,P=0.04)。血浆BNP和全血黏度(高/低切还原黏度)、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浆粘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r=0.63,P=0.001)。在治疗后患者的血浆粘度、D-二聚体水平、BNP、PaCO2以及全血黏度(高/低切还原黏度)显著性降低,PaO2显著性提高,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5.63,P=0.02)。但各项指标的正相关、负相关关系和治疗前相同。此外,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凝血功能(TT、APTT、PT)明显较短,但是治疗以后数值明显延长,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6.13,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三项肺功能指标可作为评价老年肺心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疗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郎永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分析常规治疗辅以运动康复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对其血浆BNP及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另取50例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空白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运动康复训练,空白组不做任何干预措施,对比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和醛固酮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和醛固酮水平与其心力衰竭程度呈负相关性;经过治疗后,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和醛固酮水平均有所下降,但是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6.8%)明显优于对照组(66.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后其血浆BNP和醛固酮水平明显下降,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丽芬;皮林;赵晓静;胡江乔;高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在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医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的患者4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和三联活菌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三联活菌组在常规保肝基础上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每天2次,连续服用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及细胞炎症因子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保肝治疗组患者和三联活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保肝治疗组(49±16)、(53±18)和三联活菌治疗组(38±12)、(42±17),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均有降低(P>0.05),三联活菌治疗组下降的程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者血浆中IL-2水平明显升高,而IL-6及TNF-a的含量降低明显。结论: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合并常规保肝药物治疗慢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能够辅助治疗肝硬化,对肝硬化的肝功能提高和炎症因子的改变有一定的作用,在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保护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作者:郑建军;李映红;田孝峰;蔡珍华;刘开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沙利度胺结合化学治疗(化疗)用于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化疗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低剂量沙利度胺结合化疗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便秘和轻度嗜睡发生率、血红蛋白水平、Karnofsky评分90.0%(45/50)、36.0%(18/50)、20.0%(10/50)明显比对照组60.9%、0、0(28/46)高(χ2=5.02,P<0.05),血M蛋白水平、骨髓浆细胞数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低剂量沙利度胺结合化疗用于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张付华;刘珍;孙学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正畸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观察组和采用传统强支抗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测量项目的差值、咀嚼功能以及牙龈情况。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时,两组患者A-RL、U6A-RL、U6S-RL、U1A-RL、U1E-RL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以及牙龈指数、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取得与传统强支抗相当的固定效果,且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咀嚼功能和牙龈情况,是口腔正畸治疗的理想方法。
作者:杨英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为了分析对子宫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我们对比研究了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清扫术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抽取72例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36例对照组的患者通过常规的开腹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方案治疗,而36例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腹腔镜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方案治疗,探讨和研究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统计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住院天数)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恶性肿瘤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清扫术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而且降低了手术中的各种风险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周文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一期联合修复/重建后内、后外侧韧带结构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并早期系统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8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30~47岁,平均年龄40岁。采取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异体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PCL)、联合修复/重建后内(PMC)、后外侧韧带结构(PLC),并早期行系统康复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前(26.6±5.2)分,末次随访时(77.1±10.5)分;患膝关节活动度术前(65.5±5.5)°,末次随访时(125.0±8.9)°,手术前、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一期联合修复/重建后内、后外侧韧带结构并早期系统功能锻炼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作者:杨玉鹏;罗高斌;劳山;薄占东;花奇凯;李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并发不典型腹水自发性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从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并发不典型腹水自发性感染患者中随机选择116例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较之对照组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治愈/好转的患者103例,未愈/死亡患者13例。肝肾综合征和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分级以及肝性脑病对观察组预后影响情况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肾综合征和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分级以及肝性脑病会对肝硬化失代偿并发不典型腹水自发性感染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临床要注意尽早进行诊断和对症治疗以提高预后。
作者:杨发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维持化学治疗(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的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的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60.0%(24/40)、85.0%(34/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16/40)、60.0%(24/40)(P<0.05),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1年、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耐受性、延长生存期。
作者:黄印强;吴清艺;朱英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L1CAM在Ⅰ期Ⅰ型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Ⅰ期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免疫组化试验对其病理标本中的L1CAM含量进行检测,对比分析50例研究对象的L1CAM检测结果情况以及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情况。结果:分别对50例患者实施检测后,阳性患者所占百分比(72.00%)与阴性患者所占百分比(28.00%)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患者疾病反复发作情况(83.33%)与阴性患者疾病反复发作情况(14.28%)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1CAM在正常子宫内膜中不表达,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且L1CAM阳性的患者其术后的5年生存率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可以用于对子宫内膜癌的检测与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鲍二臣;陆晓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刀口局部浸润罗哌卡因和口服曲马多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40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根据随机化分组表分为两组。A组采用静脉给予舒芬太尼加曲马多镇痛泵。B组多模式镇痛组采用术前局部注射0.5%罗哌卡因加术后口服曲马多。记录术后6,12,24小时疼痛VAS评分以及其它并发症。结果:B组患者在术后6小时镇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术后12小时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恶心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镇痛加口服曲马多可满足腹腔镜阑尾切术后镇痛需要,并有较少的并发症,利于患者早期下床和排气。
作者:孙逊;吴振茹;程庆好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