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梅
职业病是一个隐形杀手,处理不当会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是导致其劳动能力过早下降.因此,必须做好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该文主要是对职业病的现状、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进而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作者:杜俊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人性化服务在儿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该院儿科门诊进行治疗的患儿,将200例患儿按时间分为2组,100例/组.其中,一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人性化服务管理(人性化服务组).对比两组患儿的合作程度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焦虑、抑郁程度.结果 人性化服务组患儿的合作率为97.00%,人性化服务组患儿家属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别为(22.35±4.18)分、(27.68±3.86)分,人性化服务组患儿家属对儿科门诊各个方面的满意度均较高,上述3项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门诊护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服务的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王彬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属于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与发展前景.基于此,医院需不断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强化,积极将数字信息化引入到其中,使人事档案工作的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该文基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数字信息化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应用与管理建议,以期使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者:官瑞霞;李冬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在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临床价值以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的1023例样本均从该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研究的实验室资料,予以PDCA风险管理,且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样本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实验室样本不合格率.结果 实施PDCA循环之前实验室样本不合格率为7.75%显著高于实施PDCA循环之后实验室样本不合格率为0.96%,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风险管理过程中样本不合格主要原因包括样本量少、样本凝固、溶血、脂血、不正确抗凝比例、样本污染、抗凝管错误、条形码重复、患者信息错误等.结论 将PDCA循环应用于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过程中效果显著,可以提升管理水平,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宫美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应用性学科,有极强的技术性与实践性.为深化理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一定要开设实验课,这是将专业学生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因为实验课教学质量直接对学生临床实习及工作的制作能力产生影响.因此,需转变当前教学模式,对实验教学予以强化,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切实提高,从根源上将学生实践能力低的状况改善,而当前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在于如何对该专业学生实践技能与临床技能予以培养,针对教学薄弱环节院校逐渐实施校企合作,形成实验教学新模式,现具体探讨该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
作者:张学俊;单政;杨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分析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焦虑水平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6年3—11月呼吸内科收治住院的9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S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以问卷形式调查90例患者的焦虑水平情况,并对调查结果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焦虑发生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年龄≥50岁患者明显高于年龄﹤50岁,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患者明显高于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3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出现焦虑情绪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大,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均为影响焦虑发生的主要因素,应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
作者:李平路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妇产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情况,寻找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法 ,以期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该院行剖宫产和自然分娩者的病例资料,对每位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然分娩的手术类型较多,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无指征用药情况;而行剖宫产的产妇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滥用现象,不符合使用原则.结论 妇产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还有待提高.
作者:高英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高中生抑郁症患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择淄博第四中学436名在校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抑郁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该研究共检查出抑郁症100例,抑郁症患病率为22.94%(100/436);高三抑郁症患病率27.45%(56/204)高于高一18.97%(44/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抑郁症患病率27.75%(58/209)高于男性18.50%(4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压力与抑郁程度相关性高,重度抑郁占8.94%(39/436).结论 高中生抑郁症患病率较高,学习压力、考试失败为抑郁症主要影响因素,且高三抑郁症患病率高于高一学生,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预防抑郁症发生.
作者:李凌峰;张志成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构建合理的诊疗模式,改变居民的求医意识和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优化资源,改变基层内部的市场机制,促进建立分级诊疗,提升百姓的卫生获得感和满意度.方法 在中心遴选建立1个家庭医生工作室,从加强服务体系、机制、能力建设着手,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联合体服务、签约服务和其他服务等.结果 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模式,有益于建立分级诊疗格局,促进社区卫生与二三级医院的双向联动,服务内容更广,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率有效提高,切实提高签约居民的卫生获得感,提升居民的满意度.结论 家庭医生工作室有效利用整合区域资源,更好促进分级诊疗格局,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值得推行.
作者:刘露霞;钟宇;聂小旭;罗小小;杨海琴;李丹;周璐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该文从层级管理相关概念及神经内科疗区的特点等方面出发,概述了层级管理的定义、研究现状、国内分层管理方法及神经内科分层管理的意义等等,明确介绍了层级管理中护理职责要求及开展方法,展示了层级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对护理人员本身的作用,对护患关系及医护关系的作用等,为今后神经内科疗区及医院其他疗区层级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作者:商婧;郑蕾蕾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但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来看,农村所享受的服务要远低于城市.为了能使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得到提升,减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必须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政策.文章首先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含义和意义进行阐述,通过这一政策的意义和具体实施的措施进行对该政策的分析.
作者:都琳卿;徐凌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骨折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在集中护理管理模式下所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骨折手术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另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来院就诊的骨折手术患者46例为观察组,并予以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19.46±4.23)分、(21.56±3.52)分,均低于对照组(t=11.64,13.57;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且观察组有相对更短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骨折手术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降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发生率,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近些年来人们对医院的医疗手段和设备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对医院内部的管理部门、后勤集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医院人流量大,资金流动多,医院内部的管理较为复杂,医院后勤的经济核算对医院成本及运营管理有较大的影响.该文首先对医院后勤经济核算的概述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当前医院后勤经济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来提升医院后勤部门的工作质量,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李洪兵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在产科实习带教过程中应用临床专病实境教学的价值.方法 将80名护士生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临床专病实境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分析相关结果 .结果观察组护士生对于临床专病实境教学法表示满意.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成绩明显较高(P﹤0.05).结论 在产科实习带教工作中,应用临床专病实境教学法,可加深护士生基础知识,提升动手能力,有助于发散性思维培养,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魏卫红;徐晓波;张晗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该文从薪酬激励、医生声誉、监督管理机制3个方面分析了医疗保险运行过程中医生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在介绍KMRW声誉模型原理的基础上,利用KMRW声誉模型对医疗保险中存在的医生道德风险规避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从体现声誉价值的薪酬改革、建立医生声誉记录与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控制医疗保险中医生道德风险发生的方法与途径.
作者:于微微;徐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品管圈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100名医务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医务人员宣传评分(95.26±2.13)分,素质评分(95.36±2.01)分,解决问题能力评分(97.65±2.11)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管理满意度98.0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品管圈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何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使急诊科患者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方法 该次研究选择该院急诊科在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和护理工作人员20名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投诉率.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患者及家属对该院急诊科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实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士理论考试分数、技能操作分数、文书书写分数均高于实施前,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投诉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缓解护患之间的关系,使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加,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在山西省某市范围内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风险认知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了解程度;分析公众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渠道,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影响公众认知的各方面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16年1—2月对山西省某市600名居民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山西省某市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关注程度较高,但认知程度较低;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太信任,担心其安全性和科学性;公众信任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为官方消息;不同婚姻状态,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情况会影响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和行为.结论 相关部门要加强食品添加剂的宣传教育,选择合适的方法,改善公众的担心和不信任情况;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作者:郭文慧;王军;程景民;郭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麻醉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高校教师采取PPT教学,通过投影仪仅能够显示出二维的图像,无法给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学习体验.近年来,随着VR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其在教学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在此背景下,采用VR技术进行麻醉学教学,通过VR技术创造的虚拟的三维环境和人机互动环节,能够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根据VR技术给教学手段带来的变革,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即采取讲授法与分组讨论法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进一步保障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秦洪彬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于2015年10月在检验质量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包含室内质控、室间质控、临床样本质控,加强检验人员评价、患者评价、检验科评价、科室间评价及医务科评价等,同时强化整理、整顿、整洁、标准化、自我约束等质控,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与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期间的患者检验满意度、临床科室满意度及检验人员检验标准知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检验满意度98.00%、临床科室满意度95.16%均显著高于实施前88.00%、83.87%,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检验人员检验标准知晓情况显著优于实施前,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质量管理中应用后,有效进一步提高检验质量,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加强检验人员对检验标准的认识,利于增加医院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作者:赵林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