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微创与常规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分析

赵铁彦;赵华;樊晨;陈文斌;院存珍

关键词: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胆结石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微创与常规肝部分切除术对于治疗肝胆结石的效果差异。方法:肝胆管结石患者共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微创手术组组和常规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组,每组20例患者。比较手术后临床效果,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恢复等指标差异。结果:与常规开服部分肝切除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P<0.05),出血量低于常规开腹手术(P<0.01),常规组中有4例患者术中需要输血,微创组没有输血病例,患者术后的胃肠蠕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常规开腹组(P<0.01),术后并发症比较,微创组患者并发症患者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腹部分肝切除术均能有效治疗肝胆结石,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更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会阴侧切术对经阴道分娩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对经阴道分娩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340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170)和对照组(n=170),观察组产妇行会阴侧切术,对照组产妇行常规单纯会阴保护,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会阴裂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新生儿窒息的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均<0.05。结论:经阴道分娩过程中所采取的会阴侧切术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作者:宋亚琴;马锦琪;徐惠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尿动力学检查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160例高龄高危BPH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后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对治疗后病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后选择治疗方案后,明确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选择手术治疗的与治疗前相比,QOL、IPSS评分显著性降低;尿动力学各项观察指标显著改善;对逼尿肌无力,高顺应性膀胱、膀胱感觉减退选择保守治疗(留置导尿或单纯膀胱造瘘)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通过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的BOO和膀胱逼尿肌功能,做出BPH的治疗方案。

    作者:段晓波;李令勋;代庆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与肾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与肾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2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A组(1支组,n=52)、观察B组(2支组,n=61)、观察C组(3支组,n=13)。同时选择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血脂水平与肌酐清除率。结果:观察组的HLD-C、ApoA1及CCr低于对照组,ApoB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观察组间的HLD-C、ApoA1、ApoB及CCr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与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黄财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肾康注射液在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治疗在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93例患者,分为干预组47人和对照组46人,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干预组则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结果:干预组有效率、治疗后Cc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好于治疗前(P<0.05);干预组治疗后Scr、BUN、β-MG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肾康注射液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邓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与清开灵序贯疗法对小儿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和清开灵序贯疗法对小儿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给药,对照组清开灵序贯给药,对比两组的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胸部影像吸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音消失时间、疗程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共分离出62株病原菌,其中观察组分离出病原菌29株,对照组分离出病原菌33株;治疗后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临床症状消失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未见有肝肾功能损害,安全性好。

    作者:李岚;何美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UAP患者双盲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进行抗心绞痛用药治疗基础上,研究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观察两组血脂水平、疗效、用药期间症状发作情况、急性心脏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脂水平获得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平均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平均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MI和PCI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UAP疗效较辛伐他汀更佳,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心绞痛不良症状、降低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丁小蓉;王荣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期孕妇空腹血糖监测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孕妇空腹血糖监测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种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随机选取同时期的4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各个阶段的空腹血糖值,分娩方式,妊娠过程中所合并的疾病及新生儿的情况。结果:糖尿病组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均要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其他疾病的情况要明显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剖宫产孕妇的例数要明显多于对照组;糖尿病组新生儿的平均体重要明显重于对照组,而新生儿出生后5min,10min的Apgar评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孕妇空腹血糖监测能够筛检出一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疑似患者,为临床诊断提供证据。

    作者:唐德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亚甲蓝法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亚甲蓝前哨淋巴结(SLN)活检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分期为T1~T2期且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采用乳晕及肿块周围皮下注射亚甲蓝的方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前哨和非前哨淋巴结均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60例患者中,58例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107枚,检出率、假阴性率、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6.7%,9.5%,90.5%,84.5%。2例检出失败者,年龄均≥60岁,BMI>25。结论:亚甲蓝染色法SLNB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前哨淋巴结能准确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

    作者:张红丹;吴旦平;汪波;商江峰;陈颖;苏文捷;宋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从胰岛素注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胰岛素注射教育现状

    目的:探讨胰岛素规范注射教育现状,寻找应对方法。方法:采用经信效度检验的调查表,以问卷的形式对全院病区助理及责任组长展开问卷调查。结果:胰岛素相关知识知晓率达98.9%,胰岛素注射相关信念肯定回答率87.6%,胰岛素注射相关行为执行率82.3%,三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培训的深入,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掌握较好,但注射教育相关信念有待加强,注射相关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

    作者:孙春霞;林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牛黄解毒片的临床新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牛黄解毒片在临床的新用途。方法:带状疱疹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同时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处理。皮疹处疼痛严重者,给予口服维生素B1。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局部给予牛黄解毒片磨成粉状外部湿敷,以7d为一疗程。比较治疗1疗程后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牛黄解毒片用于外用治疗热象明显的皮肤病效果明显。

    作者:谢明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体重指数与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发病率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1668例行骨密度测量的健康体检者按BMI分为体重偏低、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四组。比较各组间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结果:随着体重指数的增高,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降低(P<0.01),女性绝经后与绝经前比,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增高。结论:体重偏低者、特别是体重偏低的绝经后女性更易患骨质疏松,应加强体重偏低者(特别是体重偏低的绝经后女性)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早期干预,以避免骨折的发生。

    作者:徐丽娟;郭功兵;唐世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宫外孕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排气时间、导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疗效显著,具有腹壁切口小、对胃肠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大限度保留患者生育能力。

    作者:丁燕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奥美沙坦酯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联合吲哒帕胺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3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贝那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沙坦酯联合吲哒帕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谷峰比值、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有效率、SBP、DBP、谷峰比值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奥美沙坦酯联合吲哒帕胺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见效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志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宫颈癌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宫颈癌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微血管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的49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49名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3d、7d与对照组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微血管密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d与7d的血流动力学及微血管密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7d均低于治疗后3d,且治疗前及治疗后3d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分期者的变化均较大,P均<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宫颈癌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微血管密度的变化较为明显,对不同分期患者的干预效果均较好。

    作者:王文辉;彭振宇;雷小林;林远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口服替吉奥在晚期消化道肿瘤维持化疗安全性观察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口服替吉奥作为晚期消化道肿瘤维持化学治疗(化疗)的耐受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有可测量病灶晚期消化道肿瘤采用标准剂量替吉奥口服,观察其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白细胞减少发生率30.0%,恶心呕吐发生率23.3%,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0例中,CR1例,PR9例,客观有效率(RR)33.3%,疾病控制率(DCR)为53.3%。结论:口服替吉奥在晚期消化道肿瘤维持化疗耐受性好,安全、方便,近期疗效确切。

    作者:詹颖;陈巧慧;江冬容;孙畋;阙小梅;许香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GGT、GGT/CHE、GGT/ALT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旨在分析GGT、GGT/CHE、GGT/ALT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肝癌患者、我院的正常体检患者与乙肝患者各46例,分别进行GGT、CHE和ALT的检测。结果:乙肝组患者的GGT、GGT/CHE与GGT/ALT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癌组的GGT、GGT/CHE与GGT/ALT均明显地高于正常组与乙肝组(P<0.05)。结论:GGT、GGT/CHE、GGT/ALT在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鲜胜;付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对合并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目的:评价胃大部切除术Roux-en-y吻合对合并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因胃癌或胃溃疡同时合并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P<0.05)。14例病人不需要药物和饮食控制达到糖尿病治愈标准(51.85%)。10例病人治疗药物较前减少,糖尿病明显改善(37.03%),总体有效率81.2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对合并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手段,但其机制尚不明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二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持续正压通气治疗54例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者108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给予经鼻导管吸氧,而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并结合鼻塞式的持续正压通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h后的血气分析值变化、治疗8d后的总体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患儿喘憋消失所需时间、发生并发症的比例。结果:治疗2h后实验组患者的pH值、动脉氧分压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8d后其总体治疗有效率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的喘憋消失所需时间、发生并发症的比例也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陈召金;黄敏辉;姚慧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目的:观察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22例初发AP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ATRA 30mg/d联合复方黄黛片每天3~5片,每天3次,10天后加至30片每天,口服;对照组:ATRA30mg/d,口服与As2O3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持续缓解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8例ATRA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患者7例完全缓解率(CR)并长期存活,1例无效。结论:复方黄黛片联合ATRA治疗APL疗效良好。

    作者:韦惠琴;钟卫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龄老年人脉压差、血脂、血糖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动脉硬化除去年龄因素以外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体检的老年人279例,分析脉压、平均动脉压与糖尿病、高血压病的关系及不同脉压水平下血糖、血脂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脉压、平均动脉压与血糖、血脂、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高龄老年人动脉硬化、血管顺应性减低与血糖增高、血脂代谢紊乱、收缩压增高有关。结论: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及血脂紊乱的治疗、加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对老年动脉硬化的防治有积极作用。

    作者:丁翊;刘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