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王兰;杨丽;刘琳琳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6例,分为实验组52例,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对照组44例,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黄疸完全消退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伍庭林;伍廷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索ET、CGRP、MDA等物质与急性胰腺炎发病之间的临床相关性,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以100名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分为MAP组和SAP组,并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和血清内的ET、MDA、SOD等生化指标,并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结果:MAP组患者的ET、 NO、SOD水平显著下降而CGRP、MDA水平明显升高,且MAP组患者在ET、CRGP和NO的改变程度方面较SAP组更为显著(P<0.05);但在SOD下降和MDA的升高程度方面,则以SAP组较为显著,与MAP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此外,SAP组患者的ET/CGRP、ET/NO以及MDA/SOD比值较MAP组和NC组均有明显的升高,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ET/CGRP、ET/NO以及MDA/SOD三组活性物质的失衡是导致AP发病和发展为SAP的重要因素,三组物质的比值可反映AP的严重程度。
作者:许统俭;王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特点、采用炎琥宁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秋季腹泻的有效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炎琥宁5mg/日)与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0mg/日,治疗5~7天)各60例,试验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72.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和泻火燥湿的功效,炎琥宁是从穿心莲中提取的一种有效的纯中药制剂,在近年来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的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广受患儿和医师的青睐。
作者:廖春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和血尿素氮(BUN)等5项指标都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明显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作者:郭其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比传统开腹与腹腔镜治疗的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1年06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剖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切口大小明显少于对照组,不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治疗前WBC、N与L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对照组的WBC与N水平显著升高(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备手术时间快、创伤少、切口小等特点,同时安全性好,对于机体的影响小,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运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高支链氨基酸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对10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2天及手术后7天应用高支链氨基酸500ml/d,63例患者使用平衡氨基酸500ml/d作为对照组,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血浆白蛋白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支链氨基酸能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低蛋白血症程度,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刘瑜;谢德耀;池闯;程德志;何志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15日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一文。
作者:温雅歆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70例不孕症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对照组行X线下导丝介入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有效率的差异。结果: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后输卵管通畅度及妊娠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输卵管不孕,疗效确切,输卵管复通率及妊娠率高,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孔彩霞;符圆圆;朱益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急诊骨科患者术前使用洛索洛芬钠对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急诊骨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3、5、7天的疼痛VAS评分均较低,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评分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骨科患者术前使用洛索洛芬钠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作者:俞玫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对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干预的效果和体会。方法:把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5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25例患者,应用常规干预,观察组2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和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行优质干预,能够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成功概率,且有利于控制并发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联合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研究其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诊断,减少临床不适当抗菌素应用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将其区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又分为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分别检测其血清PCT及CRP水平。结果:感染组新生儿治疗前PCT、CRP血清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01;治疗前组均高于治疗后组,P<0.001;治疗后组和非感染组相比,血清PCT、CR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测定血清PCT,CRP可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指导早期适当应用抗菌素,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同时减少临床不适当的抗菌素应用,减少细菌耐药和菌丛失调。
作者:张艳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巴坦钠/头孢哌酮治疗小儿急性菌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菌痢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4例患者采用舒巴坦钠/头孢哌酮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头孢噻肟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发热、腹泻、大便培养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巴坦钠/头孢哌酮治疗小儿急性菌痢具有较佳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撖耀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观察对消化内科患者采用无痛胃镜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10例采用无痛胃镜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胃肠道检查治疗,试验组患者先予以麻醉镇痛,再对采用无痛胃镜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8.06%,对照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58.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发生疼痛9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发生疼痛87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无痛胃镜诊治消化内科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云华;江应平;郭良忠;吴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骨转移瘤临床诊断中99mTc-MDP全身骨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于我院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3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99m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确认是否存在骨转移瘤,并将两种检查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3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确诊恶性肿瘤骨转移者277例,CT检查诊断280例,误诊率为11.55%,漏诊率为10.11%,准确率为81.82%,敏感性为89.89%,特异性为88.45%,阳性预测值为86.28%,阴性预测值为22.64%,99mTc-MDP检查诊断242例,误诊率为4.69%,漏诊率为5.78%,准确率为91.21%,敏感性为94.22%,特异性为95.31%,阳性预测值为87.36%,阴性预测值为39.62%,两组患者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间差异均比较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99mTc-MDP全身骨显像是早期诊断骨转移瘤的安全、有效检查方法,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分期、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张婷;姚昊;王志忠;何宝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异位妊娠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实施腹腔镜手术,根据患者对生育的要求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结果:80例均于镜下成功完成手术过程,无中转开腹,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55.69±11.34) min、术中出血(87.20±10.46) ml、肛门排气(1.22±0.12)天、术后镇痛2例(2.50%)、术后愈合好,住院时间(4.22±1.35)天。结论: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红梅;王晓黎;邓祥燕;钱青;刘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叶酸及维生素B12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治疗效果,寻求效果更好的药物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我院心内科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实验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记录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实验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较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实验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叶酸及维生素B12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且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振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以及与社会小组(CBO)合作动员男男性接触者到社区检测的工作模式。方法:选取五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医务人员对前来就诊的有高危险行为的人群和CBO转介来的男男性接触者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和咨询。结果:医务人员共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7701人,发现阳性者10例,阳性率0.13%,CBO动员检测552人,发现阳性7人,阳性率1.27%。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工作是可行的。
作者:赵月娟;厉成梅;卢红艳;孙燕鸣;刘国武;夏冬艳;贺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充血性心衰已成为新世纪心脏学的一大挑战。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病率约占35~74岁从群的1.3%。心力衰竭的预后不良,尤其是难治性心衰,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这类病人对一般抗心衰药物效果较差,治疗比较棘手。本文就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患者使用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及速尿治疗难治性心衰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心红;陈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特发性间质性纤维化(IPF)并发肺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IPF并发肺心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观察两组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NT-proBNP、SGRQ评分改变。结果:前列地尔能缓解IPF并发肺心病的临床症状、改善呼吸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PAH)及提高生命质量;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血气分析、SPAP、NT-proBNP、SGRQ评分改变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仅有PaCO2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呼吸功能,降低PAH、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赵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