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尹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焦虑的治疗效果和优势.方法:将冠心病合并焦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黛力新治疗和黛力新加中药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末及治疗后8周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末与治疗前比较SAS评分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8周末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用黛力新和镇静剂剂量和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和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优势.
作者:刘永娟;肖海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结石性脓肾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行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一期手术26例,二期手术6例即一期经皮肾穿刺造瘘,二期超声碎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5例术后体温为(38~39)℃,(3~7)天后恢复正常,其余病例体温<38℃.随访6月~4年患肾功能恢复部分恢复28例(87.5%),患肾萎缩4例(12.5%).结论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治疗结石性脓肾具有安全、高效、微创的优点.
作者:徐兴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细胞可分化成为脂肪、软骨和髓基质等多种间充质组织,这些中胚层前体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分化能力极强.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在不同的条件下能被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1,2].软骨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其增生能力极弱,破坏后难以再生.因此软骨创伤后的修复是医学上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修复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了医学界的重视,本文对骨髓间充质细胞向软骨组织细胞的分化研究及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余瑞新;杜远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失调性疾病,患者可在患病后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其中部分患者会表现为房颤、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1],又称为甲亢性心脏病.由于患者症状不明显,临床诊断时往往容易漏诊.QT间期离散度是近年来发现的对甲亢性心脏病有一定诊断价值的指标.我院为探讨其临床价值,进行了本次试验.
作者:廖浩峰;黄仕尧;廖铁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以替吉奥单药方案对进展期胃癌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作用.方法:随机把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行替吉奥单药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直接行手术治疗.观察新辅助化疗的毒副反应、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根治性切除率、术后病理分期与术前临床分期差异.结果:观察组中22例完成根治性切除,对照组中19例完成根治性切除;观察组中8例术后病理分期低于术前临床分期,对照组中1例术后病理分期低于术前临床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吉奥单药新辅助化疗方案应用方便,毒副反应低,可降低进展期胃癌的病理分期,提高手术根治性切除率,未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颖;杨大明;邵俊;杨希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硒酵母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一氧化氮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尔茨海默病组(20例),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和对照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服硒酵母胶囊,用硝酸还原法及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NO及hs-CRP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升高NO(P<0.05),降低hs-CRP水平更明显(P<0.05).结论:硒酵母可能对AD患者炎症反应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有潜在的修复作用.
作者:徐进亮;李亮;王建华;毕建波;曲忠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地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中药灌肠是通过导滞泻浊达到从肠道清除毒素而改善症状的目的.慢性肾衰常见证型为湿浊内盛、中气虚陷、阴血衰竭,此为本虚标实.大黄因其具有清热解毒祛瘀之功效,故常用于慢肾衰的治疗,但其口服峻猛,必致泻下,虚体难支.
作者:李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对采用利福布丁与莫西沙星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耐多药结核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五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耐多药结核病的确诊患者病例84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2例.A组患者采用口服莫西沙星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口服利福布丁加莫西沙星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利福布丁与莫西沙星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耐多药结核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十分明显,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值得使用和推广.
作者:王嘉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肾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肾内科2010年12月份~2011年4月份归档病历3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药品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联合用药、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0份病案中有20份病案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66.67%,抗菌药物品种达13种,主要是头孢菌素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10种、喹诺酮类1种、青霉素类1种、大环内酯类1种;用药过程中,单用占80%、二联占15%、三联占5%;DDDs排序前3位的是头孢美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所用的抗菌药物除克拉霉素、头孢呋辛DUI>1外,其余均DUI≤1.结论:我院住院肾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朱明辉;王金宏;高义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笔者在临床上观察了三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患者,此病因为久病体衰又术后气血亏虚胃瘫不能进食而病的危侯,属于难治范围.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又称为手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胃大部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胆囊切除等手术后所发生的以胃排空不良为主要表现,经保守治疗可以恢复的一种并发症,并无机械性梗阻[1].经西医治疗效果不显而向中医针灸求治,现仅举一例加以说明.
作者:邢来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掌握心电监护知识现状,发现薄弱环节及影响因素,为合理组织培训,提高护士心电监护知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对122例护士进行心电监护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护士掌握本科室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对心电图判读知识掌握欠缺,发现异常心电图不能及时对症处理.结论:护士对心电监护知识仅掌握在使用上,参加针对性培训及实践能提高心电监护水平.
作者:张丽梅;龚积艳;田娟;田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结果:(1)实验组显效率(X2=4.396,p<0.05)和总有效率(X2=4.070,p<0.0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实验组LVEF(t=3.147,p<0.05),LVESD(t=3.463,p<0.05)和LVEDD(t=4.138,p<0.0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3)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能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效果,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考虑.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影响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于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影响其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280例随访患者中,178例复发,复发率为63.57%.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复发率为73.34%;胃溃疡复发率为67.96;复合性溃疡复发率为37.5%.分析结果显示PU复发的6个危险因素:男性、不良生活方式、服NSAIDs、精神因素、春秋季节、未维持用药,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有针对的对复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进而阻止溃疡复发,减少复发率.
作者:郭静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之一.1966年,Gabbay等[1]提出了多元醇通路及其活性增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中作用,首次揭示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分子机制.随后,人们相继发现了非酶糖基化终产物(AGE)增加、蛋白激酶C(PKC)活性增强及氨基己糖通路增加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有关.但是,临床上对这些通路分别予以抑制却未取得预期的试验结果.
作者:南冀萍;张志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XCL12与CXCR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二者与淋巴结及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胃组织中CXCL12与CXCR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二者与淋巴结及腹膜转移的相关性.结果:CXCLl2与CXCR4在胃癌中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及87.0%,均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胃癌组织中CXCLl2的表达情况与淋巴结及腹膜转移相关.CXCR4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CXCLl2与CXCR4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上调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和淋巴结及腹膜转移有关,CXCLl2与CXCR4很可能是协同胃癌进展、淋巴结转移及腹膜侵袭转移的重要分子.
作者:杨丽;朱旭;裴文仲;杨建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羟乙基淀粉联合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4例进展型脑卒中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使用依达拉奉与羟乙基淀粉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及生理盐水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的有效率89.3%,显著高于对照组69.9%(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张琳;齐伟哲;许东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240个甲状腺结节CT表现,分析甲状腺结节CT特点.结果:甲状腺腺瘤36例,CT诊断准确率83.3%(30/36);甲状腺癌45例,CT诊断准确率为73.3%(33/45);结节性甲状腺肿69例,CT诊断准确率为69.6%(48/69).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结节数目、形态、边界、包膜、钙化和密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是诊断甲状腺结节有效可靠的影像学方法,结节数量、密度、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及钙化对甲状腺结节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艳妮;胡建修;秦涛;刘良进;毕俊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11年6月期间,我科共收治5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前述乳腺癌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31例,接受保乳术;对照组26例,接受改良根治术.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美容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经过3年时间的随访,两组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相同,但是保乳术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因此保乳术是早期乳腺癌患者首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周联合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此病是目前世界性的难治性重大免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资料统计,RA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0.6%,近年来且呈上升趋势.
作者:魏淑凤;梁丽娜;李秀峰;李丽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7例胃癌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10天的CD3、CD4、CD8、CD4/CD8的检测,手术病例根据手术是否切除分为切除组、剖腹探查组,检测结果用spss13.0作统计分析.结果:切除组CD3、CD4术后10天较术前,术后1天相比有明显升高,术后10天即高于术前水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CD8、CD4/CD8水平,术后10天与术前、术后1天比较,CD8均值下降、CD4/CD8均值上升.探腹组比较围手术期免疫水平变化主要表现为术后10天较术前相比,CD3、CD4、CD4/CD8上升,CD8下降,但CD3、CD4变化幅度远小于根治组,且无统计学意义.分期为IIIa,IIIb两组的CD3、CD4水平术后10天较术后1天,术前相比有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癌患者应力争行根治性切除,对于较晚期患者,也力争大限度地去除或减少肿瘤负荷,大限度地减少免疫抑制因子的释放,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邵俊;陈颖;杨大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