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奉贤区院前死亡病例急救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杨魏魏;肖维春

关键词:院前死亡, 影响因素, 对策
摘要:目的 了解该站院前急救死亡情况,综合分析影响院前急救成功的因素及找出相应对策,以期达到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也为以后建立急救网络提供依据,为加强急救人员的重点培养提供方向.方法 该文统计分析2016年4月—2017年3月该站部分医生出车接诊的56例死亡病例,回顾讨论院前死亡病例急救成功的的影响因素,重点突出院前死亡病例救护车接到指令抵达现场用时、第一目击者施救情况及救护车抵达现场后的救治情况等.结论 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管理体制,缩短急救半径,强化急救技能,建立急救网络,加大急救知识宣传等是努力方向,也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超声科室质量控制与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超声科室属于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随着近些年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我国几乎各级医院都成立了独立的超声科室,随之而来也带来了超声科室的质量监控和管理的诸多问题,比如说,超声科室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限、职责划分不明确;检查专业术语不统一;重复检查、过度检查、多余检查;超声科室工作量缺乏标准等.因此,必须及时加强对现代医院超声科室的质量监控和管理,可以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加强超声科室从业人员与全院其他科室从业人员的沟通交流、规范超声检查流程等方面入手,从多方面提高超声科室整体管理水平,真正为现代医学诊断检查服务.

    作者:柏秀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情景模拟护理教学在急诊科配合抢救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护理教学在急诊科配合抢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5年11月—2017年1月采用情景模拟护理教学模式的急诊科86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急诊科配合抢救的理论及操作培训,对情境模拟教学前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并调查对情景模拟护理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对比情境模拟教学前、后护生的急救理论成绩[(84.5±2.6)分vs(90.5±1.1)分]与配合抢救技术评分[(83.5±5.2)分vs(91.3±3.2)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情境模拟教学前相比,模拟教学后护生的学习兴趣、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自学能力、急救护理能力和总满意度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配合抢救培训中采用情景模拟护理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护生的操作技能、抢救配合能力与综合能力.

    作者:杨莲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医学科中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老年医学科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12月老年医学科收治120例患者为作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老年医学科收治130例患者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住院期间进行老年医学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包括: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病区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保证环境的安全.结果 观察组老年医学科护理安全评价(94.26±3.39)、护理满意度(96.76±1.34)高于于对照组的(88.78±5.28)、(91.56±3.09);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1.54%、护理投诉0.77%低于对照组的6.67%、5.00%(P<0.05).结论 老年患者是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在老年病护理中,要加强识别护理风险,有效评估风险所带来的伤害,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从而降低护理的风险性,让护理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葛红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运用品管圈提高手术室手卫生依从性的护理实践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室手术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实践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2016年2—8月活动的实施来分析影响手术室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和实施方案.结果 手术室手术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63.5%降到11.0%,目标达成率为123.0%,进步率为82.7%.结论 品管圈活动运用于手术室工作中,使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取得显著效果,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调动了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高了工作品质,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丁海霞;王玉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护士长提升门诊护理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探析

    现代医院管理对门诊护士长的日常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要提升、护士长的工作能力,必须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护理方面的质量,运用合理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加强护理人员的全面发展,全面把握好护理目标管理,提升门诊护理的基础质量,组织门诊护士边工作边学习,同时激励门诊护士在业务上不断进取.同时,要采用心理学方法,积极地发挥门诊护士的管理潜能,加强护士长自身的修养,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要有很较强的管理能力,要有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主动做好学科带头人,护士长还要具备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及创新意识.

    作者:赵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口服抗酸药用药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该院2014—2016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口服抗酸药的用药现状和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对该院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2014—2016年的全部消化系统用药和口服抗酸药的销售金额逐年增长;PPI的销售金额和构成比逐年增加,分别为145.24万元(92.21%)、171.63万元(95.21%)、182.61万元(95.67%);各品种口服抗酸药的DDDs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碳酸氢钠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DDC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磷酸铝凝胶、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结论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口服抗酸药近年已经由PPI占主导地位.虽然PPI的DDDs、DDC均高,其价格相对较高,但临床更加趋向于选用起效速度更快,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更少,效果更佳的PPI,仍使其成为临床一线口服抗酸药.

    作者:聂云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妇产医院临床路径带教方法及优势研究

    临床路径护理教学方法即把临床路径新理念纳入临床护理教学中,使用临床路径这种平台来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妇产医院临床护理路径带教方法是先让护生熟悉临床护理路径,带教老师进行分析和讲解,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查房,带教老师要注重案例指导,并通过讨论解决护理问题,后总结护理带教的效果.另外通过护生填写带教方法满意率调查表,可以考察带教老师在激发学习兴趣、诊疗规范化、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师授课满意度等方面的综合护理教学效果.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教学的方法,不仅能规范妇产疾病护理的教学流程,而且还更有利于对护生实施规范化的培养.但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方法,不能成为培养护生的唯一方法,要多与其他的护理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高健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精神科住院患者易发生的安全问题与对策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精神疾病患者备受社会关注.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患者通常表现为自我认知能力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减弱、易兴奋、冲动,发生伤害自身和他人的不安全事件.因此护理安全问题是精神科病房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保障精神科各项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合理排查各种易发生的安全问题,制定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才能为患者疾病恢复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满意的就医环境.

    作者:纪桂英;谢晓燕;邢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普通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中护理管理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评定

    目的 探究护理管理干预模式渗透在普通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12月收治的225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6—12月收治的2250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护理管理干预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7%vs 4.22%)(P<0.05).结论 将护理管理干预模式渗透到普通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有助于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公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为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调查问卷》对2016年8—12月收治的300例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各分项平均通过人数与完整答卷人数对比计算各分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调查问卷》根据每项选项实际选择人数与完整答卷人数对比计算健康教育需求率.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64份.《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中各分项知晓率均不高.《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调查问卷》健康知识内容分项中对自身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需求高,健康教育形式分项中健康讲座、现场健康咨询和发放宣传材料需求率较高.结论 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应主要针对自身精神疾病并辅以多元化健康教育形式.

    作者:周雷;黄嵘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该文以某三级甲等医院取得的成效为例,通过探讨不良事件的上报意义、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机制等各个方面,对该院不良事件进行分类统计,论述该院通过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有效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降低了医疗风险,并对如何完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提出设想,以寻求一条科学质控之路,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对医疗不良事件的管理水平.

    作者:陈蕾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基于物联网的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针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问题,该系统设计出一套基于物联网的多任务多终端远程护理信息系统来有效地解决实际护理工作.软件平台采用B/S模式和C/S模式相结合的结构,通过Internet将入院人员基本信息、医嘱信息、生命体征等参数信息传入医院信息管理服务器.主要介绍Android客户端设计方法和WWW浏览器平台设计,将物联网应用于日常护理工作中,提高了护理效率90%和医院护理信息管理水平.用户通过终端可以实时监控入院者现状,人机界面友好,能够很好地适应医护人员需求.

    作者:杨露;范莉;夏洋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6月放射科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2016年7—12月采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80例,评价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检查等待时间、重复扫描率、对比剂渗漏率以及考核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科护理中采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的管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耿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论激励体系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医疗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证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增强核心竞争力,而人才是核心的竞争力.因此医院在工作中要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建立全新的激励体系以及管理模式,来提升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该文主要研究了在当前知识经济环境下激励体系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并介绍了该医院的一些具体做法.

    作者:李文婧;陈哲;牛凤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医院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浅议

    当前,随着信息化的手段逐渐开始进入的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之中,医疗器械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促进了医院工作的高效进行,所以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引进当前的医疗器械管理之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该文将从专业化的角度来分析医疗器械管理的构成内容,并且通过对当前医院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几个措施以增强医院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

    作者:唐郁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分析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80例选为该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为2014—2016年期间所收治,经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管理组(开展常规管理)与风险管理组(实施风险管理),对两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护患纠纷发生概率、家长满意度评分与管理质量控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风险管理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2.50%)、护患纠纷发生概率(2.50%)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其家长满意度评分(91.16±4.37)分、管理质量控制评分(94.41±1.36)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 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不良事件与护患纠纷,提升家属的满意度及管理质量.

    作者:李凤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

    在我国经济不断进行发展之中,人们对于医疗的要求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提高.而今天医疗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增加,这就使得公立医院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越性,公立医院要将自身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从而让医院进行更好的发展.而现阶段中公立医院中还存在着财务上的风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立医院的稳定性.该文从公立医院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对基于内部控制框架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将公立医院中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降低.

    作者:杜辉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尿路感染患者100例,并对这100例患者进行中段尿培养,培养后获得分离的100株大肠埃希氏菌.然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株.其中,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而观察组采取微生物检验的措施.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2组菌株的感染控制效果,以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重度感染的概率是18.00%,发生中度感染的概率是48.00%;而观察组患者发生重度感染的概率是6.00%,发生中度感染的概率是26.00%.观察组患者发生中度、重度感染的几率比对照组患者的要低.所以,观察组感染控制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微生物检验用到医院感染控制中,效果显著.不仅提高患者身体康复的速度,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微生物检验在病原菌的监测和预测病原菌传播途径中的效果也很显著.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明爽;周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某医院DR检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

    目的 对某医院新建DR检查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为该医院提供相关建议,同时为卫生政府部门提供审批依据,切实保障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以及公众的放射防护安全与健康.方法 采用收集资料、现场卫生学调查、核实、现场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建设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X射线,建设项目防护措施、放射防护管理基本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机房周围辐射水平与设备验收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建设项目属于危害一般类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放射防护和安全设施的布置,基本满足放射卫生学和相关标准的要求,建设单位按照评价建议改进后,该建设项目可以达到竣工验收的要求.

    作者:肖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儿童医院哮喘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哮喘疾病是目前儿童患者呼吸系统中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症,因为此病症反复的发作常常给患儿的身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该文选择在该院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呼吸科诊治为哮喘的患儿39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并和未患有哮喘病的患儿进行的配对,运用临床回顾性分组后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患儿母亲在怀孕期间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家族史,患儿有过敏性的鼻炎或者湿疹病史等容易导致儿童哮喘;另外母亲在早孕时期反应强烈,并在怀孕的过程中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以及曾有过敏史也是诱发患儿哮喘的高危因素,只要有其中一项高危因素,就都会使其感染该类疾病.要对患儿对症进行有效的治疗,才能真正控制儿童哮喘的高危因素,减少疾病发生.

    作者:李凯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