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梁立华;赵均雄;冯晓荣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CD184表达与预后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54例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CD184表达情况,并分析CD184表达与CR1率,髓外浸润,复发率相关性.结果:CD184阳性组AML患者CR1率低,髓外浸润,复发率均较CD184阴性组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CR1组患者CD184水平较非CR1组患者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184高表达与CR1率低,髓外浸润,复发等不良预后有关;CD184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预测因子.
作者:李静;张敏娟;王瑞环;苏国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气管狭窄(CTS)矫治术后并发症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5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5例CTS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15例CTS患儿中,低心排综合征2例,气管软化再狭窄2例,气管吻合口漏1例,乳糜胸1例,肺不张1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所有患儿转危为安,无死亡病例.结论:加强护理可以降低CTS矫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改善CTS患儿并发症预后.
作者:安育林;周更须;王辉;刘宇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急诊急救对危急重症患者至关重要,有效的临床救治可降低患者病死率.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为危急重症患者急救提高有效的抢救护理步骤和程序[1].本文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危急重症患者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璐;陈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小儿手足口病指由于患儿感染柯萨奇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发病率为113.88/10万~565.79/10万[1~3],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5~6月份是发病高峰[4~6].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大多数临床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及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严重病例患儿可出现肺水肿、心肌炎及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的性命导致其死亡.因该病的病原体可通过患者及隐性感染者的唾液以飞沫形式传播,或经手或被污染物品感染,因而极易在婴幼儿人群中短时间内出现聚集性疫情.
作者:张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属于法律以及法定相关制定范围内的临床出现障碍、损伤以及死亡等情况.而产科护理中所存在不安全因素与产妇和婴儿有密切的关系,诸如护士差错和产妇的过失均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引发医疗纠纷,影响护患关系,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医院的形象,这与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宗旨背道而驰.研究发现[1],构建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符合小儿外科工作特点,能够为患儿提供优质、安全、高效、协同、和谐的护理照顾.为了总结产科护理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发现影响护患关系的负面因素.笔者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某院住院的500例产妇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不安全因素,并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海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顺铂(DDP)是化疗药物中剧烈的止吐药,部分患者由于无法忍受呕吐副作用而拒绝下一疗程的化疗,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作用[1].因此抗吐药有保证患者用药的作用,其意义很大.我院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选用142例以DDP为主的联合化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昂丹司琼和昂丹司琼+地塞米松的镇吐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蕊;崔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5例CIN患者实施LEEP刀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排液量、疗效等.结果:手术时间为3~30min,平均时间为(12.8±2.5)min;术中出血2~25ml,平均为(10.56±5.01)ml.治愈率为85.7%,病变残留率为5.7%,复发率为8.6%.5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阴道出血,出血量大于月经量,无术后感染、粘连以及宫颈管狭窄发生.治疗前HPV16、HPV18的阳性率为65.7%,与治疗后的1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16、HPV18持续阳性患者的CIN复发率为50.0%,与HPV16、HPV18阴性患者的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EEP刀治疗CIN具有快速简便、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对于HPV16、HPV18持续阳性患者应严密观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季兆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临床越来越的运用手术来治疗疾病,通过手术,医生可以更好的治疗、治愈患者,但是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小到胆结石、阑尾炎,大到心脏搭桥、开颅手术都会涉及到大量出血和止血的过程,外科医生手术切除病变的修复脏器的过程实际是与出血作斗争的过程,运用娴熟的手术技巧和各种先进的止血技术,有效的减少和控制术中出血的血量,保持手术的视野的清晰,甚至通过提升手术的技巧,可以创造无血的手术视野,完全的无血手术视野是外科医生追求的高手术境界.
作者:杨文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甘露聚糖肽胶囊干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开放性、平行对照的方法,纳入年龄18~65岁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治疗组采用甘露聚糖肽胶囊(30mg/d)联合葫芦根素胶囊(0.9mg/d)和对照组采用葫芦根素胶囊+安慰剂,疗程24周.结果:纳入196例患者,治疗组131例,对照组65例,24周治疗后结果显示:(1)治疗组非创伤性综合疗效显效率(50.4%vs30.7%)及总有效率(87%vs70.7%)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学纤维指标(HA,LN,IV-C),B超评分两组均有改善(6.6±1.4)vs(4.6±1.2),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对照组P-Ⅲ-P不降低,治疗组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2)组织病理学综合疗效,治疗组炎症及纤维化SS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3)治疗组细胞因子水平(TGF-β,TNF-α,IL-6,IL-8)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有轻度发热症状.结论:甘露聚糖肽可以调节肝纤维化免疫紊乱,激活宿主免疫,提高抗感染能力,减轻炎症,因此可作为肝纤维化免疫疗法的一种用药选择.
作者:周虹;胡晓勤;曾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156例脑血栓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等抗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能显著改善脑血栓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面积,提高疗效.
作者:周经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入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给予60例单纯放疗组患者常规放疗,66例同步放化疗组患者在常规放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顺铂及紫杉醇同步化疗.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4%和56.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步放化疗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75.8%vs58.3%,P<0.01);同步放化疗组复发率和远行转移率分别为9.1%和7.6%,显著低于单纯放疗组(16.7%vs18.3%,P<0.05);同步放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显著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改善预后.
作者:孟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抗凝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抗血小板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抗凝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患者1年,联合组患者在1年内发生次要终点事件和主要终点事件均低于抗血小板组患者和抗凝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王金标;姚旭林;郑洁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否具有临床协同效应.方法:将3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A,B,前者给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与单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和单用复方甘草甜素加安慰剂治疗分别为对照组A,B.观察症状、体征,治疗前后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定量指标与HBV DNA,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及电解质.结果:联合给药治疗后显效率(61.24% vs 34.19 %vs19.44%),ALT(42.03±15.28) vs (54.63±39.28) vs(56.72±36.28),AST(46.25±21.45) vs (63.85±45.95),TBIL(17.05±10.63) vs(32.25±31.45) vs(29.37±32.90)下降程度,肝功复常时间(29.85±23.85)d vs (39.27±19.99)d vs (40.06±20.85)均优于对照组A,B,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联合给药组ALT反跳率(3.8% vs 18.8% vs20%),AST反跳率(4.6% vs 20.5% vs 21.7%)低于对照组A,B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并不增加单药的副作用.结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协同效应,能进一步提高单药应用疗效,并缩短治疗疗程,且并不增加单药副作用.
作者:陈志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回顾体检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情况,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410例体检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糖水平(GLU)、转氨酶(AL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LD-C)等.结果:脂肪肝组的BMI、GLU、ALT、TC、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水平轻度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男性所占比例为67.8%,明显高于女性所占比例32.2%,并随年龄的增长,脂肪肝发病人数逐渐上升趋势.结论:应用超声,生化指标等手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改变饮食结构,控制体重,可以有效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
作者:吴况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联检在诊断胃癌阴性淋巴结微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鼠抗人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鼠抗人上皮膜抗原(EMA)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癌抗原CA72-4(TAG-72)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5例可切除性胃癌患者的385枚阴性淋巴结进行微转移阳性表达检测,对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统计.结果:三种单克隆抗体联检出17例(26.2%)胃癌的33枚(8.6%)淋巴结有微转移.弥漫型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度(38.9%)明显高于肠型胃癌(10.4%).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侵袭胃壁深度有关.有微转移的5年生存率(65.3%)明显低于无转移者(87.4%),预后较差.结论:单克隆抗体联检可以提高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出度,提高临床病理分期准确性,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判断预后.
作者:李培武;王先坤;寇治民;张有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的应用对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66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研究组60例患者均采用我院自编自制的临床路径进行治疗与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路径可提高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术的临床疗效,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在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盐酸托烷司琼(tropisetron)在妇科手术后应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技术致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和疗效.方法:选择术后安装止痛泵ASA分级I~II级的择期妇科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成三组.A组:舒芬太尼药液中加入盐酸托烷司琼5mg 40例患者,B组:舒芬太尼药液中加入氟哌利多5mg 40例患者,C组:舒芬太尼药液(对照组).于术后2,12,24,48小时定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瘙痒,镇静,锥体外系症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的PONV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B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显著低于C组,C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镇静,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高于A,C组,有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应用盐酸托烷司琼可有效降低术后舒芬太尼PCIA治疗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氟哌利多,而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王海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症状,患者常伴有半月板、韧带等关节结构损伤,临床诊治较为困难,如果治疗措施不当,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关节功能障碍.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更为理想.选取本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1例,采用关节镜进行检查与辅助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韩成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前,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很多,尤其是脑梗死急性期时,应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颅压、保护脑细胞、中药等积极治疗.而奥扎格雷钠作为一种高效、强力的选择性血栓A2(TXA2)合成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1,2],增加大脑血流量,改善大脑内微循环障碍和能量代谢异常,在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均起重要作用,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3],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临床实践中,也有不容忽视的药物不良反应产生.本人临床工作中,治疗脑梗死使用奥扎格雷钠时发生不良反应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分析STⅢ↑/STⅡ↑≥1及STV3R-V6R↑≥1mm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结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以研究心电图对心肌梗死(据患者病情,主要是右室心肌梗死ARVI)的诊断价值体现.结果:对照组76例,其中心电图STV3R-V6R↑≥1mm2例,STⅢ↑/STⅡ↑≥1的4例;ARVI组52例患者,其中心电图STV3R-V6R↑≥1mm50例,STⅢ↑/STⅡ↑≥1的48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STⅢ↑/STⅡ↑≥1及STV3R-V6R↑≥1mm指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诊断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主要依据是STV3R-V6R↑≥1mm,参考依据则可选择STⅢ↑/STⅡ↑≥1.
作者:张凡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