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卒中致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郭道骝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 脑心综合征,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确诊为脑心综合征的患者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在不同类别脑卒中患者中的比较,CI组与CH组,CI组与SAH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CH组与SA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心肌酶谱异常,占60%,其中CI异常2例,占33.3%,CH组异常3例,占50%,SAH组异常1例,占16.7%.脑心综合征病死例数为4例,占40%,无脑心综合征病死例数5例,占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多为老年患者,继发性心脏损害易发生,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做好密切观察,对心脏的异常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使脑心综合征得以缓解或消除,降低临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配合口服石杉碱甲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尿失禁是临床脑血管意外的常见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27%~58%[1].我科采用针刺配合口服石杉碱甲治疗卒中后尿失禁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红军;李刚;程晓吟;尚孟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甲状腺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的影响.方法:用32P标记法检测正常老年人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组,甲状腺素治疗组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的变化,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这些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 )、T4甲状腺素(tetraiodothyronine,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FT4 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组及甲状腺素组治疗前T3及FT3的含量存在明显降低(P<0.01,P<0.01).TSH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P<0.01),且伴有淋巴细胞GSK-3活性的明显降低(P<0.01,P<0.01).甲状腺素治疗后,T3、FT3、TSH水平明显恢复(P<0.01),淋巴细胞GSK-3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AD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且伴有GSK-3活性升高,甲状腺素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且GSK-3活性降低,提示甲状腺素对AD治疗可能有价值.

    作者:毕建波;徐进亮;曲忠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优越性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12月收治的50例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围术期护理的关键在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指导.

    作者:陈丹丹;吴修慧;舒美玲;周荣;邓亚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80例因怀疑CHD行冠脉造影的患者cfPWV,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CHD以及评价冠脉病变程度.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76人)、双支病变组(62人)和三支病变组(42人),分析各组cf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的cfPWV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07),cfPWV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呈正相关(r=0.274,P=0.037).结论:cfPWV升高与患者年龄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可作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作者:王永亮;穆林;陈佳纬;付晓宝;连艳凯;赵树梅;吴永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胸部CT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快速分类分析

    目的:针对现阶段胸部CT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定性诊断分析速度比较慢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快速准确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方法--计算机辅助诊断法.方法:将60例病例进行分组,对照组按照传统分析方法,实验组运用计算机辅助诊断法.把两组测试所用时间、敏感性、准确度进行比较,以进行分类性能评价.结果:实验组中30例病例,孤立性肺结节的总共测试时间仅为7.07s,准确度高达70.70%,敏感性72.88%.对照组中30例病例,孤立性肺结节的总共测试时间为358.67s,准确度仅为48.36%,敏感性仅为41.55%,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该诊断法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速度是传统方法的51倍,极大地提高了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判别速度,为该种疾病的定性诊断提供了高效、客观、便捷的辅助手段.

    作者:李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三联疗法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客观评价三联疗法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48例患者组成对照组,以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三联药物进行治疗.治疗1周后停药,6~8周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根治率41.67%(28/48),观察组根治率为89.58%(43/48),观察组根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2.1690,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三联药物疗法可显著提高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治率,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的优势,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梅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移动式数字摄影X线照片技术在院外体检中的应用

    2007年,我院在南京特种汽车厂组装移动式DR系统,配置日本数字摄像X线机(MUX-100DJ),用于院外健康体检,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套移动式DR系统在工作强度、工作流程、照片质量、辐射剂量及资料管理和网络传输等方面都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传统的胸部X光照片和传统的胸部透视无法相比的.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蒙元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不同透析方式对血清Cystatin C及肌酐的清除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Cystatin C和肌酐的清除效果.方法:采用HD、HDF和HFHD三种方式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利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ystatin C和肌酐浓度.结果:治疗3个月后,HD组Cystatin C浓度较治疗前增高,肌酐清除率为71.4%;HDF组对Cystatin C和肌酐清除率分别为29.7%和77.1%;HFHD组对Cystatin C和肌酐清除率分别为57.5%和90.3%.结论:常规血液透析能清除患者体内肌酐,不能清除Cystatin C;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患者体内Cystatin C和肌酐,且高通量血液透析效果较好.

    作者:刘丽君;郭中凯;陈燕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可宁胶囊中华蟾毒配基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可宁胶囊中华蟾毒配基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ODS(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0.5ml·min-1,紫外检测器波长:296nm,用索氏提取器提取心可宁胶囊中的华蟾毒配基.结果:华蟾毒配基的浓度在(0.02 725~0.13625)μg·ml-1(r=0.9994,n=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7%.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回收率高、稳定可靠,适用于心可宁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覃英镨;涂文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需求分析及其运用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需求.方法:回顾性分析梅沙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成功救治的682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结果:682例急诊患者主要为严重外伤196例,急腹症125例,急性中毒105例,昏迷待诊48例,急性哮喘发作31例,其他177例.结论:急诊护士必须掌握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了解急诊患者的心理需求,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急诊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成年人肥胖指标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估肥胖指标腰围(WC)、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计算三个指标预测血脂紊乱的筛选切点.方法:共纳入河北省衡水市高等院校男女教职工4 000名,年龄≥16岁.WC、WHR、BMI预测血脂紊乱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通过软件统计.各肥胖参数与血脂紊乱相关性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3 525名参与者数据完整纳入研究,各个肥胖指标鉴别血脂紊乱的大敏感性和特异性的ROC下面积均有统计学意义.三个指标与总的血脂紊乱的相关性优劣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男性WC与TC和LDL相关性的ROC下面积更大,女性WHR与TG的相关性ROC下面积更大(P<0.05).结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WC、WHR、BMI与血脂紊乱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男性WC与TC和LDL相关性更好,女性WHR与TG的相关性更好.

    作者:郭丽娟;袁兰所;郑群;陈茗莉;随永刚;牟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40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胺碘酮结合曲美他嗪治疗.采用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室性早博和心动过速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都有显著改善,但是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对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适合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作者:党润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肝豆状核变性致骨关节损害的临床观察及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的研究

    目的:对肝豆状核变性致骨关节损害的各种症状、体征、X线检查、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进行观察,并对驱铜治疗及配合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后BAP水平进行统计研究.方法:实验组48例患者统计骨关节损害临床症状情况,全部行相应部位X片检查.另设20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均用ELISA法检验BAP.于常规驱铜治疗加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2个月后再次检验BAP,并进行治疗前后及与健康对照组的数值统计对比.结果:BAP 活性测定对HLD致骨关节损害诊断具有更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结论:针对HLD骨关节病变的发病原因尽量早期采取有效驱铜治疗及配合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可以有效预防骨关节损害进展和缓解症状,以改善HL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满棠;罗成宏;崔玉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前列腺增生电切术与传统手术的优越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传统的手工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优越性.方法:对近3年来我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传统的手工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各146例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两组资料术前条件具有可比性(P>0.05),电切组在术后生活质量和大尿流率与传统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等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结论: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治愈率高、安全有效、损伤较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奚鹏山;倪浩东;唐庆生;周训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PPH治疗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86例临床观察

    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间,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86例,疗效满意,效果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38例.女性患者中,已婚34例,未婚4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46.3岁.

    作者:陈永京;杨小兰;黄海球;黄勇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神经内科40例腰椎穿刺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内科常用的诊疗操作之一,通过刺入蛛网膜下腔来获取脑脊液以协助临床诊断,同时去除过多脑脊液或者缓解颅内高压[1].腰椎穿刺术是在局麻下进行的一项创伤性检查,手术可引起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2],常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

    作者:刘洋;孙名贵;徐效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对外周血管动静脉瘘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超声对于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1例经临床证实的外周血管动静脉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全部患者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频谱多普勒超声的图像特征,研究受累血管的形态、内径、血流方向与性质,并对瘘口处的血流情况给予详细分析.将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证实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证实结果完全相同,r=1,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超声对于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特异性,应作为此类疾病的首选检测方法.

    作者:朱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断流与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并比较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三种手术效果:断流术、分流术以及断流分流联合手术.方法:78例门静脉高压的患者中,男56例、女22例,年龄28~73岁,平均44.5岁.研究对象施行断流术、分流术以及断流分流联合术.比较3组之间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血凝指标.术后出血、术后脑病的发生.检测术前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结果:3组之间的治疗前一般状况及指标状况的差别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相比:断流术组、分流术组与断流分流联合术组FPP值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再出血相比:断流组出血率14.3%,分流组出血率5%,断流分流联合组出血率6.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断流术组和联合术组均有术后脑病的发生.治疗后患者之间TT、APTT、PT、FIB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流术适合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断流术和联合术相比:联合术较好.如果患者需要较好的临床疗效,建议选择分流加断流术.

    作者:丁国建;徐奎善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60例,空腹采血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醛固酮和肾素水平,并计算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对其中疑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再行肾上腺薄层CT扫描,并行血液生化和血清钾检测.结果:460例患者中,ARR>25者56例,经肾上腺薄层CT扫描、血液生化和血清钾检测后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者48例.ARR应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为10.43%,诊断符合率为85.71%.48例患者中合并低血钾者18例,占37.5%.结论: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在临床的应用可使高血压人群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作为重度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刘慧光;任建伟;陈彦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期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6例(病例组)以及同期健康人群(对照组)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CTP参数(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以及平均通过时间)进行比较,探讨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对照组的CTP参数:脑血容量、脑血流量以及平均通过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的平均通过时间多于对照组.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准确检测脑组织CBF,成为临床上监测脑血管疾病发生后脑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良好检查手段,其临床应用前景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险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