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王永亮;穆林;陈佳纬;付晓宝;连艳凯;赵树梅;吴永全

关键词: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80例因怀疑CHD行冠脉造影的患者cfPWV,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CHD以及评价冠脉病变程度.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76人)、双支病变组(62人)和三支病变组(42人),分析各组cf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的cfPWV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07),cfPWV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呈正相关(r=0.274,P=0.037).结论:cfPWV升高与患者年龄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可作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40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胺碘酮结合曲美他嗪治疗.采用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室性早博和心动过速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都有显著改善,但是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对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适合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作者:党润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中心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选择对象的下肢动脉内径、中内膜层(IMT)、粥样斑块及血流频谱,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MT、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观察组下肢动脉明显狭窄段、闭塞段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部分狭窄段位于膝关节以下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防糖尿病足、下肢坏疽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陈国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洌,实验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宋飞翔;崔玉梅;韩春红;张侠;阮新建;李红英;于忠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针刺配合口服石杉碱甲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尿失禁是临床脑血管意外的常见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27%~58%[1].我科采用针刺配合口服石杉碱甲治疗卒中后尿失禁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红军;李刚;程晓吟;尚孟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消渴病名解析

    目的:探讨消渴病名含义.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果:从广义的角度讲一般认为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表现的病证即是消渴,就其病名而言,从其出现的典型症状出发,狭义的概念则专指口渴.消渴按照病症分类可称为脾瘅、消渴、消谷、消利、渴利;按照病因分类可称为消渴、消瘅、风消、外感三消、内伤三消;按照发病部位分类可称为上、中、下消(三消)、膈消、肾消、肺消、消脾、消谷即中消、消肌即消中、消浊即肾消;按照病机证候分类可称为阴消、阳消.结论:通过明确消渴概念,可系统分析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赵红霞;贾海骅;尹俊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取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5例肩周炎患者进行肩关节活动能力与疼痛VAS测定,并将资料作为对照组,采取微波治疗、手法推拿、针刺运动疗法以及功能训练相结合的综合物理疗法治疗后,复测肩关节活动能力与疼痛VAS评分,并将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资料,客观地评定综合物理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愈32例,治愈率为42.67%;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33%.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与关节功能参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物理疗法可显著缓解肩周炎症状,改善患肢功能,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查思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PPH治疗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86例临床观察

    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间,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86例,疗效满意,效果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38例.女性患者中,已婚34例,未婚4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46.3岁.

    作者:陈永京;杨小兰;黄海球;黄勇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76例老年肺炎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老年肺炎的诊疗效果.方法:对76例老年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肺炎发病多在冬春季,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病程长、菌群失调发生率高,死亡率较高.结论:依据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对老年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时确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兴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日益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亦呈上升趋势.由于患者多数年龄偏大,常合并内科疾病,不宜耐受长期卧床而产生的诸多并发症,常使死亡率增加,加上今年来内固定材料的改进与手术技术的提高,目前学者多主张手术治疗[1].

    作者:吉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肝炎后肝硬化的超声诊断进展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终肝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本文对肝硬化的超声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吕沐天;聂兆超;李爽;李艾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手术放射防护的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四大支柱(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之一[1],始于19世纪末期,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距今也有近100年的历史.但由于早期使用的放射性核素222Ra、198Au和192Ir等,释放高能Y射线,穿透力较强[2],医护人员和患者不易防护,临床应用进展缓慢.80年代后期,随着新型、低能125I放射性粒子研制成功,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技术获得了新的活力[3].

    作者:周建玲;陈迎霞;魏红卷;果建军;程志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型颅脑损伤外减压效果的术中对策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急诊救治中,提高标准大骨瓣手术外减压手术疗效的步骤、操作方法.方法:5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术中根据脑伤性质、程度、范围,采取天幕切开、蝶骨嵴咬除、扩大或游离头皮瓣、硬膜袋状缝合等方法,辅以内减压,尽可能扩大外减压手术效果.结果:良好25例(50%)、中残10例(20%)、重残5例(10%),死亡及其他10例(20%).结论:围绕术中充分有效减压的目的,变通优化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操作,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外科手术救治成功率.

    作者:陈建江;徐凤云;郭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全电视胸腔镜下双侧肺静脉射频消融+左心耳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总结8例在全麻下双腔气管内插管行全电视胸腔镜双侧肺静脉射频消融+左心耳切除术的巡回护理工作.方法:双腔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左右肺交替单肺通气.患者左侧卧位,经右侧第七肋间腋前线出切开皮肤1cm.入腔镜,准确定位第七肋间腋中线和第四肋间乳中线并分别做1cm切口.通过视频显示,剪开并悬吊心包,分离显露右肺静脉轮廓.在Aticure分离诱导器辅助下,将Aticure射频钳于完全钳住右肺上下静脉(左房入口处),反复夹闭和松开射频钳3次,进行消融.患者右侧卧位,经左侧第七肋间腋前线处切开皮肤1cm.按上述同样方法行左肺上下静脉射频消融.然后,在腔镜辅助下,用GC-60切除吻合器将左心耳切掉.严密止血,逐层关胸.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巡回护士配合达预期的目的,患者术后安返监护室.结论:术前一日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用物准备齐全,熟练掌握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迎霞;周建玲;陈丽娟;果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探讨自然受孕合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护理经验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syndrome,OHSS)是发生于辅助生殖技术促排卵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医源性并发症,也可发于自然妊娠[1,2],自然妊娠并发OHSS国内外均罕见.我们对我院10年来发现的3例自然受孕合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自然受孕合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巩传红;黄蕊;张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生殖内分泌报告的解读及临床意义综述

    性激素六项检查是生殖科常规基础检查,通过测定性激素水平来了解女性内分泌功能和诊断与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目前,国内尚无完整的、统一的妇产科内分泌性激素测定值,且由于各种试剂的来源、测定的方法、数据的计算、采用的单位不同,即使同一激素标本,各实验室所得结果也不完全相同.

    作者:夏晓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女性患者乳腺手术的硬膜外麻醉管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疾病患者的硬膜外麻醉期间的管理方法.方法:选择ASA在II~III级的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女性乳腺疾病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操作,术中监测记录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的变化,记录试验剂量、麻醉平面的变化.结果:麻醉后15min、45min患者的MAP、RR、HR分别与基础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局麻药浓度、容量,加强监测,合理应用辅助镇痛镇静药物,针对老年女性患者乳腺手术采取硬膜外麻醉能够取得安全、满意的麻醉效果.

    作者:王雷;高静杰;袁利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断流与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并比较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三种手术效果:断流术、分流术以及断流分流联合手术.方法:78例门静脉高压的患者中,男56例、女22例,年龄28~73岁,平均44.5岁.研究对象施行断流术、分流术以及断流分流联合术.比较3组之间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血凝指标.术后出血、术后脑病的发生.检测术前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结果:3组之间的治疗前一般状况及指标状况的差别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相比:断流术组、分流术组与断流分流联合术组FPP值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再出血相比:断流组出血率14.3%,分流组出血率5%,断流分流联合组出血率6.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断流术组和联合术组均有术后脑病的发生.治疗后患者之间TT、APTT、PT、FIB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流术适合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断流术和联合术相比:联合术较好.如果患者需要较好的临床疗效,建议选择分流加断流术.

    作者:丁国建;徐奎善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0例效果观察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导致听力减退的病因之一.中耳积液可分为浆液性和渗出液.患者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耳痛、耳鸣等症状.本文观察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福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OLYMPUS宫腔镜和德国W isap电视腹腔镜,在月经干净3~7天行腹腔镜检查+手术和宫腔镜检查+手术的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结果:在病因中慢性盆腔炎继发不孕高于原发不孕,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不孕发生率高于继发不孕(P<0.01).其它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术后妊娠65例,妊娠率59.1%,妊娠时间短术后5个月,长23个月.结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可同时进行宫腔、盆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迅速准确、手术成功率高的特点,是不孕症重要的检查及治疗手段,具有在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清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不同程度妊高征与母婴预后相关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对孕产妇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妊娠孕妇90例作为对照,分析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并发症的发生及其对围生儿的影响.结果:90例妊高征孕妇中,14例自阴道分娩,剖宫产76例,其中,自阴道分娩产时及产后再抽搐分别为8例和6例,明显高于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小于胎龄儿、围生儿死亡方面,子痫前期组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妊娠期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各组间以上指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妊高征发生及发展规律,为完善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减少妊高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情程度提供依据.

    作者:胡敬;汪春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