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渴病名解析

赵红霞;贾海骅;尹俊县

关键词:消渴, 病名解析
摘要:目的:探讨消渴病名含义.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果:从广义的角度讲一般认为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表现的病证即是消渴,就其病名而言,从其出现的典型症状出发,狭义的概念则专指口渴.消渴按照病症分类可称为脾瘅、消渴、消谷、消利、渴利;按照病因分类可称为消渴、消瘅、风消、外感三消、内伤三消;按照发病部位分类可称为上、中、下消(三消)、膈消、肾消、肺消、消脾、消谷即中消、消肌即消中、消浊即肾消;按照病机证候分类可称为阴消、阳消.结论:通过明确消渴概念,可系统分析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急性阑尾炎合并胆囊结石和/(或)肾结石的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合并胆囊结石和/(或)伴肾结石的诊疗体会,并讨论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年来收治的5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合并胆囊结石和/(或)伴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5例患者均经B超或CT检查确诊后,4例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1例阑尾脓肿行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予以头孢+奥硝唑抗感染治疗两周;胆囊结石及肾结石均保守治疗;有并发症表现予对症处理.结果:5例患者经抗感染保守治疗或术后抗感染治疗阑尾炎全部治愈;复查B超及CT发现胆囊结石、肾结石消失;随访1个月~2年,未见阑尾炎及结石复发.结论:小儿胆囊结石、肾结石成因可以为炎症所致,在对阑尾炎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胆囊结石、肾结石也能同时治愈,避免扩大性治疗,甚至创伤性手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沈睿;于忠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诊科护士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结果:通过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该院急诊科护士未发生重大职业危害事件.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客观存在,但是只要防护措施得当,就能避免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安全.

    作者:王爱丽;叶凤丽;卢琳琳;高玉湘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34例复杂性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对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09年5月间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的34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在我院采用开放性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两组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结石部位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数、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高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结石清除率方面,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有效、简便快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戟;吴文效;陈振亮;缪锦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度康复锻炼对直立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疗效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康复锻炼对直立体位心动过速(POTS)患者症状的作用.方法:采用直立倾斜试验来筛选POTS患者.共入选20例接受了3个月的康复锻炼.以直立倾斜试验和调查问卷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有14例患者坚持完成随访.经上述治疗后,复查倾斜试验,只有5例患者能诱发出来直立性心动过速.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患者在康复锻炼3个月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康复锻炼能够改善直立体位心动过速患者的症状.

    作者:李洁;郑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他汀类药物降低CRP作用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现有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形成和发展.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能使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减缓.既往主要认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主要得益于其对LDL-C的降低效用,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心血管保护作用得到了充分证实,其中抗炎作用已成为他汀时代的又一个里程碑.

    作者:赵晟;韦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甲状腺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的影响.方法:用32P标记法检测正常老年人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组,甲状腺素治疗组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的变化,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这些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 )、T4甲状腺素(tetraiodothyronine,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FT4 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组及甲状腺素组治疗前T3及FT3的含量存在明显降低(P<0.01,P<0.01).TSH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P<0.01),且伴有淋巴细胞GSK-3活性的明显降低(P<0.01,P<0.01).甲状腺素治疗后,T3、FT3、TSH水平明显恢复(P<0.01),淋巴细胞GSK-3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AD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且伴有GSK-3活性升高,甲状腺素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且GSK-3活性降低,提示甲状腺素对AD治疗可能有价值.

    作者:毕建波;徐进亮;曲忠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探讨

    目的:探讨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与其病理基础间的关系,为临床肺结核空洞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26例经手术治疗的肺结核并空洞患者的诊治资料,分析其CT检查资料和病理检查资料间的对应关系,总结其CT表现的特点及其病理基础.结果:肺结核空洞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分类中的薄壁空洞和干酪空洞与CT检查分类中的侵润空洞一致,两种检查方法对纤维空洞的概念表述一致.结论:对肺结核并空洞的患者进行CT检查,可以明确肺结核的活动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明确依据,同时可以根据CT检查结果评价肺结核伴空洞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国良;顾洪炳;姚选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光刺激发光法筛查检测牛黄上清制剂的辐照残留

    目的:建立用光刺激发光法测定中成药牛黄上清制剂中放射线残留的方法.方法:用SURRC(PPSL)辐照食品检测仪(英国苏格兰大学)对牛黄上清制剂中放射线残留量进行了筛查,并对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测定值可以反映样品是否曾收到放射线照射.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迅速,可以用于检测中药的辐照残留.

    作者:乔蓉霞;张国跃;杨瑞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性脑卒中致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确诊为脑心综合征的患者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在不同类别脑卒中患者中的比较,CI组与CH组,CI组与SAH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CH组与SA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心肌酶谱异常,占60%,其中CI异常2例,占33.3%,CH组异常3例,占50%,SAH组异常1例,占16.7%.脑心综合征病死例数为4例,占40%,无脑心综合征病死例数5例,占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多为老年患者,继发性心脏损害易发生,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做好密切观察,对心脏的异常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使脑心综合征得以缓解或消除,降低临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郭道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四君子合剂联合泮托拉唑治疗H.pylori阴性的胃溃疡96例

    目的:观察四君子合剂联合西药治疗H.pylori阴性的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G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96例,治疗组采用四君子合剂联合西药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泮托拉唑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2.7%,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四君子合剂联合泮托拉唑治疗Hp阴性胃溃疡有显著疗效.

    作者:熊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取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5例肩周炎患者进行肩关节活动能力与疼痛VAS测定,并将资料作为对照组,采取微波治疗、手法推拿、针刺运动疗法以及功能训练相结合的综合物理疗法治疗后,复测肩关节活动能力与疼痛VAS评分,并将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资料,客观地评定综合物理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愈32例,治愈率为42.67%;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33%.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与关节功能参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物理疗法可显著缓解肩周炎症状,改善患肢功能,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查思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针刺配合口服石杉碱甲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尿失禁是临床脑血管意外的常见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27%~58%[1].我科采用针刺配合口服石杉碱甲治疗卒中后尿失禁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红军;李刚;程晓吟;尚孟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莫西沙星治疗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莫西沙星与甲硝唑治疗厌氧菌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对250例厌氧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作对照分析.结果:莫西沙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3%和79.2%,耐药菌株发生率分别为0%和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在治疗厌氧菌感染中有显著疗效且较少产生耐药菌株.

    作者:陈琦;何双军;陈怡;朱长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优越性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12月收治的50例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围术期护理的关键在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指导.

    作者:陈丹丹;吴修慧;舒美玲;周荣;邓亚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我院2010年1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收集的18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和年龄、药品种类和剂型、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83例ADR中,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5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高;涉及的药品有58种,抗肿瘤药居首位(57例,31.15%),其次为抗菌药物(47例,25.68%)及中药注射剂(42例,22.95%);注射剂引起的例数多;临床表现以血液及造血系统损害(26.19%)、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24.39%)皮肤及附件损害(23.81%)较常见.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成药制剂;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尽量采用口服给药,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罗圣平;姚正强;黄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近期生存率及颅外并发症研究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后的近期生存率以及颅外并发症,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8例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研究脑出血量与术后近期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术后出现的颅外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出血量30~50ml组近期生存率为93.9%(31/33),51~80ml组近期生存率为80%(20/25),81~100ml组近期生存率50%(10/20),>100ml组近期生存率为0%(0/10),手术颅外并发症有肺部感染10例,消化道出血10例,高血糖31例,心肌梗死16例,急性肾衰21例.结论:随着颅内出血量的增加,脑出血患者术后的近期生存率越低,出血量80ml以下组的近期生存率高于80ml以上组.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会出现多种颅外并发症,其中以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高血糖较为常见.

    作者:李春永;吕雪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80例因怀疑CHD行冠脉造影的患者cfPWV,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CHD以及评价冠脉病变程度.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76人)、双支病变组(62人)和三支病变组(42人),分析各组cf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的cfPWV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07),cfPWV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呈正相关(r=0.274,P=0.037).结论:cfPWV升高与患者年龄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可作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作者:王永亮;穆林;陈佳纬;付晓宝;连艳凯;赵树梅;吴永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科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膝关节病变的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无膝关节病变的成年人4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查,主要分析对比两组膝关节的髌上囊液体厚度、髌上囊滑膜厚度、股骨内髁及外髁软骨厚度、髌上囊滑膜彩色血流分级等四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髌上囊液体厚度、髌上囊滑膜厚度、股骨内外侧髁软骨厚度,髌上囊滑膜彩色血流分级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膝关节病变的患者中,膝关节的髌上囊液体厚度、髌上囊滑膜厚度、股骨内髁及外髁软骨厚度、髌上囊滑膜彩色血流分级等四项指标在高频多普勒超声在声像图上差异显著,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殷晓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解磷定与阿托品剂量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解磷定与阿托品的剂量相关性.方法:将79例重症有机磷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采用大剂量解磷定治疗,II组患者采用一般剂量解磷定治疗,所有患者均维持阿托品化,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分析解磷定与阿托品的相关性.结果:I组患者治愈率为92.68%;II组患者治愈率为78.95%,I组明显优于II组,P<0.05.当解磷定的应用剂量越大,其阿托品的使用量则相应减少.结论: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解磷定与阿托品剂量呈负相关,临床使用时刻适当调整两者使用剂量.

    作者:曾雪花;郑永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常规湿化与未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探讨常规湿化与未湿化中低流量(4L/min)鼻导管吸氧对患者呼吸道症状的影响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选择呼吸内科接受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患者800人,按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随机分成湿化组(400例)和非湿化组(400),记录每组患者吸氧后的呼吸道症状、细菌检出情况及不适症状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持续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12h后,湿化组出现鼻咽干燥的患者共39例(9.75%),未湿化组为52例(13.0%),χ2=1.156,P>0.05;两组持续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24h后,湿化组出现鼻咽干燥的患者共71例(17.75%),未湿化组为103例(25.75%),χ2=0.274,P>0.05;说明两种不同的吸氧方式对患者呼吸道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应用不同时间的细菌检出率比较,P<0.05.结论: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需常规湿化.

    作者:韩春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