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莫西沙星治疗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琦;何双军;陈怡;朱长清

关键词:厌氧菌感染, 莫西沙星, 甲硝唑, 耐药菌株
摘要: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莫西沙星与甲硝唑治疗厌氧菌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对250例厌氧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作对照分析.结果:莫西沙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3%和79.2%,耐药菌株发生率分别为0%和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在治疗厌氧菌感染中有显著疗效且较少产生耐药菌株.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肝炎后肝硬化的超声诊断进展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终肝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本文对肝硬化的超声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吕沐天;聂兆超;李爽;李艾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绝经期妇女节育器取出临床效果观察

    宫内节育器是我国婚育妇女避孕的主要工具.随着年龄增大,卵巢宫内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和阴道萎缩等因素,宫内节育器容易发生错位、嵌顿等现象,给取出术带来难度.

    作者:殷勇;杨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目的:研究TP/PD-ECGF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7例胃癌组织中TP/PD-EC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中TP/PD-ECGF阳性表达率为71.0%.TP/PD-ECGF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TP/PD-ECGF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04%、18.12%和88.87%、75.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P/PD-ECGF均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TP/PD-ECGF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胃癌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作者:王蕾;胡其艳;易铁男;李泉;黄路;陈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地佐辛、芬太尼用于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地佐辛和芬太尼用于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施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术后镇痛分别采用地佐辛和芬太尼,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在术后48h内的VAS、BCS、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基本无显著差异,A组只在16h和24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在24h和48h的BCS评分显著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镇痛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作用确切,不良反应率低,临床效果与芬太尼相似,完全可以广泛应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上.

    作者:杨海林;王俊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 HDL-C)对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调查方法,选择3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随访17个月内出现心绞痛患者基线non HDL-C水平明显高于未出现事件组[(3.98±0.55)mmol/Lvs(3.77±0.86)mmol/L,P <0.05].(2)发生心绞痛患者non HDL-C水平(≥3.36mmol/L)比例较高(71.8%vs59.1%,P <0.05).结论:基线non HDL-C水平对冠心病再发心绞痛具有一定影响.

    作者:仝其广;胡大一;徐留建;高帮如;王锦纹;史旭;张坡;邹阳春;潘国忠;刘鹏;吴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取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5例肩周炎患者进行肩关节活动能力与疼痛VAS测定,并将资料作为对照组,采取微波治疗、手法推拿、针刺运动疗法以及功能训练相结合的综合物理疗法治疗后,复测肩关节活动能力与疼痛VAS评分,并将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资料,客观地评定综合物理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愈32例,治愈率为42.67%;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33%.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与关节功能参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物理疗法可显著缓解肩周炎症状,改善患肢功能,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查思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解磷定与阿托品剂量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解磷定与阿托品的剂量相关性.方法:将79例重症有机磷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采用大剂量解磷定治疗,II组患者采用一般剂量解磷定治疗,所有患者均维持阿托品化,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分析解磷定与阿托品的相关性.结果:I组患者治愈率为92.68%;II组患者治愈率为78.95%,I组明显优于II组,P<0.05.当解磷定的应用剂量越大,其阿托品的使用量则相应减少.结论: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解磷定与阿托品剂量呈负相关,临床使用时刻适当调整两者使用剂量.

    作者:曾雪花;郑永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广电总局门诊部健康体检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健康体检了解广电总局干部职工心血管(CVD)危险因素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3 021名受检者,男性1 860例,女1161例,年龄25~84岁,平均53岁,在我部进行常规健康体检,资料专人汇总.结果:体检3 021例,健康者1 169例,占38.705,检出患各类疾病者1 852例,占61.30%.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高脂血症位于前3位.结论:CVD危险因素在广电部门职工中很常见,定期健康体检是早期防治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涂玫;庞全智;仝其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日益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亦呈上升趋势.由于患者多数年龄偏大,常合并内科疾病,不宜耐受长期卧床而产生的诸多并发症,常使死亡率增加,加上今年来内固定材料的改进与手术技术的提高,目前学者多主张手术治疗[1].

    作者:吉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纳洛酮辅助治疗乙型脑炎3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评价联用纳洛酮治疗乙型脑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感染科2008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7例乙型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每次静脉输注0.02mg/kg,每天2~3次,连续治疗5d.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方法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抽搐停止时间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对两组患儿随访半年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乙型脑炎,提高疗效,减少病残率、降低病死率,为目前治疗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文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三联疗法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客观评价三联疗法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48例患者组成对照组,以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三联药物进行治疗.治疗1周后停药,6~8周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根治率41.67%(28/48),观察组根治率为89.58%(43/48),观察组根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2.1690,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三联药物疗法可显著提高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治率,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的优势,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梅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早期诊断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于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进行孕期检查并检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3例作为研究组;将未于孕期进行血糖检查但在本院分娩前或因病就诊时检出妊娠期糖尿病的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本院分娩,对比两组患者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早产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1,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对照组孕产妇胎儿窘迫及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有效预防母婴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预后生存质量.

    作者:曾艳花;吴雪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用于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53例急性左心衰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的基础上给予应用硝酸甘油,实验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新活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心功能效果更加显著.结论:新活素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效果确切.

    作者:姜春玉;杨钰;苑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5年疗效研究

    目的:评价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5年效果.方法:在我院2004年6月~2010年5月,采用骶管或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应用美国Laserscope公司生产的绿激光治疗系统,以80W功率对230例70岁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汽化治疗.观察术前、术后(1年、2年、3年、4年、5年)尿流率、剩余尿、IPSS及QOL等指标变化.结果:本组汽化时间10~250min,平均(90.6±80.2)min;耗能18~500.1kJ,平均(212.08±140.06)kJ;术后留置导尿管24~148h,平均(69.78±28.62)h;术后1年、2年、3年、4年、5年随访,患者大尿流率明显改善,剩余尿减少,IPSS及QO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功率的绿激光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对于BPH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症状的改善是安全、有效,5年疗效亦较好.

    作者:王贵平;张万峰;杨振涛;王洪杰;丁晓晖;刘会恩;李敬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科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膝关节病变的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无膝关节病变的成年人4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查,主要分析对比两组膝关节的髌上囊液体厚度、髌上囊滑膜厚度、股骨内髁及外髁软骨厚度、髌上囊滑膜彩色血流分级等四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髌上囊液体厚度、髌上囊滑膜厚度、股骨内外侧髁软骨厚度,髌上囊滑膜彩色血流分级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膝关节病变的患者中,膝关节的髌上囊液体厚度、髌上囊滑膜厚度、股骨内髁及外髁软骨厚度、髌上囊滑膜彩色血流分级等四项指标在高频多普勒超声在声像图上差异显著,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殷晓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体会

    舒适是平静安宁,没有疼痛和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1].舒适护理就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我院体检中心2008年9~12月应用舒适理念,对328例静脉采血者的拔针过程进行改进,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76例老年肺炎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老年肺炎的诊疗效果.方法:对76例老年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肺炎发病多在冬春季,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病程长、菌群失调发生率高,死亡率较高.结论:依据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对老年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时确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兴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移动式数字摄影X线照片技术在院外体检中的应用

    2007年,我院在南京特种汽车厂组装移动式DR系统,配置日本数字摄像X线机(MUX-100DJ),用于院外健康体检,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套移动式DR系统在工作强度、工作流程、照片质量、辐射剂量及资料管理和网络传输等方面都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传统的胸部X光照片和传统的胸部透视无法相比的.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蒙元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肝豆状核变性致骨关节损害的临床观察及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的研究

    目的:对肝豆状核变性致骨关节损害的各种症状、体征、X线检查、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进行观察,并对驱铜治疗及配合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后BAP水平进行统计研究.方法:实验组48例患者统计骨关节损害临床症状情况,全部行相应部位X片检查.另设20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均用ELISA法检验BAP.于常规驱铜治疗加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2个月后再次检验BAP,并进行治疗前后及与健康对照组的数值统计对比.结果:BAP 活性测定对HLD致骨关节损害诊断具有更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结论:针对HLD骨关节病变的发病原因尽量早期采取有效驱铜治疗及配合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可以有效预防骨关节损害进展和缓解症状,以改善HL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满棠;罗成宏;崔玉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前列腺增生电切术与传统手术的优越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传统的手工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优越性.方法:对近3年来我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传统的手工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各146例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两组资料术前条件具有可比性(P>0.05),电切组在术后生活质量和大尿流率与传统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等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结论: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治愈率高、安全有效、损伤较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奚鹏山;倪浩东;唐庆生;周训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