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5年疗效研究

王贵平;张万峰;杨振涛;王洪杰;丁晓晖;刘会恩;李敬秋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绿激光汽化, 治疗
摘要:目的:评价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5年效果.方法:在我院2004年6月~2010年5月,采用骶管或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应用美国Laserscope公司生产的绿激光治疗系统,以80W功率对230例70岁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汽化治疗.观察术前、术后(1年、2年、3年、4年、5年)尿流率、剩余尿、IPSS及QOL等指标变化.结果:本组汽化时间10~250min,平均(90.6±80.2)min;耗能18~500.1kJ,平均(212.08±140.06)kJ;术后留置导尿管24~148h,平均(69.78±28.62)h;术后1年、2年、3年、4年、5年随访,患者大尿流率明显改善,剩余尿减少,IPSS及QO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功率的绿激光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对于BPH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症状的改善是安全、有效,5年疗效亦较好.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科护士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结果:通过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该院急诊科护士未发生重大职业危害事件.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客观存在,但是只要防护措施得当,就能避免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安全.

    作者:王爱丽;叶凤丽;卢琳琳;高玉湘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PU)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年2月~2008年1月126例PU愈合患者进行随访,经确诊复发者设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未复发病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不良生活方式、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依从性、情绪等方面的差异.结果:PU复发率为28.6%,复发组不良生活方式、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依从性差、精神紧张等因素接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U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促进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用药习惯、健康的心理,防止PU的复发.

    作者:张升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型颅脑损伤外减压效果的术中对策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急诊救治中,提高标准大骨瓣手术外减压手术疗效的步骤、操作方法.方法:5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术中根据脑伤性质、程度、范围,采取天幕切开、蝶骨嵴咬除、扩大或游离头皮瓣、硬膜袋状缝合等方法,辅以内减压,尽可能扩大外减压手术效果.结果:良好25例(50%)、中残10例(20%)、重残5例(10%),死亡及其他10例(20%).结论:围绕术中充分有效减压的目的,变通优化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操作,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外科手术救治成功率.

    作者:陈建江;徐凤云;郭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目的:研究TP/PD-ECGF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7例胃癌组织中TP/PD-EC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中TP/PD-ECGF阳性表达率为71.0%.TP/PD-ECGF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TP/PD-ECGF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04%、18.12%和88.87%、75.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P/PD-ECGF均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TP/PD-ECGF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胃癌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作者:王蕾;胡其艳;易铁男;李泉;黄路;陈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断流与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并比较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三种手术效果:断流术、分流术以及断流分流联合手术.方法:78例门静脉高压的患者中,男56例、女22例,年龄28~73岁,平均44.5岁.研究对象施行断流术、分流术以及断流分流联合术.比较3组之间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血凝指标.术后出血、术后脑病的发生.检测术前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结果:3组之间的治疗前一般状况及指标状况的差别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相比:断流术组、分流术组与断流分流联合术组FPP值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再出血相比:断流组出血率14.3%,分流组出血率5%,断流分流联合组出血率6.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断流术组和联合术组均有术后脑病的发生.治疗后患者之间TT、APTT、PT、FIB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流术适合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断流术和联合术相比:联合术较好.如果患者需要较好的临床疗效,建议选择分流加断流术.

    作者:丁国建;徐奎善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他汀类药物降低CRP作用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现有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形成和发展.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能使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减缓.既往主要认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主要得益于其对LDL-C的降低效用,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心血管保护作用得到了充分证实,其中抗炎作用已成为他汀时代的又一个里程碑.

    作者:赵晟;韦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儿童肥胖症的影响因素及预防保健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儿童被检出肥胖的概率逐年增加.儿童肥胖是一种危害健康的疾病,与代谢异常引发的病理性肥胖不同,而是儿童营养过剩造成的一种病态特征,它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以及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1].

    作者:段琪;黄延平;肖翠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体会

    舒适是平静安宁,没有疼痛和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1].舒适护理就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我院体检中心2008年9~12月应用舒适理念,对328例静脉采血者的拔针过程进行改进,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广电总局门诊部健康体检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健康体检了解广电总局干部职工心血管(CVD)危险因素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3 021名受检者,男性1 860例,女1161例,年龄25~84岁,平均53岁,在我部进行常规健康体检,资料专人汇总.结果:体检3 021例,健康者1 169例,占38.705,检出患各类疾病者1 852例,占61.30%.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高脂血症位于前3位.结论:CVD危险因素在广电部门职工中很常见,定期健康体检是早期防治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涂玫;庞全智;仝其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莫西沙星治疗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莫西沙星与甲硝唑治疗厌氧菌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对250例厌氧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作对照分析.结果:莫西沙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3%和79.2%,耐药菌株发生率分别为0%和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在治疗厌氧菌感染中有显著疗效且较少产生耐药菌株.

    作者:陈琦;何双军;陈怡;朱长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脑外伤后抑郁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外伤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艾司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片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显效率分别为80%和83.3%,疗效相当(P>0.05).治疗8周末HAMD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HAMD及SDS评分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第一周末即显著下降,而氯米帕明组第二周末才显著下降.副反应方面,艾司西酞普兰组以失眠为主.氯米帕明组以口干,便秘,心悸为主.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治疗脑外伤后抑郁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彦恒;王继伟;张立敏;邓春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沙眼衣原体感染性宫颈糜烂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感染性宫颈糜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32例沙眼衣原体感染性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特点,其中16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阿奇霉素和α-干扰素栓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CT感染性宫颈糜烂的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5~35岁,以宫颈管炎为常见,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转阴率均显著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感染性宫颈糜烂以宫颈管炎为主要特点,采用阿奇霉素和α-干扰素栓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曾庆秀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OLYMPUS宫腔镜和德国W isap电视腹腔镜,在月经干净3~7天行腹腔镜检查+手术和宫腔镜检查+手术的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结果:在病因中慢性盆腔炎继发不孕高于原发不孕,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不孕发生率高于继发不孕(P<0.01).其它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术后妊娠65例,妊娠率59.1%,妊娠时间短术后5个月,长23个月.结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可同时进行宫腔、盆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迅速准确、手术成功率高的特点,是不孕症重要的检查及治疗手段,具有在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清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在干眼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0.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对干眼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1月共65例(130眼)干眼患者.使用0.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每天两次,连续8周.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其使用前后不适症状(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久模糊、眼痛)及两项体征(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变化进行处理.统计第0、2、5、8周每只眼每次检查的综合计分.结果:第2、5、8周时FL及BUT与治疗前比,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眼患者的综合分平均值在第0、2、5及8周逐渐递减,分别是:11.9、8.6、5.9、4.2.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对干眼的不适症状及相关体征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梁小庆;刘焰;刘堃;曹晖;王卫峻;傅扬;孙晓东;许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丙泊酚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患者急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患者急症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患者22例实施急症手术,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一组12例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A组),一组10例为异氟醚组(B组),观察两组的血压、心率、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无出现麻醉死亡病例,经过补充血容量、降颅压等处理后患者在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在手术5点时间点的血糖、心率和血压稳定状况明显优于异氟醚组(P<0.05).术后患者均进入ICU继续治疗,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呕吐次数明显少于异氟醚组.结论:丙泊酚微量泵静注联合芬太尼对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患者行手术者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二宁;甘伟耀;辜春霖;孙旻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度康复锻炼对直立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疗效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康复锻炼对直立体位心动过速(POTS)患者症状的作用.方法:采用直立倾斜试验来筛选POTS患者.共入选20例接受了3个月的康复锻炼.以直立倾斜试验和调查问卷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有14例患者坚持完成随访.经上述治疗后,复查倾斜试验,只有5例患者能诱发出来直立性心动过速.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患者在康复锻炼3个月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康复锻炼能够改善直立体位心动过速患者的症状.

    作者:李洁;郑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洌,实验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宋飞翔;崔玉梅;韩春红;张侠;阮新建;李红英;于忠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浅析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传导性耳聋以及鼓室积液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是导致儿童及成人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2].尤其是儿童,早期的听力障碍不但影响儿童的语言功能的学习,而且对其智力发育也存在影响.其发病率高于成年人[3].

    作者:张志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小儿急性阑尾炎合并胆囊结石和/(或)肾结石的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合并胆囊结石和/(或)伴肾结石的诊疗体会,并讨论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年来收治的5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合并胆囊结石和/(或)伴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5例患者均经B超或CT检查确诊后,4例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1例阑尾脓肿行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予以头孢+奥硝唑抗感染治疗两周;胆囊结石及肾结石均保守治疗;有并发症表现予对症处理.结果:5例患者经抗感染保守治疗或术后抗感染治疗阑尾炎全部治愈;复查B超及CT发现胆囊结石、肾结石消失;随访1个月~2年,未见阑尾炎及结石复发.结论:小儿胆囊结石、肾结石成因可以为炎症所致,在对阑尾炎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胆囊结石、肾结石也能同时治愈,避免扩大性治疗,甚至创伤性手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沈睿;于忠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期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6例(病例组)以及同期健康人群(对照组)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CTP参数(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以及平均通过时间)进行比较,探讨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对照组的CTP参数:脑血容量、脑血流量以及平均通过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的平均通过时间多于对照组.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准确检测脑组织CBF,成为临床上监测脑血管疾病发生后脑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良好检查手段,其临床应用前景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险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