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他汀类药物降低CRP作用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赵晟;韦青

关键词:他汀, CRP, LDL
摘要:现有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形成和发展.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能使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减缓.既往主要认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主要得益于其对LDL-C的降低效用,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心血管保护作用得到了充分证实,其中抗炎作用已成为他汀时代的又一个里程碑.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科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膝关节病变的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无膝关节病变的成年人4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查,主要分析对比两组膝关节的髌上囊液体厚度、髌上囊滑膜厚度、股骨内髁及外髁软骨厚度、髌上囊滑膜彩色血流分级等四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髌上囊液体厚度、髌上囊滑膜厚度、股骨内外侧髁软骨厚度,髌上囊滑膜彩色血流分级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膝关节病变的患者中,膝关节的髌上囊液体厚度、髌上囊滑膜厚度、股骨内髁及外髁软骨厚度、髌上囊滑膜彩色血流分级等四项指标在高频多普勒超声在声像图上差异显著,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殷晓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需求分析及其运用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需求.方法:回顾性分析梅沙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成功救治的682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结果:682例急诊患者主要为严重外伤196例,急腹症125例,急性中毒105例,昏迷待诊48例,急性哮喘发作31例,其他177例.结论:急诊护士必须掌握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了解急诊患者的心理需求,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急诊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优越性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12月收治的50例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围术期护理的关键在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指导.

    作者:陈丹丹;吴修慧;舒美玲;周荣;邓亚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诊疗措施

    目的:探索伊曲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76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两组之间的疗效.结果:治疗组1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9%(32/36),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两组之间3个月(χ2=5.316,P<0.05)和6个月(χ2=11.740,P<0.01)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伊曲康唑短程冲击治疗联合硝酸咪康唑栓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有一定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梅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OLYMPUS宫腔镜和德国W isap电视腹腔镜,在月经干净3~7天行腹腔镜检查+手术和宫腔镜检查+手术的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结果:在病因中慢性盆腔炎继发不孕高于原发不孕,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不孕发生率高于继发不孕(P<0.01).其它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术后妊娠65例,妊娠率59.1%,妊娠时间短术后5个月,长23个月.结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可同时进行宫腔、盆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迅速准确、手术成功率高的特点,是不孕症重要的检查及治疗手段,具有在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清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异常的长期随访研究

    目的:比较新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非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服药周期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4例在本院新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33例非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于实验开始前、服药1、3个月、1、2.5年时,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Glu0)、胰岛素水平(Ins0),服用75g葡萄糖粉后2h血糖(Glu120)、胰岛素水平(Ins120);进一步分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与性别、年龄、肥胖、服药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入组时即有胰岛素分泌异常,服药1个月时既有糖代谢异常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随服药时间的推进增加,至服药2.5年时发生糖代谢异常9例(37.5%),胰岛素分泌异常11例(45.8%).诊断糖尿病7例(29.2%)明显高于非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发生的风险与年龄、腹型肥胖有很大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糖代谢异常现象发生,并随服药时间的推进增加;年龄和体重是其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可能风险因素.

    作者:李硕;曹洪民;付金花;郑迩遐;湛旭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他汀类药物降低CRP作用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现有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形成和发展.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能使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减缓.既往主要认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主要得益于其对LDL-C的降低效用,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心血管保护作用得到了充分证实,其中抗炎作用已成为他汀时代的又一个里程碑.

    作者:赵晟;韦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对外周血管动静脉瘘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超声对于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1例经临床证实的外周血管动静脉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全部患者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频谱多普勒超声的图像特征,研究受累血管的形态、内径、血流方向与性质,并对瘘口处的血流情况给予详细分析.将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证实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证实结果完全相同,r=1,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超声对于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特异性,应作为此类疾病的首选检测方法.

    作者:朱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神经内科40例腰椎穿刺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内科常用的诊疗操作之一,通过刺入蛛网膜下腔来获取脑脊液以协助临床诊断,同时去除过多脑脊液或者缓解颅内高压[1].腰椎穿刺术是在局麻下进行的一项创伤性检查,手术可引起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2],常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

    作者:刘洋;孙名贵;徐效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消渴病名解析

    目的:探讨消渴病名含义.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果:从广义的角度讲一般认为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表现的病证即是消渴,就其病名而言,从其出现的典型症状出发,狭义的概念则专指口渴.消渴按照病症分类可称为脾瘅、消渴、消谷、消利、渴利;按照病因分类可称为消渴、消瘅、风消、外感三消、内伤三消;按照发病部位分类可称为上、中、下消(三消)、膈消、肾消、肺消、消脾、消谷即中消、消肌即消中、消浊即肾消;按照病机证候分类可称为阴消、阳消.结论:通过明确消渴概念,可系统分析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赵红霞;贾海骅;尹俊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盐酸地尔硫片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7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地尔硫片(合心爽)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4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组各7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加用合心爽50mg,日三次,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和BNP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心爽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

    作者:刘芳;曲直立;王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胸部CT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快速分类分析

    目的:针对现阶段胸部CT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定性诊断分析速度比较慢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快速准确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方法--计算机辅助诊断法.方法:将60例病例进行分组,对照组按照传统分析方法,实验组运用计算机辅助诊断法.把两组测试所用时间、敏感性、准确度进行比较,以进行分类性能评价.结果:实验组中30例病例,孤立性肺结节的总共测试时间仅为7.07s,准确度高达70.70%,敏感性72.88%.对照组中30例病例,孤立性肺结节的总共测试时间为358.67s,准确度仅为48.36%,敏感性仅为41.55%,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该诊断法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速度是传统方法的51倍,极大地提高了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判别速度,为该种疾病的定性诊断提供了高效、客观、便捷的辅助手段.

    作者:李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预测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EVB高危病例筛选标准,以期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选取92例EVB患者以及106例肝硬化非出血患者,对照观察其肝硬化病因,ALT水平,腹水情况,凝血酶原活动度,Child-Pugh分级,血常规,门、脾静脉宽度,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部位、形态、直径和红色征,进行grade G分级,判定与EVB的关系.结果:两组在病因、腹水情况、血清ALT、Child-Pugh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白细胞计数、外周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食管静脉曲张分级(grade G)标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超检查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与EVB有关的因素包括重度食管静脉曲张(GⅢ)门静脉增宽、脾静脉增宽、外周血小板、白细胞减少、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下降.重视对上述指标的随访和对高危者的预防性治疗,对防止EVB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常振红;马国伟;张建强;冯力彬;李丽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5例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12月在我院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的15例患者,行磁性附着体修复,比较粘固前后的固位力和咀嚼效率.结果:粘固后即刻以及粘固后1个月的固位力与粘固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粘固后固位力高于粘固前,粘固后即刻与粘固后1个月的固位力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粘固后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粘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邹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不同透析方式对血清Cystatin C及肌酐的清除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Cystatin C和肌酐的清除效果.方法:采用HD、HDF和HFHD三种方式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利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ystatin C和肌酐浓度.结果:治疗3个月后,HD组Cystatin C浓度较治疗前增高,肌酐清除率为71.4%;HDF组对Cystatin C和肌酐清除率分别为29.7%和77.1%;HFHD组对Cystatin C和肌酐清除率分别为57.5%和90.3%.结论:常规血液透析能清除患者体内肌酐,不能清除Cystatin C;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患者体内Cystatin C和肌酐,且高通量血液透析效果较好.

    作者:刘丽君;郭中凯;陈燕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解磷定与阿托品剂量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解磷定与阿托品的剂量相关性.方法:将79例重症有机磷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采用大剂量解磷定治疗,II组患者采用一般剂量解磷定治疗,所有患者均维持阿托品化,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分析解磷定与阿托品的相关性.结果:I组患者治愈率为92.68%;II组患者治愈率为78.95%,I组明显优于II组,P<0.05.当解磷定的应用剂量越大,其阿托品的使用量则相应减少.结论: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解磷定与阿托品剂量呈负相关,临床使用时刻适当调整两者使用剂量.

    作者:曾雪花;郑永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60例,空腹采血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醛固酮和肾素水平,并计算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对其中疑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再行肾上腺薄层CT扫描,并行血液生化和血清钾检测.结果:460例患者中,ARR>25者56例,经肾上腺薄层CT扫描、血液生化和血清钾检测后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者48例.ARR应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为10.43%,诊断符合率为85.71%.48例患者中合并低血钾者18例,占37.5%.结论: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在临床的应用可使高血压人群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作为重度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刘慧光;任建伟;陈彦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40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胺碘酮结合曲美他嗪治疗.采用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室性早博和心动过速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都有显著改善,但是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对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适合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作者:党润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广电总局门诊部健康体检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健康体检了解广电总局干部职工心血管(CVD)危险因素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3 021名受检者,男性1 860例,女1161例,年龄25~84岁,平均53岁,在我部进行常规健康体检,资料专人汇总.结果:体检3 021例,健康者1 169例,占38.705,检出患各类疾病者1 852例,占61.30%.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高脂血症位于前3位.结论:CVD危险因素在广电部门职工中很常见,定期健康体检是早期防治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涂玫;庞全智;仝其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目的:研究TP/PD-ECGF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7例胃癌组织中TP/PD-EC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中TP/PD-ECGF阳性表达率为71.0%.TP/PD-ECGF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TP/PD-ECGF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04%、18.12%和88.87%、75.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P/PD-ECGF均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TP/PD-ECGF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胃癌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作者:王蕾;胡其艳;易铁男;李泉;黄路;陈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